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人民论坛举办《学术前沿》创刊仪式

句子大全 2018-02-02 14:47:46
相关推荐

[导读]提升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信,实现理论自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路径选择 《人民论坛》20周年庆典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简述

学术前沿创刊启动仪式现场

学术前沿创刊启动仪式现场

“理论自觉自信自强:路径与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理论研讨会

一次高规格、高层次的思想聚会

和风送暖,草长莺飞。2012年3月29日上午,“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何崇元,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中国期刊协会会长、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石峰,国家社科规划办副主任赵川东,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位著名专家与会研讨;人民日报社各部局、社属报刊负责人及人民论坛合作单位代表300余人与会。

整个庆祝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民论坛》创刊20周年与《学术前沿》新刊首发庆典”,主要内容包括: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致欢迎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作重要讲话,作者代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读者代表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和员工代表人民论坛编辑部副主任王慧发言,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讲话,《学术前沿》新刊首发仪式。

第二部分为“理论自觉自信自强:路径与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理论研讨会。叶小文,李忠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教授胡鞍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蔡洪滨,香港中文大学公共行政学系主任、教授王绍光进行主题演讲;辜胜阻,石峰,杨金海,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主任曹焕荣,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总编辑胡欣进行对话与点评;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主任杜飞进主持研讨,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张首映总结发言。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20余家媒体与会报道,人民网进行现场直播,新浪网、搜狐网、新浪微博等进行现场转播。

人民论坛20年成长密码与《学术前沿》新刊的责任担当

人民论坛创刊20年来,全体员工“苦其心志”,“阐释理论前沿、述评社会热点、分析深层问题、关注百姓话题”,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政论期刊”。大多文章为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中高层领导干部的精品力作与前沿思考,有关报道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数十次肯定、批示或引用,转载率、引用率、影响力、关注度位于同类媒体前列,被读者誉为“第一政论期刊”。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致欢迎辞时回顾了人民论坛20年来的风雨历程。他指出,《人民论坛》从一本传统的思想理论月刊,发展至如今的杂志、网站、调查公司、课题研究、论坛会议、图书出版等多业态的思想理论综合传播平台,除员工自身的主观努力和国家强盛、社会转型、时代发展给新闻工作者提供的丰沃土壤与历史机遇外,最根本的有三条:一是人民日报编委会和有关部门领导的精心指导和细心呵护;二是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多年来始终如一的、无怨无悔的智力支持;三是广大读者多年来不离不弃、关心关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20年来,《人民论坛》见证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巨大进步,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更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推动实践创新、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议题。在这方面,《人民论坛》近年来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和努力,提出并深入研究了“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重大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民众由衷认同,改革发展需要,社会效果良好。希望《学术前沿》创刊后,能够把这种探索和努力继续坚持下去。尊重学术规律、潜心学术研究,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回答更多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作为《人民论坛》多年来的作者,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自称是她的“粉丝”,讲述了他与《人民论坛》从相识相遇到相交相知的历程。20年来,《人民论坛》尊重作者、服务读者,为党的事业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党刊及作者的共同追求。无论是顶级专家还是知名作者,都以给《人民论坛》投稿为重,都以能得到人民论坛布置的命题作文为荣。《人民论坛》在路径与选择中做到了从这里可以观察中国,读懂中国,评论中国,改进中国;从这里可以了解党情,凝聚全党智慧,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从这里可以了解国情,洞悉民意民心,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这里可以了解世情,放眼世界未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论坛》杂志的老读者、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见证了《人民论坛》的成长壮大,至今仍然珍藏着1992年《人民论坛》的创刊号,他称赞“人民论坛已成为中国政治言论的一个明媚的窗口,中国政论刊物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同时也是政论媒体发展的一块品牌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块样板”。人民论坛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王慧在代表员工发言时,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在《人民论坛》工作多年来所经历的一件件难事、趣事、温馨事,讲述了员工们为《人民论坛》所付出的汗水、心血与青春,所收获的荣誉、理想与温暖,展现了作为《人民论坛》一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后,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作了精彩讲话。他指出,作为人民日报的直属报刊,人民论坛自199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自身定位和使命,对思想理论期刊的创新发展和市场化道路作了不懈努力。近年来,发展思路不断拓宽,业态形式不断丰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研究性宣传、研讨型报道的路子,许多重大选题策划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社会效果良好,民众普遍认同。总的来看,人民论坛这些年的发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人民论坛的工作是满意的。

吴恒权强调,人民论坛在初创和发展的各个时期,经历风雨洗礼,克服种种困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最初的一本月刊,发展到现在的两本杂志、三个网站、并引入社会资本成立调查公司,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天的良好局面,凝聚了人民论坛历任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心血和努力,凝聚了理论部、企业监管部、新闻协调部等报社有关部门同志的奉献和付出。希望《人民论坛》继续创新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也希望《学术前沿》这本新刊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办刊宗旨,尊重学术研究规律,做到郑重、严肃而又富有生气,对中央关心、民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阐析,在人民日报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媒体的整体战役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学术前沿》的揭牌仪式,掀起了庆祝活动的高潮。周铁农、吴恒权、何崇元三位领导上台分别将代表品质、品味、品格的三个立方体置入《学术前沿》的“智慧立方”。智慧的光芒闪亮,宣告了《学术前沿》正式诞生。这是一本全新的高端学术期刊,定位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学术分析,力求以理性的视角和开阔的视域,真正为读者展现社会发展的前沿、学术研究的前沿,将为深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术领域多元思潮增添了重要阵地和手段。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在庆祝活动的第二部分,叶小文、李忠杰、胡鞍钢、蔡洪滨、王绍光分别就“占领‘新人文主义’的理论高地”、“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展现中国学派发出中国声音”、“中国经济学理论如何创新”、“中式政道思维还是西式政体思维”等话题进行了主题演讲;杨金海、石峰、辜胜阻、胡欣、曹焕荣分别就各位著名专家的演讲进行了精彩对话与点评。

