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番兴明:从德宏走出的“玉米人”

句子大全 2018-06-12 20:01:16
相关推荐

2020年7月9日上午,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召开。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出席会议,并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番兴明颁奖,为他颁发了300万元奖金 番兴明被授予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消息迅速传遍云岭大地,传遍他的家乡德宏。家乡人民都为德宏出了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立志从事农业科研

在番兴明的工作室里,有一个 玉米塔 ,上面一层一层摆放着他和团队选育的玉米品种。番兴明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他说: 这只是做一个展示,我们选育了40多个国家和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全部摆的话肯定摆不下。 多年来,他领衔建成了一支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创新团队,为云南的玉米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番兴明生于腾冲,长于德宏州梁河县,直到历经两次高考,才走出梁河,步入更广阔的天地。

番兴明的父母先后在梁河县的高寒山区大厂乡、芒东镇杞木寨教书,他读小学随着父母到处辗转,在大厂中心小学上到五年级,然后独自一人到梁河县第一中学读初中、高中。小孩子天性贪玩,成绩一般,到1979年快高考时才意识到大学的重要性,第一年只考取了德宏教育学院。 当时感觉子承父业也挺好的,但是转念又想,如果德宏人在德宏读书,将来也在德宏工作,世界就太小了。 于是他选择复读,通过一年的勤学苦读,考取了重点院校 西南农学院(现名西南大学)。

那个时候的农学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个 种地的 ,但教化学的母亲告诉他: 农业和生物、自然都有很大关系,可以接触大自然,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通过更加专业的学习,他知道了农学不是传统的刀耕火种,而是一门学问非常大的学科。番兴明回忆说: 那时我认识到了生物遗传,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的道理,就暗下决心,以后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改良工作,这样能够给社会、人类带来巨大农业资源的工作。 入校成绩不太理想的他,通过努力,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19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致力于保障玉米品种安全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那时交通非常不便,从昆明城区到省农科院要搭乘小马车,有时甚至只能步行,省农科院外面常常是尘土飞扬。一把尺子、一双胶鞋、一杆秤、一张办公桌,在简陋的条件下,他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受限于科学水平的落后,最初的科研难度极大,经过1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与团队成员共同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很多人可能认识不到玉米的重要性。玉米是云南乃至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3亿亩,云南种植有3000多万亩。但我国主栽的玉米品种从遗传背景上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玉米种质,多样性非常匮乏。一旦品种出了问题,将对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降低中国的粮食安全风险,他和团队致力于拓宽玉米种质基础,将拓展玉米遗传背景作为工作的核心。他走遍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从玉米的起源地墨西哥、泰国、印度等国家引进大批玉米种质,并对这些种质加以驯化、改良。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现在云南已经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保存最丰富的地方,多年累计向国内外发放玉米种质一万多份次,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重要的遗传材料,解决了我国北方温带玉米品种趋同化严重的关键问题。

全世界玉米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有300多个地理族,现在利用的仅仅只是3至4个地理族。他说: 未来,这些种质资源会创造出什么奇迹谁都说不清楚!

成功选育40多个玉米品种

番兴明和团队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和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为热带、亚热带玉米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热带亚热带玉米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研究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与我国温带玉米种质的遗传关系和杂种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育种实践,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显著提高了玉米育种效率。基于自创的新杂种优势模式,选育出 云瑞 系列等一批适应我国热带亚热带玉米产区的高产抗逆玉米品种。这些品种产量潜力大,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田间实收测产,云瑞88等多个品种创下了过吨粮高产纪录,云瑞47在2012年云南极端干旱情况下创下了严重干旱条件下的玉米高产纪录。

多年来,他们成功选育出40多个国家和省级审定玉米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和技术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多项;建立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创新体系,大规模创制抗病优质玉米种质,有效解决了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的重大问题。多个品种先后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14亿亩,新增产值137.5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保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和团队还多次参加援非工作。2012年,番兴明团队前往中非,帮助他们发展玉米生产。那时中非鼠疫刚刚结束,尽管出发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到中非之后,团队13人中还是有9人感染了不明原因病毒,命悬一线,他们打了中非友好医院唯一的疟疾药青蒿素。 幸好我们的针水打对了,差点把命留在了非洲。

不仅如此,云瑞10、云瑞151、云瑞668等品种还通过了老挝农业部审定,云瑞2号获非洲乌干达农业部种植许可,这些品种在当地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性、抗旱性和丰产性。

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50多项,2015、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获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杰出校友等荣誉称号,现为云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脚底沾满家乡的泥土

走出德宏的番兴明,依然常回家看看。从1989年起,他就与德宏州农科所合作。他在德宏合作实施的科研项目比较多,主要是云南省重大的攻关项目、国家基金项目等。

德宏是灰斑病的发生地,其他地方没有这种研究条件,我们在德宏开展了玉米抗灰斑病品种的选育、种质鉴定、筛选等工作。目前,新种质已经给云南乃至全国使用,发放到13个省区,还发放到国外。在德宏合作开展的研究工作,影响到云南,影响到中国乃至世界。 番兴明告诉记者。

番兴明与家乡联系紧密,近年来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到德宏,上山下坝,实地走访,查看一片片试验田,指导试验工作,掌握最新的试验品种特性、试验结果,他的鞋底沾满了家乡的泥土。(杨质高 李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