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句子大全 2018-03-10 14:15:22
相关推荐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系列重要会议,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就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部署。五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阵地意识明显提升。《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对于全党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同志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坚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但要有坚定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而且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中华民族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只有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我们走自己的路才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现在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文化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愈加凸显。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两个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他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我们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思想观点,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发力,采取多种方法,有力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同志从我们党执政安危的高度进行了深刻阐述。他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他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各种敌对势力一直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他们选中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一个突破口,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要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他要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