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国军人的血性传奇

句子大全 2018-07-30 00:48:20
相关推荐

韦昌进为某种训练基地官兵作事迹报告 毕华明摄

这位一身正气、血性犹在的军人,就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韦昌进。他在战场上左眼被弹片击中摘除,现在是一只义眼,身上还残留着4块弹片。

20世纪80年代中期,韦昌进在边境自卫防御作战中的一句“向我开炮”,让无数敌人闻风丧胆,让中华儿女为之骄傲。30多年过去了,韦昌进不忘初心,本色不变,始终视军人荣誉高于生命,用时刻冲锋的战斗姿态做好每项工作,令万千战友和广大人民群众赞佩不已。

韦昌进荣获的部分证书 毕华明摄

“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感慨:当银幕上出现孤军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成,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通过报话机向指挥部高喊“向我开炮”的时候,无不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有人认为,王成这个名字是一个英雄符号,是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中国军人的壮举。其实不然。不管岁月的长河如何流逝,中国军人的血性始终如一。30多年前,不满20岁的青年战士韦昌进就是这样,在置身血与火的卫国战场时,亲身经历了与英雄王成同样的选择。

1985年7月19日,敌人以2个营加强1个连的兵力,向云南老山最前沿的我军无名高地猖狂进攻,战斗异常惨烈。

韦昌进所在排正坚守在这个无名高地上。它是一个凸起的小山包,长约40米,宽约30米,是老山地区我军防御前沿的重要屏障,也是敌人进攻我军主阵地的必经之路。因为它的军事价值非常重要,敌人隔三差五地向这里发起进攻,企图撕破我军防线。

是日凌晨5点多钟,天刚蒙蒙亮。突然,从空中传来一阵阵刺耳的呼啸声。不一会儿,敌军的炮弹密集地落在韦昌进所在的6号哨位周围。爆炸声未落,几百名敌人就像饿狼一般向哨位扑上来。眼看敌人就要冲破防线,韦昌进和张泽群冒着炮火,冲出猫耳洞。

韦昌进和枣庄军分区党委一班人研究工作 毕华明摄

猛然间,韦昌进感觉自己的右锁骨和左大臂像是被什么猛刺了一下,一股热乎乎的液体直往下淌,韦昌进知道自己中弹了。但看到敌人就在眼前,他顾不上包扎伤口,狠狠扔出两根爆破筒,又甩出十几枚手榴弹。随着“轰、轰”的爆炸声,敌人被打得鬼哭狼嚎,败退下去。不到10分钟,韦昌进和班里其他4名战士就打退了敌人第一次进攻。

败下阵来的敌人恼羞成怒,立即进行火力报复。韦昌进班里的5名战士刚撤到猫耳洞口,敌人的炮弹就接踵而至。苗廷荣身上多处被弹片击中,两只眼睛几乎失明。韦昌进也觉得左眼被什么猛扎了一下,一阵钻心的疼。他用手往脸上一摸,摸到了一个小肉团子,轻轻扯一下,没扯断,只感到一阵剧痛。韦昌进意识到,自己的眼球被弹片打出来了。

战斗还在继续,韦昌进顾不上钻心的疼痛,他咬紧牙关,用手托起眼球,往眼窝里一塞,拉起苗廷荣迅速转移到猫耳洞中。这时,韦昌进又觉得右胸也疼,顺手一摸,沾了一手血。原来,他的右胸已被弹片穿透,右臀部被削去了一块肉,韦昌进疼得昏了过去。事后才知道,他全身一共有22处伤口。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猛烈的爆炸声把韦昌进震醒了。他爬起来往洞口外面一看,30多名敌人嚎叫着冲了上来。吴冬梅提着冲锋枪冲了出去,刚到洞口,敌人的炮弹爆炸,碎石哗啦啦地倒塌下来。吴冬梅壮烈牺牲,洞口也被堵塞。韦昌进看到牺牲的战友,报仇心切,他拖着血肉模糊的身子,艰难地爬到洞口,一边透过石缝注视敌人的动静,一边用报话机向排长报告。从上午9点多钟到下午3点多钟,我军炮兵根据韦昌进报告的敌情和方位,一连打退敌人8次连排规模的反扑。在6号哨位前,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大片。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排长从报话机里告诉韦昌进,张泽群已经牺牲,班长成玉山身负重伤。由于敌人的火力封锁,增援的同志一时上不来。韦昌进感到全身已没有多少气力,右胸还在流血,呼吸也越来越困难。

