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为什么讨厌听“别人家孩子”?大多数父母低估了这句话对孩子的精神伤害

句子大全 2017-12-05 06:39:22
相关推荐

毛妈平台投稿作者——花儿醉

逗比中年老少女一枚,看见过最广阔的天地,也体察过最微妙的人心,愿用一支笔,携你游红尘。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这,是人民网上发布的南京13岁男孩天天离家出走时,写给爸爸的信。

原来,天天因为考试成绩不太理想,遭到了爸爸的斥责,他不满爸爸粗暴的管教方式,一气之下决定留书出走。

家人寻找无果后报警求助,警方将天天找回,但他却向民警哭诉了自己长期以来的“伤心事”:“爸爸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他不喜欢我,我就走。”

归根结底,是长期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让天天心理压力过大无法承受,才导致了他的离家出走。

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龄说:永远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去比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生活中,像天天爸爸这样,喜欢将“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来激励子女的家长,比比皆是。

可是,我们是否考虑过,孩子在这样一遍一遍“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你又是如何如何差”的观念灌输下,他们该怎样承受?又将如何自处?

01 参照式育儿最伤人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2019》显示,“快去学习/快写作业”、“不许看手机”等入选未成年人最不喜欢家长说的五句话。

而其中“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毫不意外压倒性地高居榜首。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却在我们不断的“你看看别人”“你要向XXX学习”中,活成了无所适从下七拼八凑而成的“赝品”。

而这,才是让我们无法挽回的最大遗憾。

1. 孩子会在“参照”中越来越自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每一句质疑和斥责“你看看XXX成绩多好”“你这不算什么,比XXX差远了”背后,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不满意和“你不行”。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言语质疑、斥责等行为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海马回,和前额叶。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我们似乎全然忘记了,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别人的参照物,而是希望他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2. 孩子会在“参照”中感觉不到价值感

我们无视孩子的内心,将他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对,得不到尊重的孩子就像天天一样,认为自己“没用”“无能”,对自己毫无认同感,这一切都犹如种子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

黑尔斯等学者认为,一个人的内在自我价值感,未在幼年时期通过与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互动而形成,就很难在成年时去完成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恰恰正是我们一次次的参照比较,让孩子在自卑中一步步感觉不到自我的价值感。

3. 孩子会在“参照”中丧失与自我的连接

在最近的节目《朋友请听好》中,易烊千玺就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被参照”的经历。

千玺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跟爷爷奶奶同住,爷爷奶奶喜欢将一起长大的表姐作为参照对象,经常对小千玺说,你看姐姐比你长的高,你看姐姐比你吃得多,你看姐姐比你......

年幼的千玺在爷爷奶奶的“参照”中,感到无比的伤心和不甘,在沮丧中渐渐迷失了自己,走入了极端,将希望寄托于拼命狂吃,以期能尽快长高长大超越姐姐。

资深心理学家银子在《爱养》一书中写到:“在早期孩子的养育方法上,应该尊重‘真实’的力量,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平凡普通或是卓越优秀,并且教会孩子悦纳自我。”

我们需要用平常心接纳孩子跟“别人家孩子”的不一样,帮孩子找回自信,寻回价值感,让他相信自己是无可替代的,无论他会不会、行不行,都将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贝。

02你的“参照式教育”真的没有“教育”

遗憾的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却经常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由于焦虑或其他种种的原因,而将孩子置于“别人家孩子”的参照之中。

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3.4%的受访家长坦言会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优秀,会经常参照比较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

我们不断拿'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再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家孩子的缺点。自然就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于是衍生了对自己孩子的不合理期待。

深圳男孩邹厉为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学霸,成绩在班上长期名列前茅,科技历史、天文地理都熟读于心,更是许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如此优秀的他,却登上了《少年说》的舞台,向着台下的妈妈喊出自己长期的委屈和不甘:

“每次我数学考满分,我妈却总是会说,很正常,你可以考满分,别人比你厉害的多了去了。”

这时,台下的妈妈却不为所动地回应道:“我就是怕你骄傲,妈妈希望你继续努力,我有时候拿你和别人比较,就希望你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邹厉为看到自己的委屈妈妈完全无动于衷,终于忍不住大哭着说:“但你也不能只看我的短处,不看我的长处啊!”

心理学研究认为,只有父母的期望目标是孩子能接受的,而且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时,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如果期望目标过高,只会适得其反。

很多父母都像邹厉为的妈妈一样,想用更优秀的别人来激励孩子更加努力进步,殊不知,带给孩子更多的是一种负向激励。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身为父母,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眼前不会只有成绩单,更不会将“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她们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掘自己孩子身上独有的优势和未知的潜能。

0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一段台词非常暖心:“你不需要把所有事都做的跟别人一样好,只需要发现自己最闪光的一面,你就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颗星星。”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独特存在。

唯有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肯定孩子的付出、与欣赏孩子的闪光点,才能真正养出优秀的孩子。

美国著名作家史蒂芬·柯维与妻子就曾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有过困扰。

他们的儿子不仅在学习上成绩差,考试时试卷的题目都看不懂;而且就连体育运动上成绩也很差,打棒球时经常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挥出了球棒,让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不已。

为此,史蒂芬夫妇心急如焚,便常常“鼓励”儿子说,你看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殊不知,这反而让儿子不断的否定自己“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欢棒球。”

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和“参照比较”伤害了儿子。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史蒂芬与妻子在经过一番自省后,察觉到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以及对待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欣赏儿子的“闪光点”。

一方面,他们不再因为焦虑,将“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导致儿子因自己的表现而自卑;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再将社会固有价值观强加在儿子身上,造成他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说:“真正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孩子做自己,成为自由的人,做一个他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欢的样子。”

几个月之后,儿子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变,开始变得自信而且肯定自我的价值,他用自己的步调和节奏,发挥潜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表现的优秀过人。

结 语

我们只有了解孩子生命发展的独特性,移除成长中的障碍,读懂孩子的情绪,才能让他感受到被理解、被关心、被认可,才能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获得勇气。

我相信,只要在父母“爱”的滋养下,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那个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