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郊区河底镇:打造全面发展的区域中心集镇

句子大全 2018-08-28 10:49:51
相关推荐

河底镇中心广场

山底村连片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刘备山景区

河底镇引进环保产业谋转型

程庄村及周边村庄连片整治环境

作为郊区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中心集镇,河底镇抢抓机遇,以打造郊区副中心为发展目标,通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发展跨越转型、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努力打造全面发展的城郊区域中心集镇。

日前,河底镇党委、政府主办的第三届篮球联赛开赛。篮球赛已经在河底镇连续举办了两届,今年联赛涉及村庄12个,参赛运动员200余人。年度篮球联赛是河底镇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兴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底镇以党建为引领,实施转型项目带动产业升级,优化环境打造美丽文明乡村,通过全方位齐努力,找差距补短板,努力打造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区域中心集镇。

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的重要载体。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坚强的党组织。近年来,河底镇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发展转移矛盾、化解隔阂;通过配齐班子增强活力、实现提升;采取派驻工作组、下派第一书记指导班子建设;通过换届方式推行能人跨村任职等方式,多措并举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河底镇不断筑牢基础工作根基,通过党员教育常态化、支部建设规范化、转型发展提质化,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此外,河底镇还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支部书记论坛、主题比赛等活动,以“学、讲、赛、演”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张口能说、提笔能写、有事能办、无事能思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力量源泉,农村基层组织的强弱关系到农村全面发展的成败。为此,河底镇党委全面开展“五个一”补钙加油提质工程,通过到外地学习、召开各村任期目标推进会、观摩各村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评出先进典型等形式,开拓视野、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氛围。

项目带动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8月6日,郊区苇泊工业园区里,阳泉灿坤工贸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100万平方米的环保树脂瓦项目、年产170万平方米的新型墙板项目正在试生产。记者在现场见到,各条生产线正在有序进行。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采取订单式生产,不仅生产过程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产品还是一种环保型新型建材。

据介绍,由这两个项目组成的年产270万平方米PVC建材系列产品项目达产达效后产值达1亿元,可实现利税2500万元。项目为环保型科技项目,采用改性塑料制成,生产过程中掺入一定量废旧塑料,变废为宝,同时替代了传统烧泥瓦,节约了土地资源。项目达产达效后还可解决近80人的就业问题,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

这是河底镇经济转型项目之一。近年来,河底镇加大转型发展步伐,借助郊区苇泊工业园区发展契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转型项目——以保护、传承、发展为原则,挖掘启动“任”字牌铁锅、牵牛镇陶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固庄村智慧生态医养项目为核心,建设集康养医疗、生态建设、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康养小镇。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温河旅游经济带,利用温河沿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优势,打造温河精神展览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山底村在村北山的一处深沟打造了连片的土地,并种植了晋中405酿酒高粱。盛夏,这片绿油油的高粱让山底村的北山生机勃勃。按照发展规划,第一期将打造450亩规模农业,下一步将打造千亩田园综合体。这些高粱已经与汾阳酿酒企业合作,并不愁销售。这为河底镇发展规模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开了个好头。

为了保障全镇重点工程及重点工作顺利完成,加强整体工作的统筹推进,河底镇党委成立了G239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镇区集中供暖工程、水务一体化及污水管网工程、中旭鑫源智慧生态医养敬老项目、温河精神展览馆、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应急管理8个指挥部以及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创新、意识形态、年度目标考核等5个工作领导组,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优化环境 打造美丽文明乡村

河底镇有32个村,户籍人口3.9万人,常住居民约5万人。如何实现乡镇振兴?河底镇率先从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文化打造等方面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美丽文明乡村。

河底镇实施曹家掌、程家庄、北庄、燕龛四村人居环境连片环境整治示范区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8月6日,记者在曹家掌村见到,这里的煤池已经被一处处花池、菜园取代。今年4月以来,全村清理“四堆”260余处、近万吨垃圾,目前正在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程家庄村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侧的文化墙色彩鲜艳,让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仗。今年以来,河底镇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河坡发电公司供热管网北延工程,全力配合温河水务一体化项目,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继续实施“煤改电”工程,并积极推进龙光峪、里龙光峪、曹家掌村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此外,河底镇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试点工作,试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努力实现农村干净美丽、生态宜居。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家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维持乡村秩序、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河底镇大力实施文化兴镇,举办寻找温河精神采风活动暨武家庄村首届文化节;编纂了《河底镇志》;组织开展篮球赛,成立全市首家乡镇篮球协会、首家乡镇文联;组织开设一月一期的“青龙雅庠”家庭教育大讲堂,评选最美家庭13户。这些文化活动成为文化兴镇的有效载体,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乡镇干部说

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底镇党委书记

张魁福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在我看来就是把农村的每项工作都做好,人人参与、事事做好。乡村的发展需要我们广大基层百姓去奋斗,小步快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项工作。乡村振兴要优先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产业,一个是人才。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才能让农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希望,进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产业很重要,一定要稳妥推进,不可盲目上马。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村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很多。这些年农村人才正在大量流失,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缺乏人才成长的基础;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到城市务工了;农村的生活设施条件总体较差,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大等。

因此,我们要吸引人到乡村发展,首要解决有人来的问题,再通过企业的“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待遇,让那些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工作中,我们还要积极吸纳自愿参与村务管理的河底籍在外人才,通过多种渠道,让大家能够列席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让更多能人了解乡村、回归乡村,目前通过这种举措已经有一些在外的能人回到乡村,带领乡村发展,成为村里的“领头羊”。此外,我们还通过“贴心行动”,吸引了大量对乡村有感情、干事业有热情的河底籍各行各业人才,帮助镇村提供信息、技术、人力等各种资源,服务家乡,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任继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