在开始研讨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赵川东代表哲学社会科学管理部门致辞指出,在《人民论坛》刊发的理论文章中,有不少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发表后,转载率、引用率、影响力不断提高,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肯定,为党和政府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咨询和参考作用,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值得高度肯定。

叶小文围绕“占领‘新人文主义’的理论高地”作了精彩演讲。他认为,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自己的路走好,不断显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勃勃生机、旺盛活力、伟大实践和丰富内涵,而且有一批人善于进行理论的总结、概括和升华。第二,应该处理好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第三,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要及时把握外部世界,当然现在主要话语权还在西方世界,应对他们的社会思潮和主流话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甄别借鉴、改造创新。叶小文从西方讲到苏共,从文艺复兴讲到中国崛起,阐述了他所思考的中国新人文主义能不能成为我们的话语权,占领世界话语体系高地的问题。杨金海在点评中表示,占领新人文主义的理论高地,是我们时代的口号、时代的心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好的表现、最好的口号。中华民族应该为新的人文主义运动兴起、为新的人文精神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李忠杰的演讲题目为“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他认为,我们今天和今后,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解决自身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内外两个问题。一个是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问题,一个是解决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和理解问题。前者关系到能否团结13亿人民共同奋斗的问题,后者关系到能否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话语体系要进一步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进一步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需要注意这“三化”问题:第一,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水平;第二,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第三,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石峰点评认为,听了李忠杰老师的三个“化”,更加感觉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媒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媒体当中的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交流与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中国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因此,中国的学术期刊如何在世界舆论格局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并且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很值得传媒界思考。

胡鞍钢的演讲题目为“展现中国学派 发出中国声音”。他认为,中国学者确实需要有学术自觉、学术自信,要回答到底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社会,到底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世界,到底未来中国的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中国的学术界要从中国道路、中国优势、中国特点来倡导并实践学术自觉、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展现中国学者的自我创新、自主创新与自信创新。伟大的时代必有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国家必有伟大的思想,我们要做思想的先行者,借着学术研究的路径,亲手把握伟大时代的脉搏,亲身参加伟大国家的崛起,亲眼见证伟大民族的复兴,这也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胡欣点评指出,国情研究学术舞台太诱人了,胡鞍钢毕其精力学习、思索、研究和写作,这表现了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也体现了经济学家这种正直而负有责任的社会记录。胡欣指出,发出中国声音,争取话语权,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避免极端的思维,二是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蔡洪滨的演讲题目为“中国经济学如何进行理论创新”。他就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路径,提出了三个看法:一是中国模式的提法不宜操之过急,应多去总结中国过去三十几年成功的经验、中间犯的错误和教训,同时多做国际比较;二要借用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少谈一些主义,多研究一些问题;三是,从研究方法看,应该走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做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蔡洪滨以“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为例,阐述了深刻理论积累与创新的重要性。辜胜阻在点评中表示,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温家宝总理在“”之后专门谈到的房地产问题,即如果放松调控,房价会报复性反弹;如果严厉控制,会影响到实体经济。中国当代经济学必须研究“两难”问题。我们只有研究“两难”,然后指导我们在两难中前行,我们才有自信、自强。只有从理论上指导中国经济在两难中前行,传承两难、抉择两难、平衡两难,我们才有自信、自强。

王绍光的演讲题目为“中式政道思维还是西式政体思维”。他认为,政体思维和政道思维最关键的不同,是视野的宽窄。西方的政体思维重政体,而政体只是各种制度中的一小部分,中式的政道思维并没有忽视政体思维。因此中式的政道思维不会陷入政体绝对论,两者思维差异的高下,就很容易看出来。王绍光提出,中国应该像梁启超一百多年前尝试的那样,把政体思路抛弃,改换政道思维。这也说明,虽然梁启超的实践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但是这个思维目前还占据我们的头脑,他认为应该打阵地战或者持久战。曹焕荣点评指出,今天讲的这个问题,现实性非常强。学者听了以后,有学者的想法;执政者听了以后,有执政者的想法。曹焕荣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政道和政体到底是什么关系?中国社会在发展到每一个不同阶段的时候,是不是对政道和政体有不同的侧重?政道和政体是否有交叉或者共同的地方?等等。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与交流。

最后,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张首映为本次理论研讨会作了精彩的总结点评。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的主体内容、是灵魂,话语体系的建构是形式、是体系。建构一个理论话语体系,路径主要是三条:第一,心神一体,内容和形式一体;第二,体用双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三,内外起飞,就是传播问题。人民日报社正走在构建国际一流媒体、建构现代传播体系、营造新的舆论格局的这样一个行进的道路上。人民日报社在这一届编委会上,在这一个问题上,已经是抛锚启航,正在行进,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更要提高理论和水平,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本次理论研讨会让我们更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的自觉、自信、自强。我们有这三“自”,就能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占领话语权,迎接十八大。

4月下期出版的“人民论坛20周年特刊”,不仅将全文收录与会专家的精彩观点,还将汇集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许耀桐,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严书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唐任伍等其他与会著名专家学者关于这一主题的深邃思考,敬请期待。(人民论坛记者 杜凤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