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2003年1月份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句子大全 2017-07-23 11:21:22
相关推荐

5.新闻文风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记者的各项素质中,职业敏感性属于( )

A.政治素质 B.业务素质 C.心理素质 D.身体素质

2.记者访问中的“搭桥”艺术,一般应在访问哪个阶段使用?( )

A.接近阶段 B.融洽阶段 C.沟通阶段 D.激发阶段

3.新闻报道中“记者漏夜出击……”这样的语句充分反映了新闻采访的( )

A.新闻性特点 B.突出性特点 C.灵活性特点 D.持续性特点

4.增加感性认识,属于新闻采访的( )

A.作用之一 B.方法之一 C.原则之一 D.任务之一

5.记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这是新闻采访( )

A.指导思想的要求 B.工作准则的要求

C.工作路线的要求 D.工作技巧的要求

6.我国较早的驻外记者,《饿乡纪程》、《赤都心使》两书的作者是( )

A.黄远生 B.范长江 C.邵飘萍 D.瞿秋白

7.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刺激对方情绪的提问方法是( )

A.激发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闭合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

8.知情者和目击者为记者提供的材料属于( )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第三手材料 D.第四手材料

9.既当工作人员,又当记者,这种情形属于( )

A.开座谈会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0.隐性采访是一种( )

A.不随身携带记者证的采访

B.记者化装成普通人进行采访

C.记者全身心体验的采访

D.不公开记者身份的采访

11.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是指( )

A.因争论访问 B.因问题访问

C.因经验访问 D.因事件访问

12.记者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是( )

A.学习理论 B.撰写报道

C.采访新闻 D.搞好通联

13.对新闻采访写作学正确的认识是( )

A.有“学”无“术” B.无“学”有“术”

C.有“学”有“术” D.无“学”无“术”

14.1997年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订者是( )

A.中共中央宣传部 B.国务院

C.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 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15.勤写记者日记是( )

A.深入采访的方法 B.学习理论的方法

C.广交朋友的方法 D.积累资料的方法

1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 )

A.人物通讯 B.事件通讯 C.工作通讯 D.风貌通讯

17.《北京晚报》的消息《两名大学生玩命》是按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层次的,这种结构称为( )

A.倒金字塔结构 B.金字塔式结构

C.散文式结构 D.交叉式结构

18.在消息分类中,特别注意时效的文体是( )

A.经验性消息 B.动态消息 C.综合消息 D.述评性消息

19.新闻特写的特点是聚焦性、描绘性和感染性,它主要文学表现手法再现( )

A.现场情景 B.事件过程 C.人物形象 D.风貌特征

20.一般说来,消息的情节是概括地叙述,有时不见情节,只有概貌;而通讯( )

A.也可以只有概括地叙述,不见情节

B.必须有真实的且又能吸引人的情节,但不必描绘

C.必须有真实的且又能吸引人的情节,还要对情节作独立的形象的描绘

D.有时情节甚至可以合理想像,并加以独立的形象的描绘

21.交通新闻属于( )

A.时政新闻的范围 B.社会新闻的范畴

C.科技新闻的范畴 D.经济新闻的范畴

22.在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中,简讯大多( )

A.以“集纳”专栏出现 B.以异题同构的形式出现

C.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出现 D.单独成篇出现

23.写作中行文的最小意义单位是( )

A.层次 B.自然段 C.句子 D.结构段

24.新华社的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曾引发一场讨论,焦点是( )

A.通讯写作能否想象

B.通讯写作能否“合理想像”

C.通讯写作能否联想

D.通讯写作能否虚构

25.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

A.形容词 B.动词 C.助词 D.惊叹词

26.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中,最基础的一点是( )

A.要善于访问 B.要善于观察 C.要善于抒情 D.要善于夸张

27.关于“本报讯”的正确论断是( )

A.这是消息独有的标志

B.这是所有新闻作品共有的标志

C.这是通讯的标志

D.这是通讯社稿件的标志

28.新闻写作强调开始要守“格”,随后要破“格”,要创新。此“格”的意思是( )

