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李清照这首写桂花的词 笔法巧妙 实乃千古名作 令人拍案叫绝

句子大全 2018-03-06 17:11:48
相关推荐

我们不是诗词的创作者,我们只是诗词的搬运工!如果你喜欢古诗词的话,欢迎关注我!

如果只是生在路边,养在盆里,花就仅是植物而已,一旦入了诗词,它们的呼吸就多了一重意义。

李清照是一个爱花之人,在她的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多次提到了花,像《如梦令》里的“海棠依旧”;像《浣溪沙》里的“梨花欲谢”;以及《菩萨蛮》里的“梅花鬓上残”等,都有描写花的地方。

而这些花儿,或长在庭院里,或生在路边,李清照都一视同仁,在她的心里,它们就只是花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陪着李清照,也陪着我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一生。也不知道是李清照该感谢这些花,还是花儿该感谢李清照,总之她们一起流传千古了!

李清照画像

“李清照这首写桂花的词,笔法巧妙,实乃千古名作,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今天要说的诗词是李清照所写的一首咏叹桂花的词作。那么,在说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桂花吧!

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中载有计倪答越王之话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而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柳宗元更是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机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

说完这些,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词吧!

原作如下: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咏物词。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在这首词里,李清照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首词一开头短短十四个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在这里,“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颜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我们都知道,桂花一般分为四个品种,其中,四季桂为柠檬黄、丹桂为橙红、金桂为金黄色、银桂为淡黄色,词人三个词就把桂花的颜色特别写了出来,实在厉害!

这一句的意思是:桂花并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第一流”的桂花到底是什么模样?李清照在上阙首句只用十四字就描摹得形神兼备:桂花之色,暗淡轻黄;桂花之形,轻柔秀美;桂花之味,暗香弥久。

这些桂树长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却同样不以貌炫世,只在繁华世俗中,柔于形,淡于色,甚至静于声,“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难怪民间有谚:“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文人们写咏物诗,多半是借物言志,亦或借物抒怀,或多或少,诗里都会带着点作者本人的影子。联系李清照写这首词的背景,不难想到,其实这也是李清照对自己的一个评价:雅静淡泊、情疏意远。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李清照不惜以“梅”和“菊”来对比,通过“贬低”二者,赞扬桂花。她说:“梅定妒,菊应羞”,为什么呢?因为啊,桂花在“画廊开处冠中秋”。

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李清照对桂花实在是“真爱”了!

毕竟,李清照对一生钟爱的梅花都得嫉妒,而菊花更是只能掩面叹息、自愧不如!

说完这个,李清照又紧接着说桂花是“冠中秋”,从时令处着眼,更显巧妙生动!

最后一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还涉及到一个典故。其中的骚人,指的就是屈原。

据说,屈原在谱《离骚》时,吟及许多香花芳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却未曾提及桂花。

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当然了,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离骚》不是花谱,屈原是否喜欢桂花,是否吟咏,那是他的事。词人故意设问指责,看似无理,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桂花的偏爱之情。

你喜欢李清照这首桂花词吗?

完。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何不秉烛游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