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建筑的奇迹 荣耀的见证

句子大全 2017-07-19 04:14:17
相关推荐

《中国美术报》第156期 美术新闻

【编者按】1949年,随着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上空,中国美术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进程。“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70年来,中国美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充满了时代的特质。广大美术家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脉搏,用优秀的艺术作品记录历史风云、树立国家形象、推动社会进步、反映火热生活。

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自本期起,《中国美术报》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报道”,通过陆续组织相关话题,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的优秀艺术作品,回顾美术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旨在藉由历史性的学术回顾,总结美术创造的经验,唤起薪火相传的激情,向祖国母亲献礼。

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召开,决定将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人们习惯于将这一重大历史工程称为国庆十大工程或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民族饭店、华侨大厦……国庆十大工程留给后世的除了这些雄伟建筑,更多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众志成城的时代记忆。雨果曾经说过:“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抚今追昔,站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一新的起点上,回顾这一光荣而伟大的成就,不仅能够让我们重温那段催人奋进的历史,更能够激励我们书写更加绮丽壮阔的时代篇章。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召开。会上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

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表示,“虽然建国以来北京建立了许多工厂,但它们都是生产物质的,同样也需要建设几个生产精神的工厂,用它们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干劲,鼓舞和动员人民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其重大意义不亚于建设生产物质的工厂。”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1959年9月19日建成,1961年7月1日对外开放。建筑整体宏伟、高大,富有层次感。使用了大量柱廊作为过渡,将建筑主体与外部广场进行了空间上的分割。门廊上方有红旗和五角星组成的大型装饰图案,是建筑的点睛之笔。

彼时正值“大跃进”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曾主持设计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项目的建筑师张镈先生回忆:“此时‘大跃进’之风已经鼓动起来,而中苏关系却趋于恶化,赫鲁晓夫在自夸其‘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同时,大肆攻击中国的‘大跃进’搞糟了,‘穷得没有裤子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修建一批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风貌和新中国建筑成就的公共建筑物,一方面可以满足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的硬件需求,另一方面能够集中展示新中国的建设成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由陈列厅、兵器馆、电影厅、接待厅、露天陈列场和其他附属建筑组成,陈列面积近6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高94.7米,南北两侧各4层,主楼塔尖装有直径6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建筑立面将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大面积的黄铜材质相结合,突出了军事建筑的威严感和严肃性。

北戴河会议后,设计和建设工作旋即展开。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有关在北京兴建人民大会堂等10座建筑物的指示,要求“建筑建筑物要高质量、讲究经济,在可能条件下讲求美观,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同时必须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纪念国庆十周年的筹建情况和问题的报告》记载,国庆十大工程原计划包括:人大礼堂 (即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农业展览馆、军事博物馆、艺术展览馆(今中国美术馆)、科学技术馆、民族文化宫、迎宾馆(今钓鱼台国宾馆)。但是,考虑到工程成本和建造时间等原因,对文化艺术类建设项目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国家大剧院和科学技术馆的建设规划,推迟缓建艺术展览馆,并将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为配合国庆接待任务,加入了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华侨大厦以及工人体育场等4座建筑。最终完成并确定的国庆十大工程(又称“十大建筑”)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民族饭店和华侨大厦。

民族文化宫

民族文化宫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楼共13层,高67米。东西翼楼环抱两侧,中央展览大厅向北伸展,楼体洁白、塔身高耸,飞檐宝顶以孔雀蓝琉璃瓦做装饰。建筑造型别致,立面装饰富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由于工期紧迫,为了最大程度上节约建设成本,国庆十大工程采用“边设计、边供料、边施工”的方式推进,除了34家在京设计单位之外,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30余位专家也受邀进京共同设计建筑方案。张镈在《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文中回忆:“为了不束缚参赛者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见解,对十大工程,只列名目、项目、规模,不提具体功能要求,不发计划任务书,可由作者自定”“1958年9月8日起,外地专家、学者到京马上投入工作。日夜加班,反复评比,连续审查。在世界建筑史上,首创了一条类似集体创作的规划设计做法,可说是多、快、好、省。”除建筑领域专家外,建筑工人和普通市民也纷纷为国庆工程建设建言献策,共提出400个设计方案。

国庆十大工程中,最受人瞩目的当属坐落在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的人民大会堂。作为国庆十大工程中最重要的政治地标,中共中央对该项目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彭真指出:“万人会堂(人民大会堂)就是一座政治工厂。”他在阐述设计方针时指出,大会堂设计要具备民族特点、民族形式,要同天安门、故宫、正阳门、前门相统一。大会堂的设计思想要体现“以人民为主”“物为人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周恩来总理则要求大会堂的寿命要超过故宫和中山堂,不能少于350年。

