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李擎&曹喜蛙对话:当代艺术传播的起哄性与使命意识

句子大全 2018-10-20 10:02:48
相关推荐

李擎=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您理想中的好的艺术新媒体应当具备哪些特征?

曹喜蛙=当代艺术实际上与作为现代传播的新媒体是一对孪生的现代产物,没有现代传播的当代艺术什么也不是,最后被写进美术史的当代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与媒体人的共谋产物。好的艺术新媒体是当代艺术第一欣赏者,比艺术家还要懂当代艺术,只是因为分工问题没有做艺术家而已。

李擎=众所周知,您是互联网起哄理论的创始人,如果具体到新媒体而言,应当如何发挥艺术新媒体的起哄性?

曹喜蛙=我所谓的起哄是科学哲学背景下的起哄,与生活中一般人所谓的起哄架秧子有关系,但早已经鸟枪换炮为哲学层面的起哄了。也就是说,相对一般权威主义意义上的神经很大很麻木的权威来说,起哄者的方法、观察、细微以及更重要的爱,比权威们的简单粗暴来说要复杂、精细的多,简直可以说权威即地狱,起哄即天堂。因此,艺术新媒体要发挥自己的威力,显然要做更加细致的策划和执行,而不是写一篇所谓的新闻通稿到各个网站一顿乱贴,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各项大小功能。所谓传播的起哄性就是强化精确传播,注重对有效传播、轰动效果的追求。

李擎=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艺术展的传播只关注媒体的数量,而不注重传播的内容质量,有些看似不错的展览的传播总是面目全非不置可否。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曹喜蛙=这个有几个可能性。一个是预算紧张,再一个就是业务不熟悉和不专业,可能是媒体新手或者不懂艺术,碰几个二把刀媒体人自然不可能有好的传播了。

李擎=这里可能涉及新媒体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缺乏。对于提升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曹喜蛙=以前是煮熟的鸭子飞了,现在是刚褪了几根毛的鸭子就开始单飞了。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总体需求加大,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肯定跟不上,培养一个合格的新媒体人没有五至十年肯定出不来,加上新媒体发展的动荡,很多人根本就还没来得及培训就飞了。只能是劝大家加强自学,另一方面如果运气好可以拜个师傅,传统的师承办法有人性优势。

李擎=您曾经撰文指出,当代艺术对于话语权的争夺已经公开化和白热化。抛开话语权不说,我个人认为,新媒体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有没有一种迫切的使命意识?

曹喜蛙=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总体目标是带给人类更加美好的自由,但实际上总是南辕北辙,有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为了强化发展速度,带来的却是一些人性泯灭和对传统文化的无情碾压。新媒体和当代艺术的使命就是加强对人性的呵护,尤其对人性脆缺的灵魂进行补课。说白了,所谓当代艺术的使命就是给现代化和全球化办个人性补习班,说高深一点就是寻求一种灵魂的救赎。

李擎=谢谢曹先生接受我的采访,谢谢您的精彩论述。

曹喜蛙=不客气。

附:

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

文 曹喜蛙 覃怡敏

互联网是一个起哄和长尾的世界,一方面它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飞地,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机遇、平等、均等、透明、开放,因为其起哄性和长尾性非常明显,所以变数很大,突发性也多,相比现实社会来说要相对难管理点。

覃怡敏:曹先生,您是国内较早研究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专家,您的互联网“起哄理论”在网上很受追捧,那么,您所说的网络是个“起哄世界”严格上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曹喜蛙:网络是个互动的世界,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的灵魂就是起哄,这里的起哄是说网民的起哄性和起哄力,看似每个网民不经意的起哄,却聚集了类似核爆炸那样的起哄力,一种倍增爆发的力量聚合呈现。这种起哄力的聚合是通过如BBS论坛的文图帖子、拍砖,是通过博客的评论、乱弹,是通过视频丰富、复杂的面部表情等等,也包括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最终响应,有时候一个似乎很普通、粗糙、无聊的帖子可以有数万次点击和评论,尽管有时的评论很粗糙、很非理,类似一种无记名投票,最后取得了类似轰动新闻那样的效果。前段时间的黑砖窑事件引起了下至平民百姓的愤怒,上到中央领导的关注、批示。所以说网络是个“起哄世界”。

这里所说的起哄是一种不同、不同意、另类,比如木子美对自己性生活的暴露、芙蓉姐姐的自我欣赏膨胀、天仙MM的美、后舍男生的搞怪、三一重工总经理王文波的不同看法、女演员张钰对潜规则的报复以及所谓网络通缉、胡戈对陈凯歌的恶搞、400家长对黑砖窑的揭露等等,都是通过对网民起哄性、起哄力的聚合倍增而最终实现了对权威的封锁、漠视的熟视无睹、默许的潜规则、埋没的个性、沉默的个人意见等等的有力关注、关怀、反驳、反动、回应、解构、跨越。这是相对于传统、权威媒体的演变,是对旧的媒介边界的摆脱,是对浅尝则止的不可能的纵深发掘,是对失语的公平公正评判的外部聚合。这个“起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充和完善。