韦昌进在洞内迷迷糊糊地躺着,不知过了多久,洞顶和洞口边传来碎石滚动声和敌人的说话声。他猛地意识到,敌人已经爬上了阵地。怎么办?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形象,在韦昌进的脑海里一闪而过。在这危急时刻,他要像王成那样,呼唤我军炮兵火力向6号哨位进行全覆盖轰击。韦昌进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毅然拿起报话机,对排长大声喊道:“排长,敌人上来了,就在哨位周围。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啊!”

大约过了几分钟,狂风暴雨般的炮弹扑向6号哨位,给立足未稳的敌人灭顶打击,阵地保住了。炮弹像长了眼睛,没有炸到韦昌进所在猫耳洞。

增援的战友把韦昌进背下了哨位。他由于负伤过重,昏迷了7天7夜,被辗转送到后方医院治疗。

“我有一个请求,伤治好后,请让我重返战场。”

“伤残以后怎么生活?”韦昌进躺在后方医院的病房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如潮涌,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到自己还不到20岁,正值青春年华,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而现在左眼没有了,右眼视力也只有0.2,稍有感染很可能会失明,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成家立业都会困难重重;想到父母一旦知道自己五官端正的孩子,只剩下一只眼,心中该有多么难过;想到家中爷爷、奶奶年老体弱,父亲患肝炎,3个妹妹还小,韦昌进是老大,父母亲把他看成是家里的“台柱子”,可现在,这根“台柱子”伤残了……

想到这些,韦昌进也偷偷地掉过泪。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牺牲的战友,是组织和战友的无私关怀和帮助。韦昌进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不再为以后的生活发愁、苦闷。

韦昌进懂得,是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是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从阵地上抢救下来,是医务人员日夜精心护理,才使他脱离了危险。韦昌进想:“我这名幸存者,如果总为自己付出的那一点代价而悲伤,那怎么对得起党和人民,怎么对得起长眠于老山的烈士?”韦昌进振作精神,坚强而乐观地生活下去。

一天,部队的领导和记者到医院来慰问、采访,问韦昌进对组织有什么要求。韦昌进对他们说:“我只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我的伤好以后,请领导批准我重返战场。我虽然只有一只眼,但是还能打枪,还能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再一个是如果政策允许的话,打完仗,我想继续留在部队,干什么都行,因为我当兵的时间太短,对部队的贡献太少了。”

1985年9月1日下午,总部一位首长亲临后方医院看望伤员。首长来到韦昌进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问寒问暖,和他聊家常,韦昌进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晚上,医院宣传队为伤员演出节目。首长专门拉着韦昌进坐在自己的身旁,要他点节目。韦昌进就点了一首他喜欢的《出征歌》。歌中唱道:“当炮火燃红了边疆,前线就是我们的家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母亲生活的地方。出征吧,战友们……”

伴着激扬的歌声,韦昌进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住院期间,韦昌进大大小小经历了十几次手术。左肋骨、右锁骨、右胳膊,左腿上仍有4块弹片没有取出来,但他想,一名真正的战士,不仅要做战场上的勇士,而且要做生活中的强者。身体伤残了,但革命意志不能垮。韦昌进享受一级护理,伤刚好一些,他就锻炼自己洗脸、吃饭、上厕所,还协助医生和护士给重伤员喂水、喂饭、洗脸、擦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好多伤残的战友在他的带动下,也重新振作起来。

一次,韦昌进的一名退伍战友给他写来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话感人至深,他情不自禁地念给病房里的战友听:

“昌进,我的好战友、好兄弟,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事迹后,一连几天,激动得彻夜难眠。我为有你这样的好战友、好兄弟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此时此刻,我恨不能飞到南疆边陲,接过你手中的枪,像你那样去战斗、去冲杀。昌进,我的好战友、好兄弟,从你身上,我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看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韦昌进任济南陆军学院教员期间,为战士们讲革命传统

战友的这封信,韦昌进读了一遍又一遍,时常感动得流泪。这并不是因为喜欢战友对他的赞扬,而是从这封信中,韦昌进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鼓励,更加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时刻冲锋,才不愧对组织、荣誉和自己。”