人民大会堂

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南北宽206米,中央最高部位距地面46.5米。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较高,四面开门。整体上采用西方古典主义风格,雄伟肃穆、庄重典雅。外墙选用明快的淡黄色,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为建筑增添了民族特色。

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筑设计领域深受苏联“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形式”的理念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影响,展开了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的批判,兴起了以“大屋顶”为特征,将中国传统宫殿、庙宇等建筑样式附加到现代设计之中,“复兴固有建筑艺术”的“民族形式”运动。1955年,全国开展反对建筑领域浪费行为的运动,同时学界也展开对“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批判,甚至将建筑设计与意识形态“捆绑”在一起。一方面,“民族形式”设计风潮备受诘问;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建筑理念又无法推行。一时间,新中国现代建筑似乎失去了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打破藩篱,设计出一个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万人会堂方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过程中,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各地建筑师和设计机构先后提出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经过7轮筛选、评审,最后于1958 年10月选出3个方案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周恩来总理选定了北京市规划局赵冬日、沈其提交的采用欧洲古典立柱造型的设计方案。然而,这一方案却引发了巨大争议。梁思成认为,艺术风格上的优劣顺序应是:中而新、西而新、中而古、西而古,而中选方案师法了欧洲文艺复兴之古,属于最末的“西而古”,为了追求庄严感,在立面尺度上犯了简单放大的错误,类似圣彼得堡教堂在尺度感上的失衡。吴景祥、冯纪忠、谭垣等6位专家也对宽度500米广场的方案表示担心,唯恐出现建筑比例的失衡,联名向周恩来总理递交书面报告,认为该方案是西方新古典的折中风格,“巨大而不伟大”。

钓鱼台国宾馆

坐落于北京玉渊潭东侧的一处古代皇家园林内,金代章宗皇帝完颜璟曾在此筑台垂钓,因而得名“钓鱼台”。钓鱼台国宾馆参照了中国古代造园方式,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清幽。16栋风格各异的接待楼散落其间,与园内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古建筑相映成趣。

由于工期紧迫,周恩来总理希望建筑师们能够搁置争议,针对这些意见他回应道:“首先,大会堂应安全第一;其次,要好社会主义之大,急社会主义之功,不是追求无目的之好大喜功。要争取做到 ‘大而有当’;第三,以人为主,物为人用;第四,在建筑艺术形式与风格上要‘中外古今,一切精华,含包并蓄,皆为我用’。”方案获得批准后,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随即展开施工图设计,由张镈总建筑师和朱兆雪总工程师分别负责大会堂建筑与结构的技术设计与图纸绘制,大会堂的建设工程从此全面展开。

最终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南北宽206米,中央最高部位距地面46.5米。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较高,四面开门。整体上采用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外墙选用明快的淡黄色,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为建筑增添了民族特色。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四面门前有5米高的花岗岩台阶,建筑呈现出磅礴的气势。被视为建筑“心脏”的是位于中部的万人礼堂,依照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水天一色”的设计思想,礼堂顶棚呈穹窿形与墙壁圆曲相接,顶部中央嵌有巨大的红色五角星灯,周围辅以70道镏金光芒线和40个葵花瓣,三环水波式暗灯槽与顶棚500盏满天星灯交相辉映。

全国农业展览馆

该馆的选址、布局和风格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全国农业展览馆建筑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拥有10座分馆,是北京唯一一个园林式大型展览馆。

1959年国庆节前夕,作家冰心在参观人民大会堂后,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走进人民大会堂,使你突然地敬虔肃穆了下来,好像一滴水投进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细小,感到海洋的无边壮阔。”

人民大会堂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会堂建筑,于1958年11月动工兴建,次年9月正式落成,耗时仅10个月。其建设标准之严格、工程结构之复杂、建造工艺之繁复,堪称国庆十大工程之最。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理念打破了禁锢,被视为国庆十大工程的整体创作方针,为其他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指明了方向。

在《伟大的十年》一文中周恩来总理写道:“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这样大的建筑,只用了十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它的精美程度,不但远远超过我国原有同类建筑的水平,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工人体育场

建筑主体为椭圆形,采用了强柱弱梁的建造方式,立面强调垂直感和规律性,整体设计简洁明快、富有张力。

国庆十大工程无疑是特殊时代的特定产物,“它们宣示着新生国家政权的权威,表达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是国家意志、政治景观与公共记忆的凝聚体”。十座建筑物与“大跃进”虽为“同途”,却是“殊归”。“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但国庆十大工程的设计和建造却开启了中国建筑师对本土设计民族化、现代化问题的探索。