覃怡敏:中宣部曾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之路”,您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

曹喜蛙:互联网世界是一个特殊的起哄世界,现在的中国也是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也就是尽量符合当下中国国情的一种面向未来、向上向善、不失时机的努力,既不能与国际水平的距离拉得太远,也不能无政府下去,而是要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为我所用。

互联网是一个起哄和长尾的世界,一方面它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飞地,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机遇、平等、均等、透明、开放,因为其起哄性和长尾性非常明显,所以变数很大,突发性也多,相比现实社会来说要相对难管理点。

覃怡敏:提到网络文化,很多人就会和网络文明结合起来,网络界也刮起过无数次“文明风暴”,那么,对于当下,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有何规范?

曹喜蛙:网络文化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是一个动态、发展、复杂的概念。所谓文化肯定有新鲜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但往往新鲜与糟粕不可能完全剥离开,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小孩子既不能太老实,但也不能太调皮,太老实了怕是痴呆,太调皮了怕是滑头。但往往你很难把老实与痴呆划等号,也很难把调皮与滑头划等号,而你要是欣赏他的老实可能就是欣赏一种诚实,而你要是欣赏调皮可能就是欣赏一种聪慧,尽管你可以精确阐述每一个概念,但综合起来这些界线都很难划分。所以现在先进的管理讲复杂、混沌、模糊,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现在所讲的“科学发展观”肯定不是线性思维的科学,但包括线性逻辑的思维。

所谓“文明风暴”,这个词我不喜欢,有点“一刀切”的味道。对网络的管理就是要相对宽松,不可能来什么“风暴”。即使最近的批评网络歌曲的“脏”也只能代表一部分专家甚至大多数专家的意见,也不可能“风暴”。网络本身就是个起哄、长尾的世界,有些东西非常小众。说句直白的话,网络就是要有一定的藏污纳垢的功能。因为网络是个新生事物,有些东西不可能那么容易的理解,正确的做法就是延缓评判。

至于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这个应该没有争议,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该有起码的文明准则,应该是现实社会文明礼仪的正常延伸和延续。但是,文明礼仪、道德都是自律的东西,始终不该强制、专制,可以搞很多活动、倡议、约法三章什么的都行,可以巧妙的引导或暂时存疑不解决。

覃怡敏:在网络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网络更为安全、放心和和谐?

曹喜蛙:“网络文化产业”是一个很小的概念,但网络是个大社会、家园,在农村还讲究“年年防旱,夜夜防贼”。网络是一个全世界相通、相连、即时通讯、即时交流的地方,所以网络安全比现实社会还要重要,在现实社会可以有明显的界碑,而在网上很难划界,只能采取屏蔽等办法,但这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据说现在有120多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网络战争,各国之间的网络战被渲染的很激烈,比如最近咱们国家安全部门就在通缉一个台湾网络间谍李芳荣。

其实网络的确很难让人放心,谁都不可能在网上做甩手掌柜。因为网络犯罪更隐蔽,也就更让人操心,不可能有什么放心的网络环境,网络的快捷自然带来不安全和风险,除非你不在乎得失,除非你白痴。西方讲自由,东方讲和谐。东方的和谐是一个结局而不是过程,也是相对和谐,没有什么绝对和谐,和谐的过程永远是有争议、有妥协的。这与西方自由的概念一样,都不是无限的,都是有条件界定的。区别是争议更公开、更透明、更开放、更公正了,妥协的更多、更广泛、更社会、更民生、更人道、更以人为本了。

覃怡敏:媒介即信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也有其两面性,关于其两面性您怎么分析,如何才能趋利避害?

曹喜蛙: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不仅仅网络。而“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不用刻意强调,大家都会朝此努力,只要有机会,就会有人利用,只是我们尽量作好引导工作,不要让少数人的利益侵占了其他个人或公共利益就可以了。

网络有无限商机,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网络、投身网络。趋利避害有阶段性的角度,有长期性的角度,有个人、家庭的角度,也有集体和社会的角度,处理好这中间的“利益”关系就可以了。

覃怡敏:您是否支持网络实名制?在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大环境中,网络实名制的必要性和走向如何?您认为实名制对网络文化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曹喜蛙:网络实名制不是问题的核心,因为技术上讲它实不实名都是可以跟踪、监察、追查的,只是个时间问题。同时,对恶意的网络行为,如网络犯罪、网络间谍、网络颠覆等都是“时间差”的斗争,也就是在时间差上遏止它的犯罪目的和行为,如果已经造成损失即使你后来知道了也可能追不回损失了,所以实名制在技术上讲意义并不大,但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网络实名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是一种提倡社会公德的一种必要表达,是提倡自律的一种必要倡议,强制、专制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肯定还要两手,一手推进、提倡网络文明的自律,一手严防、打击网络犯罪的肆虐。

2007/11/2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