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为读书人”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句子大全 2018-03-04 13:21:55
相关推荐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副对联的作者叫曹学佺,是一个明代官员,万历十九年中举,二十三年中进士,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

关于这副对联是他何时所写,其实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但有个很令人鄙视的现象值得一提,那就是好好一句名言,非得给它编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弄得不伦不类。

故事是这么说的,曹学佺在天启二年开始担任广西右参议,当时桂林宗室飞扬跋扈,常常仗势欺人。一日,某宗室的奴仆在城中放出恶犬,将一名过路秀才扑倒。危急关头,一名屠夫挺身而出,一刀砍死恶犬。结果,宗室的奴仆把屠户送官,要求给宗室爱犬偿命。

原本,曹学佺认定屠户杀狗为救人,判决无罪,但是宗室贿赂了秀才,让他改了口供。曹学佺怒不可遏,写下“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的名句。

关于屠户和秀才的下场,有的故事里写屠户被杀了,有的故事里曹学佺判屠户无罪,还革去了秀才的功名,让他去给宗室做狗。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反正随着听故事人的意愿切换来切换去。

为什么这种故事特别令人鄙视呢?首先是没有历史常识。

曹学佺的官职是参议,这个职务是辅助布政使,是为长官提出意见供参考的,不负责具体的判案,怎么会审理这种案件呢?曹学佺在广西时,确实对宗室犯法有所作为,但多是责令司法官员秉公执法而非亲自越俎代庖,另外也就是多次规劝宗室奉公守法,仅此而已。所以,这个故事显然是假的。

更加不合理的地方是,这个故事极端肤浅,完全曲解了曹学佺的原意。

我们理解一句名人名言,一定要结合作者本身的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曹学佺在明末做官,正是风雨飘摇的时代。朝局腐败、官员渎职,让曹学佺深感痛心。

尤其是当明王朝濒临崩溃时,无数官员为求自保,纷纷投降李自成或者满清,而身边的许多杀猪宰狗的小人物却挺身而出,为家国大义奋战。

这才是所谓的“仗义”,而读书人“负心”,辜负的是自己的初心、是对国家的忠心。如果狭隘地理解成杀狗人见义勇为、秀才恩将仇报,那格局太小、太浅薄了!

那曹学佺这句话到底说的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说对,因为明朝末年确实有许多官员、学子为了自身的利益,投敌叛国,做了许多不齿之事。

最典型的恐怕要属钱谦益,这位明朝大儒、南明礼部尚书,在清军进南京城的前一夜,与自己的小妾柳如是相约投河自尽,走了一半却说水太凉转身回来了。清军要求南京官民剃头,钱谦益说头皮痒,出门转了一圈就主动把头发剃了,被天下耻笑。

这还不是个例,比如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亲自敲响景阳钟却无人上朝。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将他和周皇后的尸体被放在东华门外“示众”,群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这些大臣、皇亲国戚个个家财万贯,想当初崇祯几乎是恳求他们借钱出来支援朝廷平叛,响应者寥寥无几。等到后来李自成、刘宗敏下了狠手,一排排夹棍轮番侍候,终于一个个吐出了金银财宝。

有如此不堪的例子,那是不是就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呢?却也未必。毕竟,求生是人的本能,面临改朝换代,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慷慨赴死。

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能看到无数仁人志士英勇殉国。比如东阁大学士范文景全家投井而死、户部尚书兼侍讲学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自缢身亡、左都御史李邦华投河。还有左都副御史施邦耀、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大理寺卿凌义渠、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等史书记载的上百名官员都舍身取义。

更不用说南明史可法等将领,率军抗清到最后一刻,拒降被杀。这些人,全都是读书科举入仕,你能说“负心多是读书人”吗?

而作者曹学佺自己,则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在听闻北京城破,崇祯自缢后,曹学佺毅然投池自尽,幸为家人所救。随后,曹学佺投奔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坚持抗清,在隆武帝被杀后也自缢殉国。这种精神,你能说他“负心”吗?

而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不错,确实有很多平民百姓参军作战,抗击侵略,但是更多的平头百姓不也一样做了“顺民”吗?屠狗辈也好,读书人也好,都有仗义者,也都有负心人,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曹学佺说“负心多是读书人”,那是一种对同僚不争气的哀鸣,是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标准在要求其他的读书人。不是说读书人做得多差,而是曹学佺觉得他们应该做得更好!这才是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但是现在这句话被滥用了,许多人用这句话对读书人颇多非议,甚至产生了反智的倾向,这真的很可悲。所以脱离了历史背景,这句话就很没道理,并不值得提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