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喜洲:苍山洱海的历史回声

句子大全 2018-09-25 21:34:17
相关推荐

云南大理古城,是让许多历史学者感到头疼的地方,摸得到的历史脉络几乎全是传说。

近些年,看过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人们,从故事中清醒过来后,几乎都会在想那个真正的大理国是什么样?真的有个武功高超、会使“ 一阳指”的段王爷吗?

而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在大理国之前有一个更神奇的王国,那就是被历史学家称为“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神话”的南诏国。

南诏国和大理国加起来这500多年神奇的故事,必须从大理的一个小镇说起。1000多年前,这儿被称为“大厘(读xi,希)”,如今,这里叫喜洲。

□喜洲距现在的大理古城 18公里,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喜洲镇的老街有1000多户人家,每年的三月过后他们就忙乎起来,准备过另一个特别的节日——绕三灵。

大理白族绕三灵的习俗有1000多年了,所谓“三灵”就是 3个寺庙:大理的“佛都”崇圣寺、喜洲的“神都”圣源寺和“仙都”金奎寺。“绕三灵”就是在农历四月二十三到二十五,分别去这3个寺庙朝拜。

圣源寺有1000多年历史,寺中供奉的塑像就是那位1300年前的喜洲姑娘,她叫金姑,喜洲人又称她为三公主。她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至今没有史料能证明她的存在。不过要追溯那段历史又不得不提她。

大理巍山县是当时六诏之一“ 蒙舍诏”所在地。因“ 蒙舍诏”的地理位置处于六诏的最南端,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南诏”。相传,南诏的首领名叫细奴逻,他的故事记载在《南诏图传》中。

在图中,有9个人在跪拜,肩头落着一只金色大鸟的人就是细奴逻。六诏统一的开始,也是喜洲的人们前往神都送金姑的起因。

相传,公元646年,唐朝册封的云南大将军张乐进求以部落盟主的身份召集洱海地区各部落的首领在铁柱旁誓盟祭天,南诏首领细奴逻也应邀参加。此时的张乐进求实际上已可以称为洱海地区白子国的国王,他的家就在喜洲。

就在他们誓盟时,铁柱顶上的金缕鸟突然活了,飞落在细奴逻的右肩。张乐进求和各部落首领都非常吃惊,他们认为天神在暗示南诏首领细奴逻是他们的首领。于是,张乐进求将部落盟主的位置让给了细奴逻,并将自己喜洲家中的三公主金姑嫁给了细奴逻。

□ 那么,传说中的三公主嫁到巍山后都做了些什么,才使得两地的人们这样爱戴她呢?

那时,洱海地区要比巍山先进得多。相传金姑嫁过去后,把洱海地区一些先进的东西传了过去,她教彝族妇女种田、织布、纺线、刺绣,与当地人们关系处得非常好。

她鼓励丈夫细奴逻对内实行仁政,对外避免战争,使得这一地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百姓安居乐业,为此得到当地人们拥戴。

皮逻阁是南诏诸王中第一个被唐王朝册封为“云南王”的人。他的故事还要从白族的“火把节”说起。

每年白族“ 绕三灵”过后,他们的另一个重大节日就是“火把节”了。

在唐朝初期,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并不断向唐朝领地渗透。洱海地区由于地处双方交界处,所以这一地区成为唐朝和土蕃争夺的目标。

唐王朝清晰地认识到,洱海地区众多部落的各自为政是控制这一地区的最大难点。必须让这些部落统一并加以控制,这样才能将洱海地区形成为唐王朝抵御吐蕃势力的屏障。

最终,唐王朝选择了南诏王皮逻阁。

明代学者杨慎的《 南诏野史》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南诏王皮逻阁贿赂唐剑南节度使,请求奏明朝廷,准其兼并其他五诏,然后以祭祖的名义召集五诏诏主聚会,皮逻阁趁前来赴会的诏主们在松明楼上喝醉时放火将他们烧死。并要强娶前来认尸骨的邓赕诏诏主夫人慈善,慈善逃回邓赕诏,率民众闭城坚守。后来,在南诏的大举入侵下,城被破,慈善投洱海自杀。

白族的人们,每年举行一次火把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坚强女性。

有关火烧松明楼故事的真实性在学术界也有争论,不过对于白族人来说,传说就已足够。

□ 不管怎么说,从朦胧的南诏历史可以看出,正是从细奴逻时期南诏的兴起和皮逻阁年代六诏的统一开始,大理,这块苍山洱海间的沃土迸发出一段延续了500年的辉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白族。

在白族语言中,本主的大意是“本地域里最尊贵的人”。在大理白族众多本主庙中有这样一座本主庙,人们称这里为将军洞,庙主是 1200多年前率唐王朝20万大军攻打南诏的唐朝大将李宓。如今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祖先为什么要供奉仇人呢?

