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中诚信:中国本土评级机构需要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

句子大全 2017-07-30 05:00:31
相关推荐

[][字号 ][]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日讯(记者 陈果静)中诚信今日表示,信用评级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甚至关乎一国的金融安全和稳定。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期掌控国际评级体系的话语权。与之相比,中国本土评级机构仍处于成长期,国际化进程尚在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很低。但随着中国资本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评级机构迎来了拓展国际市场的重大机遇。因此,增强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评级机构国际话语权显得越来越迫切。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最初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受制于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直到2005年才开始快速成长,此后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规模从不到3000亿元,扩张至今已超过17万亿元。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大幅扩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特别是2014年以来,在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债券市场“刚性兑付”逐步打破的环境下,信用评级越来越受到市场各方的重视。然而就中国评级机构当前的国际化发展情况来看,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国际化进程面临较多挑战,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很低。而由国际评级机构长期掌握评级话语权对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及国内的金融安全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主权评级被低估,中国发行人海外融资的评级话语权被三大垄断,信用被低估,付出了高昂的融资成本。一直以来,国际三大评级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占据垄断地位,掌握着海外资本市场的定价权。由于三大对中国主权评级天花板的限制,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的信用级别普遍偏低,绝大多数中资企业级别分布在投资级以下,需支付相对更高的融资成本。但从中资企业的风险表现来看,自1993年第一次有中资企业海外债券以来,违约案例极少。同时,与发行时的高票息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资美元债在二级市场普遍受到投资者青睐。中资债券在风险及二级市场的优异表现与其信用等级和发行成本形成显著反差,其信用质量被严重低估。

开放环境下,外资机构可能获得中国债券市场定价权,增加金融安全隐患。信用评级最重要作用是风险定价。在国内市场即将开放的环境下,如果外资机构凭借其话语权优势大量开展国内业务,引导国内市场的评级序列转而适应国际评级机构的逻辑,中资企业信用质量在境外被低估的状况可能进一步延伸至境内市场,不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大的问题是,久而久之国际评级机构将获得国内债券的定价权。这种定价权的转移可能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带来隐患。

香港凭借成熟稳定的金融市场和“一国两制”的独有优势,逐步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也是目前中资企业最主要的海外融资渠道。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布局将带动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及外资对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的快速增长,伴随“债券通”对两地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联通,香港市场的金融枢纽地位将进一步扩展,从目前的融资中心发展成为中资企业海外投融资及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重要枢纽。

香港市场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平台,需要多元化的评级声音,特别是来自中国本土评级机构的声音。相比境外评级机构,本土评级机构虽然发展历史相对短暂,但基于多年本土评级的丰富经验,以及对中国经济环境和政治体制的深入认识,对中资企业海外债的评级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对中国市场上不同类型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理解更为深刻,能够帮助海外投资者理解国内企业的运行逻辑和进行风险判断。

其次,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将依托中资企业海外融资步伐的加快,加速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话语权。与国际三大相比,中国本土评级机构仍处于成长期,国际化进程尚在起步阶段。快速发展的中资企业海外发债为本土评机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良好机遇。而香港作为中资企业海外发债的主要场所,对多元化评级声音的认可将推动本土评级机构的国际化进程。

与此同时,香港与内地市场的双向联通也有助于夯实国内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本土评级行业自身实力。“债券通”的推出将加速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的双向对接,其中中外评级的对接也是重要一环。两地债券市场的对接有助于提高中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及风险缓释机制,为中国本土评级行业的发展营造更为健康有序的环境。而中国本土评级机构也将在与国际评级对接的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夯实自身实力,提高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炬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