民族饭店

民族饭店是北京第一个采用预制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外立面施用淡黄色面砖,底层为花岗岩饰面,上部围饰粗壮的束腰线,水平向饰以民族装饰纹样的勾片栏杆。门头装饰有8幅镂空花饰,参照中国古典园林的花窗样式。

如果对国庆十大工程的建筑形式进行总结,不难发现: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均采用了欧洲古典立柱的建筑形式,但在装饰手法上则以民族元素为核心;民族文化宫、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火车站则采用了一度被批判的“大屋顶”形式;军事博物馆则是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中国建筑师博采众长,将传统建筑样式、装饰风格与时代审美、功能需要相结合,既具备民族气魄,又反映时代精神,开启了新中国建筑设计的第一个高峰期。同时,在国庆十大工程的筹备和建造过程中,一批青年设计师和美院学子在实践中迅速成长,奚小彭、温练昌、崔东阳、常沙娜等都曾作为创作团队成员参与了项目建设,间接推动了我国室内、环艺、图案、染织等现代设计门类的发展进程。

华侨大厦

周恩来总理在解放初期曾向海外侨胞承诺,要在北京为侨胞建个家。华侨大厦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提议建成,建筑面积13343平方米。1988年,因软硬件条件均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旧华侨大厦被拆除重建。

国庆十大工程落成后,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和北京火车站等6座建筑矗立在长安街两侧,形成北京市新的东西中轴线。不仅加快了北京市旧城改造的步伐,更为重要的是完善了首都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这些公共建筑项目经过后期的不断翻新和扩建,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作用,成为人们心中最为重要的城市地标和现代主义建筑经典。

北京火车站

北京火车站建筑雄伟壮丽,总体布局采用了对称结构,中央为高34米的双曲扁壳大厅,两旁钟楼高43米。立面装饰重点突出,钟楼、翼楼、三拱大窗等处采用了琉璃瓦屋顶及玻璃花饰,大厅大理石墙上的通风花格和柱头纹样均采用古代青铜器纹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1958年9月确定国庆十大工程建设任务,1959年9月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次第落成,仅用一年时间便建成了10座总面积为60余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工程体量之大、建造速度之快,缔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一座座雄伟建筑物的背后是无数劳动者和普通市民的无私奉献。据资料统计,1958年为保障国庆工程建设,北京市共拆除房屋18053间,迁移居民2976户。为保证工程如期完工,在没有大型起重机械的条件下,数以万计的建筑工人不顾严寒酷暑,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北京机关干部、部队官兵、高校师生和市民群众共计30余万人参加了义务劳动,支援项目建设。此外,国庆工程的顺利完工更离不开各省、市、自治区的通力支持,生产部门积极响应,各界人士众志成城,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材料保障。

可以说,这一庞大复杂、蔚为壮观的建筑工程,不仅创造了无数建筑奇迹,更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奋斗史。汇集着一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反映了新中国劳动者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并作为一种象征凝聚成了人们共同的时代记忆。

专家观点

常沙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为国家而设计

1956 年的时候,我们也就刚刚二三十岁,后来赶上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正是国庆十大工程的建设时期,我们赶上了这个好时机。那时候我们中央工艺美院的一批年轻人都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还有老一辈的艺术家也参与其中。最早是庞薰琹先生,但是很不幸,他刚刚建院不久被打成了右派,也使不上劲儿了,所以,当时最主要搞专业的是雷圭元先生,由他带队,分了好几个组。当年的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还有北京站、农展馆、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和民族饭店等新兴建筑。当时参与设计工作的也有其他院校的师生,比如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但主要是以中央工艺美院为主。所以我们赶上了非常好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都年轻,精力充沛。染织、陶瓷、室内专业都参与了进来,正好在这个时期锻炼了我们。我被安排的工作是人民大会堂和民族文化宫的装饰设计。

常沙娜参与设计的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顶棚

那时候我们由奚小彭先生带队搞方案,没白天没黑夜的,根据需要出方案,出了若干方案,好多院校都参加了,最后都归到一个方案上来,然后就听取中央领导的意见,主要是周总理的意见。我一直认为周总理就是人民大会堂的总设计师,他的思路很明确。他提出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句话概括得很好,到现在依然是可行的。一个“今”字,一个“中”字,就是说最后要落到“现代的”“时代的”,还要落在“传统”上。到今天,时代发展了,时代变了,但是这个原理、这个理念不变。