1985年9月,征尘未洗、伤口未愈的韦昌进被中央军委选定参加解放军英模汇报团,在全国巡回作先进事迹报告。他第一次到首都,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白天,韦昌进眼含热泪作报告;晚上,按捺不住激情写下感想:“从一双双泪眼中,从一阵阵掌声中,我发现了新的人生价值。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崇尚军人荣誉,薪火传承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从此,结合自身的战斗经历,传播战斗精神,开展国防教育,成了韦昌进的执着追求。他在连队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用战斗精神建连育人,连队党支部被济南军区表彰为优秀党支部;在院校当教员期间,他每年都给新学员作报告,培育战斗精神,带出的学员个个都像小老虎。

调任蓬莱市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后,韦昌进宣讲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热情更高了,厂矿企业、机关学校、渔船码头、田间地头,都留下他深深的足迹。蓬莱旅游业发达,抗倭英雄戚继光故里等历史遗迹较多。韦昌进积极建议市委,要依托旅游业,深入挖掘历史人文,筑起人们精神上的国防长城。很快,蓬莱市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挖掘、开放戚继光故里,创办“和平颂”艺术节,成立军地青年联谊会……蓬莱市的国防教育搞得根深叶茂、花艳果繁,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报道了有关经验。

2009年9月,组织安排韦昌进到泰安军分区担任副政治委员。得知喜讯,很多战友在打电话祝贺的同时也劝他:“提升为师职干部,不用考虑转业问题了,再说,也该歇歇脚了。”对此,韦昌进一笑了之。

这么多年来,韦昌进就像一团火,走到哪里,烧到哪里,亮到哪里。

1985年,南疆战事正酣。山东大学的8位女学生,一针一线绣制了一面“八颗红心向红星”的锦旗寄往前线,在全国引发了轰轰烈烈的“祖国在我心中,战士在我心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亲历者,韦昌进至今谈起这件事,仍激动不已。

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韦昌进前行,他积极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四处奔波。2006年3月,刚到济南警备区任政治部副主任的韦昌进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围绕抓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课题,多次到驻地高校找领导沟通协商,与师生座谈讨论。

韦昌进与高校辅导员交流从军心得,鼓励大学生报名应征

在韦昌进的积极协调努力下,济南警备区和山东大学联合开展了以“国防在我心中,使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新“双心”活动。2008年9月19日,这项活动在济南市民兵训练中心拉开帷幕,7000多名师生聆听了韦昌进的报告。大学生郑文豪深有感触地说:“社会上这星那星,都是流星。像韦昌进这样的英雄,才是我们心目中的恒星!”

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和党的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韦昌进不断充实、丰富战斗精神的内涵。他到泰安任副政治委员后,军分区领导让他结合自己的战斗经历,宣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2010年3月,韦昌进组织驻泰安部队13名英模人物,成立了由他任团长的革命传统宣讲团。一年里,宣讲团先后到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巡回宣讲15次,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泰安军分区干部在谈体会时说:“当年,官兵是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战斗精神。今天,我们要在岗位上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全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韦昌进不仅执着宣讲战斗精神,而且全力践行战斗精神。他视荣誉如生命,骨子里永远流淌着不屈不挠的军人热血,身上始终充满铮铮铁骨的英雄气概。一次,韦昌进与地方人员交谈。一位个体老板言谈中流露出对军人的不尊重:“现在是和平时期,要部队有什么用?”韦昌进拍案而起:“没有军人的流血牺牲,哪来的和平时期?!”

2014年12月,韦昌进到济南市各县市区考察“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人物”人选。每到一个单位,他都要求,汇报要讲干的、说实的,然后直奔现场查、看、问。考察某镇党委书记时,听汇报讲得不错,但在实地查看该镇武装部和民兵连全面建设时,发现有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有的文件资料不全。当场,韦昌进不顾情面地指出问题,并语重心长地说:“关心国防建设不能只挂在嘴上,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综合衡量后,他否定了这名候选人。

2013年,重回济南警备区任职的韦昌进负责干休所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并领导开展争创先进干休所活动,协调解决干休所住房清理、工程欠款、老干部生活服务保障等实际问题。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干休所建设有了新起色,老干部的满意度达100%。2014年,济南警备区干休所被济南军区表彰为“军区先进干休所”;2015年,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干休所”。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多,我要管好自己。”

