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毛泽东读红楼:宝黛爱情基础是阶级观念一致

句子大全 2018-03-17 18:11:37
相关推荐

(高渊,学者,就职于某文化基金会)

搜狐文化: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话,要看了三大名著才能算中国人,真有其事吗?

高渊:是这样说过,1938年10月中共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几位著名将领谈起古典小说时,开玩笑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能算中国人。四大名著里,他没说《西游记》。

搜狐文化:毛泽东也算是研究红楼的先河了,从建国时期开始算的话,是他掀起研究红学的热潮吗?

高渊:不是。五十年代中期,借“两个小人物”的文章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到文革前后60年代毛泽东自己大讲《红楼梦》,到处谈《红楼梦》,的确对建国后的红学研究起过推动作用,但不成其为“先河”,只能说毛泽东对红学很关注。他对红学家的说法他都比较熟悉和了解,比如他曾经说过,当他发现《红楼梦》其实是一个阶级斗争小说的时候,他甚至说,《红楼梦》出来二百多年这些人都没有注意到。他指点过,蔡元培旧红学的索引派说的不对,比较而言还是胡适说的对一点,胡适说《红楼梦》是自叙传,是跟社会历史挂钩、跟现实挂钩的;他也读过周汝昌,他还读过吴世昌论红楼梦的文章——吴五十年代到英国留学开始写《红楼梦》的文章,也是新红学的一家代表;他还读过王昆仑的《《红梦人物论》,其中写得最好的是王熙凤形象分析。毛泽东讲,我才注意到了《红楼梦》是一个阶级斗争历史,认为这个是很了不起的发现,并且把这个阶级斗争的观念拿来全国推广。

搜狐文化:四大名著里《红楼梦》是唯一主要描写家族关系的小说,相对封闭,也能拿来做阶级分析?

高渊:我查过一些资料,毛泽东读《红楼梦》的记载相当多,他前前后后搜罗过、读过20多种版本的《红楼梦》。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看法也是有变化的。他说他开始也是当感情故事读,1913年毛泽东在笔记《讲堂录》记着他看《红楼梦》的感想,认同当时一般人的说法,《红楼梦》就是一个意淫的小说,讲男女情爱。到后来闹革命开始,他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找到了自己读《红楼梦》的方式。

他对《红楼梦》最关键的评价,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红楼梦》当历史书读。他在好多场合都讲过,《红楼梦》就是一部历史书,而且《红楼梦》你必须得读五遍以上才能理解。他反复强调的阶级斗争其实是他对历史理解的一个看法。我看到有一些研究提到,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时候,他跟贺子珍曾经聊到过,贺子珍说《红楼梦》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写点男男女女的恩恩爱爱、情情爱爱的。毛泽东跟她说,那不是,《红楼梦》还是写到好多历史的,他说你得重新看。这才是毛泽东真正对于《红楼梦》的真正评价,他把《红楼梦》当成写社会历史的小说,不可不看,它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实感。1938年4月28日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演讲中,他讲,你们不要以为《红楼梦》写的只是哥哥妹妹的事情,其实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1961年12月20日在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刘少奇谈到自己已看完《红楼梦》,说该书“讲到很细致的封建社会的情况”,毛泽东接着发挥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1965年他还对王海容说:你要不读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主义。

比如他把《红楼梦》当成历史史料来看。1962年有一次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讲话,讲到17世纪中国和西方历史的时候,毛泽东直截了当把《红楼梦》拿来当历史介绍。他说17世纪是中国的明末清初,再过一个世纪,到18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活的时代;他还说这就是产生贾宝玉不满封建制度的时代,也是出现了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一般来讲,讲历史你去搀和小说干吗,可毛老人家直接把《红楼梦》当成历史书来看。他还讲到《红楼梦》里面很多实际的东西,比如非常关注《红楼梦》里经济的指标,像第五十三回、第七十五回写到有一种物产叫红稻米,所谓胭脂米,毛泽东通读了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尽管那个书字体比较小,他对这稻米的由来、价值都很感兴趣;书中考据的很多物产,涉及的经济东西他也很感兴趣,包括西洋的玩具、钟表等等。

他把《红楼梦》当一部历史书来看,也包含他对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规律的看法。在毛泽东看来,《红楼梦》是一部四大家族衰败史,通过贾府一家看四家,由四家看整个封建社会的灭亡。他说,贾府为什么会衰败,一是他认可第二回冷子兴讲贾府的“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后继乏人,王熙凤、探春成了能干人,贾宝玉这个大家最器重、最聪明的男人也成了逆子;二是家长制动摇了、分裂了,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有各人的打算;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他根本不听贾赦的话。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反抗者、他们之所以相爱,基础就是他们不认同封建家长制的那一套指导方针,不愿意求官搏功名。这个大家庭从里到外到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变化,所以他说《红楼梦》这一点上写出了家长制的败落,写出了人生价值的不同选择,这是他从历史来看的。他反复讲《红楼梦》是历史书,它写出历史的趋势,就是这个。

搜狐文化:毛泽东说《红楼梦》是阶级斗争的小说,依据是什么?

