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新时代奋斗者

句子大全 2018-08-24 12:35:15
相关推荐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沈竑

东方网记者奚亮5月20日报道:在上海崇明区,有这么一个“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高学历的他毅然放弃“铁饭碗”,扎根海岛20余年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在坚持创新生态农业的同时,还不忘培养青年人才,他就是沈竑。

人物小传:沈竑,男,1964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海沐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滩涂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高学历人才扎根农村成实干家

沈竑是一位专家型的生态农业实干家,给人一种亲切、谦逊的感觉。他个头不高,又粗又黑的眉毛下架着一副眼镜,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着几分睿智与自信。沈竑来自鱼米之乡浙江湖州,1986年他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同年进入上海水产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从事海洋环境生物监测工作。

因为工作表现出色,1995年,沈竑晋升成为高级工程师,那时他只有31岁。同年又被评为国家海洋局十大科技精英。但是,头顶光环捧着“铁饭碗”的他,又缘何来到崇明?这源于他最初的梦想,那就是专心从事水产养殖与科研。而他又是一个梦想创业的人,做一个敢于挑战的人。

沈竑钟情水产养殖

1995年,沈竑第一次来到了崇明岛。当时,在水产养殖领域,蟹苗繁殖的难题一直未被攻克,全靠捕捞,且价格昂贵。在机缘巧合下,崇明联系上了沈竑,对此沈竑也把这个需求看成了自己的一次机会。

“我看到了良机,就和几位同事一起到崇明搞河蟹育苗。通过大家的努力,突破了河蟹人工繁育瓶颈,也让我曾经一度沉寂的水产养殖梦又开始在心中燃烧起来,崇明成了我梦想生根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沈竑回忆说。

这一巨大的成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让沈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沈竑坦言:“稳定的职业让我想寻求突破,也希望所学所想能真正为百姓服务。”1997年,沈竑毅然离开海洋局,从此扎根崇明岛,在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事业上径直向前。

“沈竑是农业工作的奋斗者,具备高学历的他毅然扎根农村,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崇明区竖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邬卫东眼里,沈竑是个执着的“绿领”,他坚持一条路,那就是生态。“在他的带领下,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扩大,老百姓获得感直线上升。甚至是休闲农业的发展、优质经营主体的入驻,沈竑都是核心。”

坚持生态农业 引领青年返乡

新时代,农业需要创新,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吃”这一头等大事早已不仅仅满足于“量”,而是追求“质”。

上海崇明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美誉,在世界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流下,崇明顺势而行,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新模式,“生态立岛”理念深入人心。

之所以扎根崇明20余年,沈竑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他又有着一颗永不满足的心。

沈竑认为,农业与追求安全与品质是协同发展的,技术人员搞创业农业,与一般农民搞农业有着天然的区别,而其差异则完全取决于模式是否真正生态。而作为上海的“菜篮子”,崇明理应为市民提供最好的农产品。

沈竑探索的共生生态模式大获成功

2004年,沈竑在竖新镇大东村流转了700亩土地,成立了上海沐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自己挂帅为总经理。在这块土地上,沈竑继续做生态研究,开始尝试“种养结合”模式。最初,他盘出50亩地探索种植水稻,并在每亩水稻地里投放小龙虾种虾。因为要投放种虾,就必须要开挖生态环沟,并降低水稻种植密度,由此,稻田因通风、光照好,再加上小龙虾等生物“消灭”了一部分害虫,“稻虾共生”试验大获成功。

但当时的小龙虾还不是如今的“网红”,其经济效益并不高,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沈竑又想到了养殖甲鱼,而原本的小龙虾就成为了甲鱼的饵料。“机缘巧合”下,沈竑的实验成功了。由此,一条“稻-虾-鳖”共生的产业链形成。

为了向农民推广“稻-虾-鳖”共生生态模式,2008年沈竑和农民兄弟一起成立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随着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条种养结合的产业链也在完善,通过家庭农场加盟,为家庭农场提供了技术支撑,还统一了生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如此一来,更是带动了周边家庭农场的发展致富。

“返巢”的创业青年

而在“永不止步”的沈竑内心,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逃离”海岛的年轻人,能够回归崇明,成为岛上有着专业技术的“新农民”。

利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优势,沈竑建立了自己的青年人才创业见习基地,并亲自担任创业导师,给青年人才讲解农业知识,分享创业经验,一个个有着专业技术的“新农民”不断涌现。

创业青年徐松友就是其中一员,他原在上海市区开出租,后在崇明青年创业学习班上认识了沈竑。因为沈竑过硬的技术与热忱的心,徐松友“返巢”搞起了养殖。从引进育苗到技术指导,沈竑始终是他可靠的老师。对比开出租“身心俱疲”的日子,徐松友感叹:“现在和妻子只需要每天喂喂鱼,没有特别的压力,一年收入也有十多万。”

除了秉持生态农业埋头实干,沈竑还一直致力于向市民推广绿色生态消费理念。2011年,沈竑按心目中的“田间超市”模式,打造了“禾偕水产生态园”。生态园可以让市民观摩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沈竑说:“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生态与否,才是最重要的。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生态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