“居功不傲、做事认真、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曾经和韦昌进共过事的领导、机关干部和战士,都这样称赞他。

2005年2月,因部队调整、精简,韦昌进从省城济南被平职交流到离家近千里的蓬莱市人武部任政治委员。妻子王萍劝他说:“你是战斗英雄,身体又不好,能不能找找组织,留在济南?”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能因为我是战斗英雄,就向组织提条件。”这么多年来,许多老领导,甚至中央军委总部首长一直非常关心韦昌进。有的首长直接对他说:工作、生活有什么困难,可以向他们反映,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给予照顾。可是,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师职干部,韦昌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从没为个人调整交流、提升职务向组织开过口。

韦昌进常讲:“比比牺牲的战友,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比比同时入伍的战友,能到今天,我很满足。人不要老考虑当多大官,要多考虑干多少事。”

韦昌进对名利问题一直看得很淡。他刚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时,家乡政府看他的家人仍住在几间破草房子里,准备集资为他翻盖新瓦房,韦昌进坚辞不受,把省下钱救助牺牲战友的家庭。

王萍说:“老韦鼻梁上的眼镜已戴了8年,有一个镜片还摔得有点破损。多次劝他重新配一副眼镜,他总是说还能坚持用。除了军装,老韦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几次想给他买,他都说旧衣服还能穿。”

韦昌进和家人在一起 毕华明摄

韦昌进下基层检查工作时,坚持在部队内部食堂就餐,不收受纪念品,并严禁下属打着他的旗号办事,严禁代收礼品。

2014年,韦昌进牵头组织开展济南警备区训风演风考风、基层风气、行业风气、清人清房清车等8个专项清理整治,因为他敢于较真,使清理整治取得较好成效:清退不合理住房60余套,纠治房地产租赁项目23个,整改超标办公用房24间。

这些小事远不如战场上的壮举惊天动地,可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凡小事,折射出英雄本色,彰显出共产党员的风采。

韦昌进对自己总是那么“苛刻”,对他人、对战友却又是那么热情。

滕州市张汪镇张汪村的张延景和韦昌进同期参战,在战场上不幸牺牲。韦昌进多方打听,乘坐公共汽车找到张延景的父母。韦昌进紧紧握着老人的手,动情地说:“从今往后,我就是您们的儿子,有什么事尽管和我说。”告别时,他留下400元和电话号码。

从那以后,逢年过节,他都打电话问候或前去看望。2010年4月23日,韦昌进积极协调滕州市人民武装部、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看望老人,帮助解决医疗、养老问题,走时又悄悄留下1000元。

每年,都有许多老战友来看望韦昌进。每次,韦昌进都尽可能留他们在家里吃住,临走时还负责买好车票,送一些纪念品。

有一次,来了老战友一家三口。韦昌进临时有事外出,司机小陆带着他们花200多元吃了顿饭。事后,小陆把发票贴好找韦昌进签字,准备放在公务招待费里报销。韦昌进坚决不同意,从兜里掏出钱交给小陆,留下一句响当当的话:“个人的事不能花公家的钱!”

韦昌进走上领导岗位后,找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一次,一位一起参战的老领导因为亲戚当兵的事打电话给韦昌进,请他“关照关照”。结果,那位亲戚因为体检不合格没当上兵。事后,韦昌进亲自上门向老领导解释:“我们都知道,身体不合格,怎么上战场?如果让他当了兵,老百姓怎么说我们?”老领导也是通情达理的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你没变,还是当年战场上那个有血性的韦昌进!”

“这些年来,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很多的荣誉,但我绝不能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在采访中,韦昌进告诉记者,功劳属于生我养我的祖国和人民,荣誉归于为国流血牺牲的战友,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仍要保持无私奉献的“两山”精神,仍要保持冲锋战斗的姿态,永远做一名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战友的战士!

韦昌进的独生女韦舒怡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英烈子女班”学员,她谈到:“父亲对自己影响最大最深的是他的信念和精神,我要成为像父亲一样优秀的军人,沿着父亲的足迹前行。”

韦昌进的女儿韦舒怡最崇拜爸爸 毕华明摄

青山耸立,绿水长流。那场战争的炮火硝烟虽已远去,但敢打必胜的精神、忠诚报国的情怀亘古不变。韦昌进,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永远向前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