高渊:他的依据,用他告诉贺子珍的话讲,就是“《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鬟,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前面那一派不好,在他看来是统治阶级,后面一派人好,是被统治阶级。当然,单从这个说法来讲让人会困惑,贾宝玉和林黛玉怎么变成被统治阶级了呢?

他讲得最明白的一次是1964年8月在北戴河跟一帮哲学工作者的谈话,他说,要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红楼梦》的第四回是“葫芦僧错判葫芦案”,贾雨村上任后,薛蟠把一个人给打死了,当时贾雨村按照常理让他的衙役把薛蟠带来,有一个门子使劲给他递眼色,贾雨村没敢轻举妄动,他先把那个门子弄来,门子就是曾经在葫芦庙里做过和尚的小沙弥,他就讲了这个薛蟠的关系、背景,护官符,所谓四大家族,贾雨村一听这么回事啊,原来这个薛蟠不能随便搞。毛泽东原话说:“《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这段话关键词是两个:护官符,在他看来,这东西揭示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秩序和地位的一大形式和法宝;第二个关键词,“几十条人命”,这里面包含着残酷的欺榨、压迫和阶级斗争。

顺便给你讲个小故事:有一次毛老人家问一位姓薛的公安读没读过《红楼梦》?人家回答他:“那是一本文艺书,我是搞公安的,没有看过。”毛就说:“搞公安就不要看?你知道里面有多少条人命案子呀?这是一部讲阶级斗争的书,应该看看。”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念非常深,所以能在家族故事你也看出这个来。。

搜狐文化:林黛玉和贾宝玉本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但却是被划分到了“好”的一派里。

高渊:从身份来讲他们是属于统治阶级范畴的,甚至在自我意识上,宝黛也是主人。第30回写那一年端午节前夜,宝玉淋雨回怡红院,自己心情不好,还嫌下人们开门不及时,他一进门就踢了袭人一脚,那凶神恶煞样子,正是主子心态大暴露。统治阶级的贰臣逆子,也可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就跟现代中国革命中对鲁迅的评价一样,瞿秋白就这样来说鲁迅的,反戈一击,更为致命,更深刻指出了统治阶级的问题,从而站在人民的立场。这个观念是革命意识形态普遍接受的,毛泽东也这么来看,这就是他的阶级观念。

搜狐文化:这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的基础,他们两个在阶级观念上一致。

高渊:是这样子的,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军队领导的谈话中说到:曹雪芹把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写出来;真事就是政治斗争,不能讲,于是用吊膀子掩盖它。这个吊膀子,指的是爱情,毛泽东认为,借爱情写政治,也是《红楼梦》的特点。从阶级观念来看,贾宝玉有一种立场上的转换,虽然林黛玉没有,比如她对丫鬟、对劳动人民——像刘姥姥——不像宝玉那般尊重,但她在立身处世方面,在意识上也是离经叛道的。读《红楼梦》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宝黛俩人为什么会真心相爱?贾宝玉说的非常清楚,因为黛玉你不跟我讲什么功名利禄那些混账话。这是一个方面,但还有一方面是毛泽东他从阶级观念来讲是没法去讲到的,就是个性,自由选择个人命运的个性。

但不走功名利禄那一条道,不往世俗所谓成功道路上爬,这是他们爱情的基础。我记得好多年前有人讨论过,如果你要娶老婆你是娶林黛玉还是娶薛宝钗,几乎80%的人都投薛宝钗一票。原因就在于,林黛玉给人的感觉一是身体不好,鲁迅都讲过,焦大是绝对不会喜欢林黛玉的,不能干活儿,娇滴滴的小姐;还有脾气还不好,心眼那么小,动不动就生气发怒。而薛宝钗,身体也不错,态度也挺大度的。这种选择都忽略了一点,用今天的话来讲,两个人之间世界观是不是认同。贾宝玉接受林黛玉就因为他们世界观是一致的,他拒绝薛宝钗就是世界观不一致。薛宝钗、袭人劝他就是要考功名、要去做官、要去出人头地,但林黛玉不鼓励他这样,他们俩是反这个人所共选的大路的,这是钗黛差别根本所在。毛泽东拿这个来说阶级立场差别,也不为错。

搜狐文化:《红楼梦》里是如何体现阶级斗争的?