在设计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我们当时受到苏联的很多影响,很多方案都带有俄罗斯的古典风格印象。比如说搞个包厢啊,效果很豪华啊,这些方案周总理看了之后,就说了一句:“海阔天空,要海天一色,主席台和观众应该融为一体,不要隔开。”所以,你看现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很宽,大会堂的造型也很宽。还有要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刚刚解放,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以共产党为核心,怎么来体现这些呢,当时是以五星为代表,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但是只有五角星装饰就很枯燥,然后又采用了向日葵,也是采用了葵花向阳的寓意和象征性。

当时刚刚解放,各方面都不是很发达,材料、科技都和现在没法比。但是那时候的人都干劲很足,没白天没黑夜的,全身心地投入,大家都尽心尽力的,统一步调,加班加点。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复印机,之后我们还要到工厂去做一比一的图。这个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份献礼。

常沙娜参与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顶棚

除了宴会厅这个工作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外立面的门楣,这是同时进行的设计工作,一环扣一环。门楣是用琉璃瓦做的,一块块拼起来的。当时常用的题材就是五星、麦穗、齿轮,代表工农,还有葵花,在须弥座上用的是花岗岩浮雕,这里面还采用了敦煌的卷草纹,还有一些菊花、牡丹花,都是装饰性的花朵。柱头和柱础是崔毅老师负责设计的,这个柱头和柱础也是很讲究的,我们要有中国的特色,不能搞成希腊的柱头,所以这里用的就是“如意”的瑞头。现在看这个柱子又像希腊的又不是希腊的,还是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个纹样跟希腊式绝对对不上的,是我们自己的传统纹样。大的格局又好像有希腊的特征,于是我们就采用了琉璃瓦的装饰材料。

后来人民大会堂也在陆续地建造和修改中,人民大会堂的修改有一个原则,除了地方厅,比如山东厅、浙江厅等,每个厅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可以自己去弄,但是总体的、公用的地方还是要强调保持大会堂本身的特点。建造、修改可以,但是不要整体上面目全非。现在的北大厅装饰就是去年重新做的,是我和工艺美术系的周尚仪老师一起弄的。所以我就说,这个大会堂也像我的一个“老家”一样,从年轻的时候一直到老年都在参与它的修建。

(本文节选自《装饰》总第197期《为国家而设计——访“十大建筑”亲历者常沙娜先生》,肇文兵、赵华采访,肇文兵撰稿)

刘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建筑研究所名誉所长

国庆十大工程真正体现了自由、理性的实践精神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庆十大工程落成,其目的首先是政治性的。在十大工程的方案设计中,建筑师们没有拘泥于中式或西式,真正体现了自由、理性的实践精神,是新中国建筑史上一次建筑设计和建设的高潮。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除了要解决交通流线、功能分区、展览陈列等建筑难题,在结构、安全、电讯、机电设备、市政管线等方方面面都是新的课题,许多建筑都采用了国际先进结构,如薄壳结构、悬索结构、预制装配结构等,并在民族形式与现代结构、新型材料的结合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在彼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这十座建筑一年内全部落成,堪称奇迹。

国庆十大工程的设计经验之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方面,在建筑创作方面,建筑师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和民族建筑的表达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同时大胆地在新材料、新结构方面展开探索。但另一方面,国庆十大工程的建设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一种风尚,边设计、边施工、边改进的推进方式,在很长时期被效仿,以致后来不得不做了“没有勘探不得设计,没有设计不得施工”的强制规定,但实际上至今仍未被完全杜绝。

王永刚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研究员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公共艺术专委会执行会长

国庆十大工程呈现出历史的完整性

新中国初期的国庆十大工程是一个充满时代特征和政治标准的国家项目,这一批建筑完整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各界对“古今中外”建筑文化的判断和建筑对文化观念的表达。

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在强调国家意志的同时,巧妙系统地转译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建筑语言。传递出了每一个建筑职能之上的精神导向,系统完整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建筑、欧洲、苏联建筑等符号语言、空间的挪用和转换。

与同时代国际建筑界比较,中国建筑师们放弃了个人的“观念、国际流行的现代主义、甚至是建筑的某种功能逻辑,以开放的思想、写意的精神,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对新中国的表达和建设当中。建筑创作不拘风格、形式、文化,从每个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建筑功能及内外装饰和标识系统的同步介入等可以感受到建筑艺术的多专业协作、多文化融合,大大超越了建筑的领域和范畴。

国庆十大工程给后来的中国设计文化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影响,直到现在的很多重要节庆活动的视觉形式和内容仍然留有当时的因素。国庆十大工程恰切地表征了建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项基本原则——此时此地,具有历史的完整性。

(嘉宾刘托、王永刚观点由本报记者胡立辉采访整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