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父老乡亲高兴 南腔北调村长沪上话和谐

句子大全 2018-01-22 16:29:11
相关推荐

“村官不是官,但责任重大:他们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信任与希望,一头连着父老乡亲的托付与期盼。”九星村村长吴恩福说,“要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官很有发言权。”

九星村,位于闵行区七宝镇,如今是全国著名的“市场村”。上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村官聚首这里,参加全国“村长论坛”执委会第一次会议。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成为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村官们的热议话题。

经济发展是和谐的基础

村官吴恩福:“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农民的富裕。九星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一味追求量的扩张,而要注重质的提升,更要保持马拉松式的长久精神。”

在吴恩福的带领下,过去负债累累的九星村,如今成了沪上首屈一指的名村。2004年8月,在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行业经济排行榜中,闵行九星村名列上海最富裕的316个特色亿元村第一名。去年,该村实现净利润15553万元,上交税收6454万元,在职员工人均收入31600元。

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走“以市兴村”之路,九星村创办出了华东地区最大的村办市场。如何实现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吴恩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不贪大但求强,要精耕细作。九星的土地资源有限,一定程度上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但我们通过“调整、挖潜、优化”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甚至不惜花费2亿元巨资,对以前出租出去而租约尚未到期的土地进行回购。做好市场,必须走向专业化管理之路,向管理要效益,向资源的优化要效益。

其次,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同时,促进人的观念和行为改变。农村的城市化已成趋势,但城市化不仅仅是面貌的改变,就其实质来说,更重要的是生产关系、生活形态乃至人的观念、行为的彻底变革。从九星村的实践来看,前后十年间改变的,不仅仅是产业结构和村宅面貌,九星的村民也告别了入不敷出的田间劳作,纷纷走上了参与管理、提供服务的就业岗位,他们的见识和观念正不断更新。

村官刘耀:“和谐社会,必须发展经济。少数人的先富,还不算和谐。大多数人富裕了,农村社会才会和谐起来。和谐,绝不是空谈的。”

有着黑脸膛的刘耀,是山东聊城堂邑刘庄的村支书,他说,自己原是下乡知青,但村官一当就是30多年。

老刘说,刘庄的兴村之道,没有离开农业本行———做大农产品加工。他对村里的“种菜致富经”津津乐道:“多种适销对路的大棚蔬菜,让无公害的高品质蔬菜为咱赚来美元。”脱水蔬菜出口日本,速冻蔬菜出口意大利,腌制蔬菜供不应求……老刘感叹:国外订单可“旺”了,他们实在忙不过来,只好放弃一些订单。国外客户都是主动找来的,因为村里搞了网上“电子商务”。

刘庄的“糯玉米”品牌也越做越大。现在,他们已形成上万亩的生产基地,统一供种、统一指导、统一收购,带动了本地和外省市的几万户农民。今年,刘庄的玉米订单早就来了,要出口韩国6000吨速冻保鲜玉米棒。

上个世纪70年代,刘庄曾是穷得丁当响的贫困村,去年,这里村民人均年收入却达到了7000元,村集体纯收入为3000万元。同时,刘庄获得了山东省“人居环境奖”:村民家家住上200多平方米的别墅;水、电、气、暖全部进村……村里的文娱生活也丰富起来,文化活动中心热热闹闹,京剧协会、豫剧协会也纷纷成立。

老刘说:“刘庄发展经济,没有地理优势,既不靠大都市,也不靠小城市。关键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业。”

社会福利保障亟待完善

村官罗玉英:“‘三农’当中,农民是本。如果农民素质得不到提高,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

南昌市进顺村,尽管只有0.47平方公里,却号称“江西第一村”。村党支部女书记罗玉英带领村民逐步建设小康村。

进顺村,地处南昌市南大门,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村”。改革开放后,进顺村变区位优势为市场优势,组建了江西鄱阳湖旅游企业集团,经营2个工业园区、5个商品市场,以及3个星级宾馆。

去年,进顺村年产值达12.1亿元,村集体纯收入218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为8927元。村民们还享有16项福利:独生子女可免费入托、读小学,考上高中奖励200元,考上大学奖励1200元;村民作为公司职工,公司为其缴纳职工统筹养老保险已有10年,退休后就可领取养老金;村民享受免费医疗,到市级医院就医,也可免去50%的医疗费……

罗玉英表示,到2007年进顺村还要再上台阶。如各项经济指标力争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35岁以下的村民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民平均预期寿命将达80岁。

村官蔡文举:“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是我们的特色。经济发展了,作为带头人的村官,还要为村民幸福生活做主。”

蔡文举来自江苏盐城大洋村。从“村官名录”里,记者看到了该村简介:2004年经济总量16亿元,销售额15亿元。

据介绍,大洋村每年拿出400万元兴办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实现了“十制”:即村民义务教育免费制、优等生奖学金制、老农退休制、村民养老保险制、待业村民生活补贴制、医疗补助制、公益设施集体负担制、全村60岁以上老人早餐供应制、全村4000村民常年免费洗浴制等。

农村文化生活需要繁荣

村官孟庆喜:“一个农民铜管乐团,使马庄村闻名全国。文化兴村,不仅改善了村里的投资环境,更充实着村民的娱乐生活。”

据介绍,地处江苏徐州边远角落,发展经济一直是马庄村的弱项。于是,村党委书记孟庆喜想到了另辟蹊径,以民俗文化吸引人,打造魅力之村。

马庄本来就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每逢丰收或农闲,农民们常敲打锣鼓、舞龙舞狮。1988年,农民铜管乐团组建,很快在全国引起反响,成为马庄乃至徐州市的一张名片。乐团先后在全国各地演出4000多场;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马庄之歌”传遍神州;国际上的艺术团体纷纷来考察交流……这里成了“中国民俗文化村”,马庄铜管乐团成了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农民乐团。

不从经济入手,却取得了经济效益。马庄名气响了,投资者慕名而来,现在该村已有15家企业落户。2004年,马庄村实现总产值1.1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090元,这可是1988年的20多倍。

如今的马庄,已离不开文化支撑。文化成了这里一项产业。每逢节庆日,村里年轻人就忙着四处演出。村里建了学校、敬老院、书画院和青年、老年、妇女活动中心,还有配套齐全的公益设施。还定期组织周末舞会、元宵灯会、乘凉晚会、农民运动会,各种文体活动。

村官杨明:“将文化与经济有机融合,开发文化产业,地方经济和社会才会获得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

来自云南福保村的杨明说,2003年的全国第三届“村长论坛”,就在他们村举行。位于昆明南郊滇池畔的福保村,曾是个靠天吃饭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了“云南小康示范第一村”。

乡镇企业撑起了这个小康村,但文化产业延伸了这个村的产业链。但村官们意识到,农业和工业的“福保”必须注入文化动力,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招商引资方面,他们逐步偏向文化产业。

投资2亿多元的文化城是该村最大品牌。它始建于1997年,现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较大规模的集休闲度假、会议接待、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企业,几年来吸引了300多万中外游客。村里又提出,要把文化城70%的设施用来办学。

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给昔日的小渔村注入了现代气息,树立了福保村的崭新形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