高渊:这是毛泽东的一个观念,在他的划分之下,把宝黛和丫鬟统一归在好人一类,是被统治者,被迫害的一类;对他们表示了一种同情,他们是被压迫的,值得同情,值得保护。

搜狐文化:毛泽东还有其他关于《红楼梦》的评价吗?印象里,毛泽东讲话中时常引用《红楼梦》里的话?

高渊: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他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里,他甚至说,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也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过《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他把《红楼梦》视为中国人能在世界上感到骄傲的一个东西。这个“写得最好”,毛泽东提了几个方面的好。

第一个是语言,他说《红楼梦》的语言是古典小说当中最好的。怎么一个好法呢,毛泽东没有明确概括个子丑寅卯,但他经常信手拈来引用《红楼梦》里面的话,《红楼梦》好些经典的句子被毛泽东引用之后成为了名言格言。比如《红楼梦》第6回刘姥姥进宁国府的时候,她羡慕荣国府的这种繁华、吃的穿的高级的,王熙凤感慨了一下“外面看烈烈轰轰,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这“大有大的难处”,毛在好几个地方都引用过,且不止一次。1963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国际形势的发展,他就说,我总相信《红楼梦》王熙凤说的那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国家大了,现在美苏两国都很困难。他把这个话拿过来说美苏两个大国。还有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讲过一个“百足之虫,死而未僵”,那也是时不时挂在口边的。

还有第68回王熙凤向她老公贾琏撒泼,她说“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毛泽东很欣赏这个话,1956年11月在八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他曾说过这话,几个月之后,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谈到整风,又引了这句话;这个话经过他的一再引用,文革开始成为红卫兵口头禅,成为他们斗老干部、冲击各级领导机关的行为依据。还有一句你肯定也熟,“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个熟吧?

搜狐文化:是呀,这不是毛主席说的吗?

高渊:这是林黛玉说的话。第82回黛玉听袭人说起,尤二姐让王熙凤折腾惨死,“黛玉从不闻袭人背地里说人,今听此话有因,便说道: 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这是黛玉的一句感慨。

搜狐文化:没想到是出自林黛玉之口

高渊:林黛玉的话只是说,一家两口子嘛,总会有谁强势一点谁弱势一点的状况。也仅仅是这个意思。你看看毛泽东是怎么引用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谈到北京城里面有两个司令部,毛泽东说,“我们的古人林黛玉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用在了“两个司令部”,就是他所谓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和无产阶级司令部,相互斗争上了。1957年他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发言,他又说:“现在我感觉到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这个“东风西风”变成了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力量的相互较量。

搜狐文化:某种程度上说,毛泽东推进了《红楼梦》的普及。

高渊:可以这么讲。他在许多场合,很爱提《红楼梦》里的内容。这个“东风西风”也是一个例子,他从国内讲到国外,把它直接说成“我们的古人林黛玉讲的”,说成“中国有句成语”。以他当时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这无形之中,就传播了《红楼梦》的妙语、好处。包括他书法创作,毛泽东爱书写自己的诗词,他还喜欢写一些古人的诗句,其中他写过一幅《红楼梦》诗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他认为《红楼梦》写得好的第二个方面,是关于人物形象。他觉得曹雪芹把人物写活了,可以放到生活当中当真人来看待,他把林黛玉当成了“我们的古人”,把凤姐当成了生活当中的坏人或者好人,他在讲话里还随口提到过贾母、贾政、贾琏、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1938年5月中旬,毛泽东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给学员们作报告,他说:《红楼梦》里有个大观园,大观园里有个林黛玉、贾宝玉。你们鲁艺是个小观园,你们也就是林黛玉、贾宝玉。但是,我们的女同志不同于林黛玉只会哭。我们的女同志比林黛玉好多了,会唱歌,会演戏,将来还要到前方打仗。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大观园,你们的大观园在大行山、吕梁山。他是按生活伦理来看待的,这就是表示他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认同。

搜狐文化:毛泽东还认为《红楼梦》那方面很好?

高渊:还有一个,他认为《红楼梦》写得好,他讲《红楼梦》有民主性。从今天来看,这一点我觉得比他强调阶级斗争更有意义。毛泽东从阶级斗争出发,不满意封建制度对被统治者的摧残,读出作者、书中人物对被迫害、被侮辱和被毁灭者的同情,从而见出它的人民性、民主性。1961年12月2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说:《红楼梦》是尊重女性的;我们都知道,贾宝玉的名言就是“女儿是水做的”,他对女孩子、对下人——身份低贱的人满怀怜爱和同情。1962年8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会上,毛泽东又说:《红楼梦》与谴责小说及《金瓶梅》不同,写得有点希望。

搜狐文化:这希望是什么?

