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艺术与大众的关系像造句

句子大全 2018-08-12 17:26:27
相关推荐

[摘要]一如既往,张培力的作品用直接的、震撼人心的图像或声音语言产生出混沌的多义性。张培力说:“很多时候,我们的艺术与大众的关系,或者说艺术品语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点像在造句。”

《碰撞的和声》,声音装置,男声与女声由两端发出,靠近又分离,周而复始

4月18日,“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的个展“因为……所以……”在北京博而励画廊揭幕。这是张培力在博而励画廊举办的第二个个展,也是2011年在上海民生美术馆举办回顾展之后,张培力在亚洲举行的第一次个展。展览呈现张培力的三件新作,包括两件录像作品和艺术家的第一件声音装置。

一如既往,张培力的作品用直接的、震撼人心的图像或声音语言产生出混沌的多义性。“因为……所以……”是一个造句的格式,张培力说:“很多时候,我们的艺术与大众的关系,或者说艺术品语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点像在造句。艺术品语义的生产不是作者的事,而大部分是观众的事。我不希望给观众强加先入之见,观众自己有一个空间,可以自由地解读这个作品。”

声音与录像:状态间的转换

博而励画廊位于798艺术区里一个僻静的院落。张培力的个展让这个沉寂的小院变得人潮涌动。声音装置《碰撞的和声》占据了画廊二层的整个展厅。在横跨展厅的金属轨道上,有两个老式喇叭在滑动。喇叭里的男声和女声各自在做咏叹调般的声音练习。当两个喇叭彼此远离,两头的声音都变得纯粹、优美、轻柔。当喇叭彼此靠近,却放出愈来愈刺耳的尖锐噪音,甚至完全遮盖住了原有的悠扬发声。

虽然这是他的第一个声音装置,但一直以来张培力都在考虑声音问题。从前人们以为声音是影像的陪衬和附属,但在张培力看来,声音完全可以独立。这个构思新巧的声音装置揭示了事物自身矛盾属性之间的转换关系。“有些事物是好的,对人的知觉来讲是赏心悦目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又是不好的,是不那么令人愉悦的。这一切都取决于适当的距离。”张培力说。

《被显现的图像》是一件互动装置。当越来越多的人站到空白的液晶显示屏前,一道伤痕就开始清晰地显露出来。“伤痕”是一个让张培力很纠结的主题,“有些伤是先有精神的伤,再有身体的伤,有些身体的伤出自意外,但之后又给精神带来创伤”,他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让观众注意到关于伤痕的认知”。

《2012的肖像》则创作于2年前。在五米高、三米宽的投影屏幕上,陌生人的面容以极高的清晰度闪过。微闭着眼的普通人脸,在高清、巨幅的投影上呈现出庄严感和荒诞感。“当时我让朋友带我去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有许多在等活儿的群众演员。我就挑了一些来拍。”张培力回忆说,“这个录像有极高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并且做成慢速播放,从拍摄到剪接设备都是一流的。”

“录像艺术门槛很低,所以普及很快”

谈到这些年来从事录像艺术创作,完全搁下画笔,张培力说:“我面对画布已经完全没有感觉和激情。”至于录像,“录像有很多可能性,它和感应的技术、编程的技术、网络的技术结合起来,跟装置、空间结合起来,还有很多可探索的领域。此外,“录像、影像、声音等媒介特别适合对于时间问题进行追究,因为媒介本身就具备时间的概念。而相对来说,绘画对时间的表达就不那么直接。”

1988年,张培力因创作了《30×30》而被誉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几十年之后,录像艺术在中国已然蓬勃发展。“各个年龄层都有优秀的(录像)艺术家,很多人在不同的方向进行创作。2000年以后,有许多艺术家在用动画进行创作,这个动画不是叙事性的动画,而是当代艺术范畴里的动画。”张培力说。

“录像不需要像绘画一样,经过漫长的专业训练。只要有基本的设备,有些想法就可以拍。从创作来讲它门槛很低,所以普及得很快。”与此同时,从媒介上讲,“中国艺术家和西方艺术家是在面对同样的媒介和材料进行思考,所以录像艺术更易于展开国际上的融合与交流。”

由于与各种高新技术和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录像艺术的跨界意识十分明显。事实上,“‘录像艺术’正在慢慢地变为一个过去的词。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它可能不再有那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现在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媒体艺术,录像也是媒体艺术的一部分。”张培力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