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广东“洋留守儿童”揭秘 是中国人却不懂中国话

句子大全 2017-10-29 00:19:31
相关推荐

资料:华裔家长倾向于偏心学习成绩好的子女。(美国《世界日报》取材自人口普查局网站) 注:文图无关

恩平市新成立的“外事侨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申请签证的“洋留守”填表。 林亚茗摄

○江门恩平“留守”的外籍孩子约3000名,广州花都区的外籍学生也有数千人。恩平华侨分布在全球58个国家。而花都侨胞除了大量定居巴拿马外,定居厄瓜多尔、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也不少。聚集了大量“洋留守”的侨乡学校,便成为热闹的小“联合国”。

○在侨乡的一个学校,一个孩子的学业可能呈现出四个不同:西班牙语很棒,一来就可以上高年纪;中文完全不懂;()有一点基础;数学逊于国内同龄同学。学校经过测试,可能为这名学生安排不同年级的课程表。

○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居住国签证,耽误课程;孩子父母大多忙于生意,无力照顾孩子;由于家长们只想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没有升学压力的“洋留守”学习动力不足;这些孩子因中文水平过低,所以要降级上学,比同班同学年龄都大。

他们的相貌是典型的中国人,开口却是“番鬼话”;他们父母健在,却独自到遥远的中国求学;他们在黄土地上度过儿童时光,却注定将来要回到大洋彼岸……他们是一群来自异国的华侨华人后代。

独特的身份,语言的障碍,上学的压力,还有遥不可及的父母,让这个群体的成长多了更加复杂的味道,有人称之为“洋留守”。

9月初,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走进广州花都和江门恩平调查“洋留守”的“地球村”生活。

9月1日,14岁巴拿马少女吴燕妮的书包里装上了小学四年级的课本,在奶奶的家门口坐上村里的包车,与同村小伙伴又开始了新学年的生活。在过去的3年里,曾经陌生的家乡广州花都让她越来越觉得亲切。

她的母亲是印度人,父亲18年前离开了花都。3年前,当她第一次踏进花都区狮岭镇新庄小学时,她的肤色、相貌和身高,让同学和老师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她当时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只会说简单的客家话,对中国文化也毫无了解。对此,大家倒习以为常,因为只有400多人的狮岭镇集贤村,就寄养着40多位外籍学生。

整个花都区的外籍学生就更多了,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目前就有500名外籍学生,分布在全区50所学校,其中绝大多数是巴拿马籍华侨华人的子弟。而在江门恩平市,“留守”的外籍孩子约3000名,其中在恩平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达994人,另外有婴幼儿1000多人。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委内瑞拉。

花都和恩平是广东“洋留守儿童”最多的地方,一些问题也是最早在这里反映出来,并进行探索解决的。

热闹的小“联合国”

最近的四五年来,这些洋家长的观念变了,希望子女在中国多读几年书,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很看重子女的中文基础,说是不要学的全是老外的习性,没有中国人的人情了,所以回来的孩子越来越多,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如同一个小联合国

委内瑞拉的巴伦西亚市(Valencia)是恩平乡亲聚居的地方,他们对这个地方的中文译名是独一无二的 “华恋社”,既贴切又深情。

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是新移民,有的是第三四代侨民,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在国外成长的孩子,会渐渐疏离中华文化和家乡情感。加上这些国家的侨胞们多以开小铺为生,营业时间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地的学习条件和治安状况也不好,因此侨胞们都想把孩子送回家乡抚养。

“我们村99%的家庭有巴拿马籍亲人,孩子稍大一点就要帮父母看铺子了。而最近的四五年来,这些洋家长的观念变了,希望子女在中国多读几年书,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很看重子女的中文基础,说是不要变得全是‘鬼’性,没有中国人的人情了,所以回来的人越来越多。”花都区狮岭镇新庄村村长邱文迁说。

对于侨胞这种情怀,新庄小学校长张桂华表示十分理解。平时,她和学校的老师都尽全力不让他们失望。在张桂华校长的眼里,“洋留守”都是好学生。

恩平市的“洋留守”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恩平市外事侨务局局长岑仲纯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回来的“洋孩子”年龄在刚满月到18岁之间。恩平华侨分布全球58个国家,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尽管多数来自中南美洲,但也包括其他国家。而花都侨胞除了大量定居巴拿马外,定居厄瓜多尔、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也不少。聚集了大量“洋留守”的侨乡学校,便成为 热闹的小“联合国”。

这些小“联合国”成员,因为多数见过世面,个性相当活跃。“他们在音乐和美术方面,比当地学生更突出。”张桂华说。该校每周开一节书法课,非常受学生欢迎。

监护人的烦恼

“我还怕孩子学坏,现在诱惑太多,我们又不能时刻跟着孩子,即便想跟着,体力和见识也跟不上啊。”老人担忧地说,每天她和老伴都怕孙子有个闪失。父母远隔重洋,“洋留守”孩童们亲情缺失,负责监护的老人们力不从心

“洋留守儿童”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实际难题。对此,花都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照麟深有感触:“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居住国签证,耽误课程;孩子父母大多忙于生意,无力照顾孩子;由于家长们只想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没有升学压力的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这些孩子因中文水平过低,所以要降级上学,比同班同学年龄都大……”

恩平市教育局副局长莫平福也指出,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思想教育上需要额外的引导。据统计,70%以上的监护人都超过60岁,文化程度较低。他们甚至在办签证等手续的时候看不懂表格,不会签字。

正上小学六年级的梁杰锋第一次回中国时才5岁,因为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原本打算将他留下的父亲又将他带回委内瑞拉。第二次回中国时梁杰锋已经11岁,基本能够照顾自己,便留下来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今年他15岁了。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花都区狮岭镇一位名叫陈新荫的阿婆,要带着3个外籍孙子、外孙,每隔一段时间,她不得不带他们到香港办签证,把老人累得够呛。一位充当3个孙子、2个外孙监护人的老人谢富强告诉记者,他今年已70岁出头,像他这样年纪的监护人,孙子们的签证过期了,有时候都不知道。

“我还怕孩子学坏,现在诱惑太多,我们又不能时刻跟着孩子,即使想跟着,体力和见识也跟不上啊。”老人担忧地说,每天她和老伴都怕孙子有个闪失。父母远隔重洋,“洋留守”孩童们亲情的缺失,监护老人的力不从心,都让学校的老师们在传授知识之外增添了更多的责任。

在恩平集贤中西英学校,一位6岁的一年级新生,有一次由于太想念远在国外的母亲,竟然想爬墙离开学校。该校吴悦清老师发现后马上制止,并和这个小同学进行了一番长谈,了解他的想法,像妈妈一样照顾他,陪他玩,最后这个小同学才稳定下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