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关于智慧城市的蓝图愿景 院士大佬们有话说

句子大全 2017-09-04 02:50:09
相关推荐

提到新基建,就不能不联想到智慧城市。尤其在今年疫情中,“智慧城市”理念下诞生的新的治理方式、高效的管理工具,让城市管理者和居民眼前一亮。而这些绿色、低碳、感知、智能、孪生的理念一直都是学术界、产业界孜孜不倦探索着城市的“未来模样”。今天,就来看看这一领域最前沿的一批研究学者都如何描绘他们心中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运营脑”

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这是李德仁院士拟的关于智慧城市的公式。李德仁院士认为,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建立的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以实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智慧城市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具有广泛的前景,从而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根据每个城市特点,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建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运营脑,让城市智能起来。李德仁进一步解释道,智慧城市需要一个基于云计算的运营脑来管理,由市级主管领导牵头,成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任命城市运营官,下设联席会议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管理四件事情:城市IT的运维中心、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监控和指挥中心、智慧服务中心。

智慧城市建设是复杂巨系统工程

王家耀院士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智慧城市是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过程,是人的自然智能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涉及到组织管理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新型智慧城市由多个系统及其子系统组成,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

数字孪生城市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

在郭仁忠院士看来,由于城市是一个地理空间,需要进行实体城市的数字化表达,而所有城市对象(物件、事件)均具有位置(点、域、路径),所有数据都是对对象的描述,所以城市问题是空间问题,必须表达空间关系。而数字孪生城市通过数字化表达方式把城市的空间完整的精准刻画出来,把城市空间分析模拟优化,在此基础上来保证智慧城市的建造。

智慧城市让人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周成虎院士认为,首先必须理解智慧城市的精神战略,智慧城市的拓展力和深度,其次需要考虑政府的投入产出,要关注老百姓,市民的问题,政府主导以人为本,这样才有可能从历史、现在和未来,从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从投入产出这四个角度将智慧城市进行下去。其中有5个方面,在周成虎院士看来是必须关注的。1)产业升级;2)社会治理;3)生态环境保护;4)民生改善;5)基础设施。只有这五个方面都关注到,我们才有使我们的智慧城市落到实实在在的。

城市管理者“功成不必在我”的规划思路

在邬贺铨院士看来,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5G网络建设深入发展,5G基站建设速度不断提升。同时部分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高大上,但是并未真正发挥作用。而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一定的耐心,不可能一步到位,城市管理者应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规划思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城市发展,为百姓做实事。

处于拼图阶段的智慧城市

孟建民院士表示,目前国内的智慧城市都处于拼图阶段。所谓拼图阶段是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研究推进智慧城市的一些细分的板块和内容,有些板块已经初具规模,有些还在模模糊糊还不成形。到了某个阶段可能突然发现这个图拼出来,智慧城市清晰形象显示放大。而现在还处在城市智慧化进程当中,智慧城市还没有成熟的清晰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好的过程,各行各业共同拼接,拼到最后就形成清晰完整智慧城市的图形。

智慧城市从“看清”向“看懂”进化

高文院士表示,作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应该包括比较好的数字视网膜的功能,这个功能应该是一个复眼,不像现在很多单一眼组合起来的复眼,而应该是一个功能集成,能集编码和特征编码为一体的联合优化的一套视频和图像感知系统。

需有城市大脑作支持智慧城市

在王坚院士看来,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该将城市大脑作为基础设施平台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换句话来说,城市大脑对于智慧城市,就如同电网对与城市一样,并不是一个方案,仅仅是一个基础设施。同时,城市大脑也至少是这个级别的基础设施,会被很多其他基础设施依赖,这也是它重要的地方。而对于城市大脑建设,王坚院士认为:真正的城市大脑建设应该是让我们的城市像一个真正的生命体一样,随着时间而成长,随着处理的事情的增多而不断积累经验,它的能力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当每个人的经验都会变成城市治理的经验,这个城市的治理能力就会逐步的提升。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物联网驱动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物联网,它给城市各方面带来重大变革。实践上来看,物联网成为各国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础要素,在城市管理、节能减排、智慧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尹浩院士表示,就中国而言,一半以上在建的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如公共安全、交通、医疗、环保、地下管网、水务、教育,均依托物联网。它们以自动感知为基础、数据采集为手段、智能控制为核心,实现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演变为智能生命体的智慧城市

对于智慧城市的规划,吴志强院士表示,城市正从单体建筑,走向全系统运行管理。所有的智能建造,意识,构建,全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体系。因此对于智慧城市规划,则需要先知道各种的“城市流动”,根据流动,来确定空间的形,这是智慧城市的关键。 如今,少些概念,多些落地,是疫情给智慧城市带来的最深刻启示。踏新基建之风,且看智慧城市如何创见未来。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雷锋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