A.方格子 B.格调 C.规格 D.规范的文体

29.通讯名篇《毛泽东先生到重庆》的作者是( )

A.范长江 B.邹韬奋 C.方纪 D.彭子冈

30.1942年延安整风时,《解放日报》改革文风,曾经在8月4日发表社论,题为( )

A.《致读者》 B.《报纸的新的文风》

C.《人人要学会写新闻》 D.《西瓜兄弟》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记者新闻观察的特点有( )

A.观察的直接性 B.观察的综合性 C.观察的客观性

D.观察的精深性 E.观察的繁琐性

2.记者如何掌握内外有别的采访原则,主要是( )

A.要看新闻价值的大小 B.要看形势、识大局

C.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 D.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E.要看记者的工作热情

3.我国记者的专业技术职称中,属于高级职称的是( )

A.见习记者 B.助理记者 C.记者

D.主任记者 E.高级记者

4.提高记者的政治素质,要努力做到( )

A.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D.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E.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

5.新闻线索的作用可概括为( )

A.触发记者新闻敏感 B.指明采访方向 C.决定报道质量

D.反映事物全貌 E.揭示事物本质

6.关于“新闻公报”的正确论断是( )

A.并非新闻 B.是新闻的一种 C.就是公报式消息

D.有新闻标题、电头、导语 E.往往在开头有引导性语言

7.消息结尾写法较常见的有( )

A.小结式结尾 B.续貂式结尾 C.评论式结尾

D.号召式结尾 E.伏笔式结尾

8.交代背景材料的功能和意义主要有( )

A.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

B.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

C.解释某些专用名词和术语

D.是记者体贴读者、为读者服务的体现

E.巧妙表明记者的观点和倾向

9.下面与“巡礼”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重点在“纪谈” B.也称参观记 C.又称见闻

D.还可称观光记 E.以访问人物为主

10.关于新闻写作中人称的使用,正确的论断是( )

A.采用第三人称写作有助于新闻的客观

B.一些目击新闻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反而会增加真实感

C.某些服务性新闻用第二人称会显得亲切

D.新闻写作一般都用第三人称

E.要杜绝用第一、第二人称写新闻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访问的活动要领。

2.简述新闻采访的作用。

3.简述事件通讯的含义及写作要求。

五、论述题(10分)

请结合实例论述新闻如何用事实说话。

六、应用题(20分)

根据所给的新闻素材,写成一则消息。

要求:①准确概括事实;②主题集中,角度得当;③设计有特点的导语;④制作符合消息规范的标题;⑤文句通顺,无错别字;⑥限制300~400字。

附材料:

房价上升过快的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权威人士指出,房价偏高在集团购买为主体的年代问题还不明显,但在个人购房逐步成为购买主体的今天,问题将日益突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云南、北京的增幅超过25%.

国 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司房地产处处长贾海认为,尽管房价上涨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涨这么快,炒这么热却是不正常的。2000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止 跌回升,全年平均上涨2. 5%.今年以来,价格迅速上扬。一季度达13. 3%,二季度为11.1%,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突破两位数大关。总的看,目前的房价已经偏高,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虽然个人住房贷款额增长迅猛,但广大住房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买房还是相当困难,住宅消费的全面启动难以实现。

专家曾经算过一笔账:按现在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一个家庭不吃喝,买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大概要6年时间。北京人购房时间要更长。据调查,即使是经济适用房,很多也都是有钱人买房,成了一种投资行为。在目前这种价格下,老百姓的住房消费很难启动,房地产业也很难实现良性循环。

通过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商品房的总体价格才会下降,老百姓才能真正买得起房。

贾海认为 ,现在房价还有下降空间:一是房屋开发收费仍有减少空间。现在房价偏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土地开发费。二是各种收费、摊派比较高。我们曾经作过一个调查,一家企业从立项到开工,盖了100多个章,至少收几十种费。三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还有下降空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