高渊:我读到过一个材料,1958年5月18日毛泽东在一个文件上批示:“此件印发大会各同志阅读。请中央工业交通部门各自收集材料,编印一本近三百年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发明家的通俗简明小传(小册子)。看一看是否能够证明:科学、技术发明大都出于被压迫阶级,即是说,出于那些社会地位较低、学问较少、条件较差、在开始时总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击、受折磨、受刑戮的那些人。如果能够有系统地证明这一点,那就将鼓舞很多小知识分子,很多工人和农民,很多新老干部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创造精神,卞和献璞,两刖其足; 函关月落听鸡度 ,出于鸡鸣狗盗之辈。自古已然,于今为烈。难道不是的吗?”他的意思是要证明科学技术发明大多出于被压迫阶级,要借此振奋小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敢想敢说敢作、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在读王勃一篇《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的批语,毛泽东又说:“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我们近来全民性的四化运动(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充分地证明我的这个论断。”对被轻视、被迫害的人,对人民大众的创造力寄予希望,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民立场。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把曹雪芹写《红楼梦》,跟司马迁写《史记》,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施耐庵写《水浒传》等等放在一个层面去说,他说这些人都属于遭受磨难、身份低贱、被迫害、被打击、被折磨的人,但这些人却能够做大事。这是毛泽东在很多场合多次讲到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个跟中国革命的意图一致,要让被压迫者翻身,当家作主,改变他们千百年来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这就是希望所在,在这一点上,他认为《红楼梦》比其它小说要好的一点,他认为《红楼梦》比《金瓶梅》要强,比《官场现形记》要好,就在于其它小说只讲到黑暗没有希望,而《红楼梦》写出了一点希望。

无论这个意见是否符合《红楼梦》的实际、是不是符合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意图,但这个希望我觉得他讲的有意思,也是有价值的。这一点上毛泽东跟鲁迅的意见不太一样,鲁迅讲《红楼梦》主题的时候,他说贾宝玉看见的是许多死亡。死亡是没有希望的。他认可曹雪芹《红楼梦》的结尾,宝玉出家或者整个大破败,是没有留下希望的,这种无希望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个大家庭制度、封建制度,没有希望,只有死亡。鲁迅对后来那些叙述贾宝玉参加科举考试——居然又去参加高考,贾家贾兰又中举了,贾家眼看着将兴旺发达的大团圆的结局太虚假。

同样面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毛泽东讲阿Q跟鲁迅自己的讲法也不一样。按毛泽东的阶级观念,阿Q是无产阶级的代表,怎么随便让他这么无谓地被杀头了呢?他曾经跟冯雪峰讨论过,说鲁迅这样描写阿Q是不对的,被压迫者这么愚昧,革命该怎么搞起来?革命就没法搞了,你把这个最彻底的无产阶级都杀掉了,革命怎么办?他对于鲁迅给阿Q一个那样的结局他认为是不合适的。在鲁迅看来,中国的被统治阶级,像阿Q这样懵懂愚昧、没有自我意识,他的命运只有任人摆弄,本就没有希望。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鲁迅的说法往毛泽东的方向靠,怎么靠?这个制度是没有希望的,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制度来取代它,革命意义不就在这儿吗?鲁迅本人从来没否定过希望的存在,希望总是有的。毛泽东同情被压迫者低贱者,在他们身上寄予一种希望,这就是革命的一种理解,要不然,贾宝玉干吗同情那些下等人?毛泽东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从这样这三个方面来讲是挺好的。

搜狐文化:如何评价毛泽东的这套阶级分析理论?

高渊:就像研究毛泽东的人所说,这是“红楼一家言”,他是《红楼梦》研究当中一家之言,不用把他像过去一样,尊为最了不起、最透彻的。能够从阶级斗争角度去看《红楼梦》,能由这个角度去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它的社会构成,理解它的各种场景,这也不失为一家之言。

毛泽东反复强调把《红楼梦》当历史书来读,这对很多人影响是很深的。他倡导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社会现象,包括文学问题,这种影响到今天也很大。要比较来看的话,我觉得比后来很多解密《红楼梦》的人了不起,尤其他讲《红楼梦》里面的民主意识,比好些红学家可能讲的还透彻。他至少是在讲《红楼梦》的艺术和《红楼梦》的思想,不像很多猜谜红学,都不知道扯哪儿去了。毛泽东读《红楼梦》,直接从红楼文本入手,他说,不读五遍是读不懂的,而他真读进去了,这点了不起,这一点很可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