这还要从大理太和城南诏遗址中的《南诏德化碑》说起。“流血成川,积尸壅水。三军溃衂,元帅沉江”,碑文中的16个字描绘了当时战场血腥的场景,那位沉江淹死的元帅就是唐朝大将李宓。

大理下关的西洱河,是洱海主要的出水口,与澜沧江支流的漾濞江相通,大将李宓就是在这里沉河淹死的。

我们知道,南诏正是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才完成六诏统一,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呢?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战争都是因为一件小事引起的。

有一次,南诏王阁罗凤去拜见四川节度使张虔陀,张虔陀居然当众调戏阁罗凤的妻子,事后,阁罗凤派专使远赴长安向唐玄宗检举张虔陀的罪行。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对此事不予理会。阁罗凤忍无可忍,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姚州,将张虔陀杀死,并举兵北上,占据了唐朝30余个州县与部落。

杨国忠以阁罗凤反唐为借口,两次举兵进攻南诏均遭惨败,李宓就是在第二次进攻南诏时在西洱河落水身亡,20万大军全军覆没。

就在“ 天宝战争”结束12年后,阁罗凤在当时南诏国的国都太和城竖起了这块石碑。

苍山中和峰有个“ 苍山神祠”。公元793年,唐王朝和南诏国在这里举行了隆重会盟,并联合发表誓文诏告天下。南诏表示自愿臣属于唐王朝,永为唐王朝的西南藩属国;唐王朝表示,尊重南诏自主权。会盟后,双方都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机。

天宝战争后的100年,南诏、唐朝之间虽然也时有摩擦、分分合合,但再没发生像“天宝战争”那样的血腥战乱。南诏国也一直传承13 世,共经历254年。

公元902年,清平官郑买嗣发动政变,他把南诏国国王和他们的家人 800多口人全部杀死,自立为君,南诏国宣告灭亡。

□然而,仅仅30多年后,另一个滇西古国又在这片土地上崛起,并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引人入胜的悬疑和传奇。这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大理国。

金庸小说里的故事吸引了几代人,其中,《天龙八部》就是以北宋时期的大理国为历史背景写的故事。如今,许多游客来到大理,已不完全是在享受风光了,他们潜意识地在寻找那个金庸《 天龙八部》中的大理。

历史上有个大理国已没有什么悬念,它持续了300多年的辉煌已被史学界认可,大理国的开国皇帝就是段思平。在大理,“段”是一个大姓,我们能寻找到的最早记载段思平出身的地方就在大理的喜洲。

大理喜洲有两个临苍山的小村落—— 阁洞塝村和院塝村,这两个村子的本主庙里供奉的都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院塝村的三灵庙里有一块通明碑,碑文讲述了这样一个白族传说。

院塝村有一位独身老人,无子女。一天院中的李子树上掉下一个李子,变成了小女孩,老人给她取名白姐阿妹。白姐阿妹成人后与南诏清平官段宝珑成亲后生下段思平,段思平建立大理国。

对于段思平的出身,在历史学者之间还有分歧,但南诏国灭亡之后是段思平创建的大理国已经没有任何争议。

这个大理国,就是金庸小说中演绎的段氏王朝。大理有一个天龙八部影视城,电视剧《天龙八部》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人们会在这里联想到金庸小说,想到那个心地善良、爱情专一、会走“凌波微步”的段誉;想到那个处处留情的段正淳……这些人里到底有多少和历史有关呢?

□我们虽然不会从金庸故事里去考证那个真正的大理国,但《 天龙八部》 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高升泰却不得不提。

在大理国历代皇帝世系表中,我们会发现高升泰之后才是段正淳,段氏王朝中夹杂了一个名为“大中国”的朝代。在南诏野史中可以看到这样几句话:“高升泰,宋哲宗甲戌绍圣元年,受大理国段正明之禅即位。改国号曰大中国。”

那么在小说里看起来是忠臣的高升泰,在历史上究竟扮演过什么角色呢?

公元1094年,高升泰以“天变不祥”为名,逼迫保定帝段正明出家为僧,并禅位给他,演了一出篡废的政变戏。高升泰改大理国号为“大中”。高升泰称帝后不仅处境非常孤立,还落得一身骂名,在位仅两年,便郁郁而死。临终时,高升泰命儿子高泰明还君位于段正淳,同时恢复大理国号。

在这之后,高氏仍然掌握着实权。自段正淳开始,大理国在历史上又称为后理国,高泰明及其子孙世代为后理宰相,始终掌握着朝廷大权。真正段氏的大理,实际上在保定帝段正明那一代就已经亡了。

□历史上的段正淳并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位风流好色的镇南王,他登基于段氏存亡危机之时,力图通过改革振兴大理国,废除百姓服差役,加强与宋朝的贸易联系。但后理国真正的主宰还是高氏一族。

段正淳最后不得不走上“禅位为僧”的道路, 那个在金庸笔下的痴情王子段誉,如果真是段正淳的儿子,那么他叫段和誉,当然,他不会凌波微步,更没那么多美女相随。他是位贤君,勤理政事、爱民用贤,以“茶马互市”的方式和宋朝建立了良好的商贸关系。段和誉在位39年,是大理22代国王中在位最久的一位。后来因为4个儿子争夺王位,于是禅位出家无为寺,法号“广弘”,终年94岁。

金庸小说《 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武林排行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南帝”就是大理皇帝段智兴,按辈分他是段誉的孙子。故事中的南帝为情所困,间接害死了亲生儿子,所以出家为僧,法号“一灯”。

野史记载的大理国民谣是这样说的:“帝王出家,随臣一邦,嫔妃一串,素裹红妆。出家犹在家,举国敬菩萨,早晚拜大士,禅室如世家。”生动地描绘了帝王出家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 在大理国的22位国王中,有9位出家当了和尚。

大理国延续316年间没发生过大的战争和动乱,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但大理国的人们绝对没想到,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一个游牧民族会给他们带来灭国之灾。

公元1252 年,忽必烈亲率10万大军攻破大理城,1254年春,招降大理国王段兴智,并以他为先锋控制大理国全境,至此,大理国灭亡。

(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 》栏目供本报专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