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对话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走出去需要优秀的“翻译”

句子大全 2018-09-12 01:54:10
相关推荐

凤凰网佛教对话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赖永海(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蕾)

编者按:2019年8月10日至12日,《中国佛性论》翻译暨在海外出版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召开。《中国佛性论》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的专著,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佛性论的专著,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研讨会期间,凤凰网佛教对话了赖永海教授,赖永海教授表示,优秀的翻译,对包括汉传佛教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特别是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次研讨会对于中国佛教文化走出去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赖永海:实际上,佛教本来不是中国的,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是佛教在中国走了两千年,走的是一条中国化的路,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思潮之一,现如今,中国佛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怎么走出去?实际上汉传佛教以前在这一点做得很不好。

如果从佛教三大系统来看,汉传佛教应该是地域最广,人口最多,但是汉传佛教在西方的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比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还小。这里面肯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语言,翻译的人也不多,所以整个汉传佛教在西方的影响一直不大。

现在把《中国佛性论》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出版,就是做这样一个工作,不同的是,这次翻译有一个很大的团队,是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翻译团队作为班底,然后又汇集了一大批海内外的专业人士,他们都是非常有研究、有造诣的一批专业人士,分工翻译《中国佛性论》,确保这本书翻译的质量。另外,还有一批海外学者确保翻译的语言表述、思维模式,让欧美的当地人能够看得懂,能够理解它,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翻译成文本是一回事,翻译成让异国他乡的人,包括他们的学者,他们的民众能够看得懂,能够理解它,认同它,这一点更重要,因为这是流传广度和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这一次翻译的形式,一开始我是不太赞同,因为《中国佛性论》是由一个博士一个人翻出来的,日本版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人翻译出来的。英译的搞这么大的一个队伍、一个团队,有点兴师动众了。

但是后来围绕《中国佛性论》翻译工作变成打造一个团队,有五六十个人,能把它比喻成一个译场,这次来的海内外学者,都是没有拿一分钱的义工,都是用情怀来做事,他们想借助这个机会打造一个高水准的汉英互译团队。

如果这个团队能够打造得好,不但《中国佛性论》能翻译得好,对以后包括汉传佛教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特别是在英语世界,可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方面是我们以前的一个短板,这个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优秀中国文化走出去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今后中国佛教学术经典的出版翻译工作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赖永海:中国佛教学术经典的出版翻译也要走本土化的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所以在中国能够生根,能够源源不绝,经久不衰两千年,最根本原因是它从翻译开始,到后来的传播,是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融合到一块,变成一个中国的文化,所以它能够扎根,能够发展。

中国文化如果仅仅是一个书本,放在图书馆,不是在社会上流传,那它传播的广度、深度、影响力都很有限。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就要走本土化的路,就是让本地人一看,不管是语言表述或者是它的思想,他觉得蛮熟悉的,蛮好的,蛮喜欢的,合他的口味。

这就是说,我们的翻译出版工作,不管是佛教或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翻译出来,出版成书,同时还要让这种东方智慧,能够在西方得到认同,得到理解,得到传播,所以出版翻译也要走本土化的路,要逐渐跟本土文化交融起来。

所以,一本书翻译出版很简单,但你能不能走上社会,能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有多少人懂你,多少人能够认同,这个才是成败的关键!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