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金庸笔下的福建武林高手

句子大全 2017-06-24 03:24:06
相关推荐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据香港媒体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

他的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大侠走好,江湖再见

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惟金庸名头最盛、享誉最长,横扫华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余年间写下15部作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联中的14个字,正是他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还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资料图:金庸作品。唐鸭鸭 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1955年,《大公报》下一个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报纸总编辑邀请金庸将武侠小说继续写下去。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任务。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

此书成功之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洋洋大作。

80年代初,广州一家杂志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正式进入内地。时至今日,即便你始终不曾看过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两岸三地不断被改编成的影视剧,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长的一个标志。

翁美玲 1983《射雕英雄传》饰黄蓉。来源:金鹰网

李若彤 1995《神雕侠侣》饰小龙女;1997《天龙八部》饰王语嫣。来源:金鹰网

虽然作家王朔曾批评金庸小说是现代社会四大俗之一(还包括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四大天王),但金庸倒不觉得这是一个坏的批评,他说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欢它。

确实如此,金庸的武侠小说受到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欢迎,他曾获得了两岸三地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也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所喜爱。

1972年,《鹿鼎记》连载结束,金庸宣布封笔时,不少读者为之遗憾。

2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

海宁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

资料图:穆旦 来源:人民政协报

而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

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金庸度过了安逸的童年时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3岁的金庸随学校南下,开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没有在战乱的颠簸流离中颓丧。

15岁的时候,金庸和两位同学一起合作,编了一本《献给投考初中者》,根据招考的题目,做些模范答案给学生看,大概相当于今天《五年模拟三年高考》这类的参考书。这个书做得很成功,让他们赚了很多的钱。

有人说,金庸是最会赚钱的文人侠客,这一点,金庸在中学时候就已颇显锋芒。而看起来温和宽厚的金庸,年少时性格也有十分狷狂的一面。

在上学时,因不满学校的某些行为,他写文讽刺过训导主任,也在大学时与训导长争辩过,结果便是遭遇了两次被学校开除的命运。最惨的是第二次被开除后,因为没有钱,他衣食都没了着落。金庸向一位蒋姓表哥求助,才解决了生计问题。

求学期间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成为一个外交官。但因历史原因,他还是跟外交官的梦想擦肩而过。后来,金庸在另一所学校念起了国际法,而这段法学知识背景以及他后来的经历与声望,为他谋得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被聘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3

作为武侠小说大家,这个身份或许是他享誉最盛的。而另一个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灭的标签,便是报人,一个杰出的报人。

1947年,他进入上海《大公报》,从三千名投考者脱颖而出。第二年,《大公报》香港版创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岁。当时的香港与上海相比,并不发达,但金庸说,“我一生很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

作家李敖曾在节目中批评金庸武侠小说“那写得什么玩意”,他说侠义部分金庸自己没一样做得到,“不讲真话、不做真事”。不过,作为报人金庸,他似乎并不是李敖所说的那般。

1959年,35岁的金庸创办《明报》,便是看不惯《大公报》所报道的“虚假事实”。他说:

“我办《明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他的社评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侠小说,几乎也是以日更的节奏推进,数十年间无间断。

在这般工作状态下,还有个颇有趣的故事。当年《天龙八部》在《明报》连载时,金庸曾数次离港外游。小说连载不能断,他便请好友倪匡代笔。在小说第89回中,阿紫的双眼被丁春秋戳瞎,这个情节其实是倪匡写的。后来,金庸则以换眼治疗手段让阿紫复明了。

电视剧《天龙八部》剧照

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奠定此生基业,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

而这份报纸开办之初,只有六千份的发行量。在困难的时候,所有职员的的薪水都打了八折。金庸说,“是大家和我一起捱了下来。”

4

金庸一生经历极其丰富,获颁荣衔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是一代杰出报人、是学者、是华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见证了上世纪中国无数重大历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笔;1989年,《明报》创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长职务;90年代,金庸将《明报》集团卖给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职务……

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

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儿女情长今犹在

江湖侠骨已无多

金庸笔下的福建武林高手

说起金庸小说和福建的关系,真可以用颇有渊源来形容,不管是人物、地方,还是风俗、文化,都有大量涉及。

在金庸的15部小说里,和福建关系最密切的,当属《笑傲江湖》。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都发生在福建。开篇描写的“福威镖局”,坐落在“福建省福州府西门大街”,由林远图一手创立。此人原是莆田南少林寺红叶禅师的弟子,法号渡元,在《笑傲江湖》中并没有正面出场,却是个关键人物。他在机缘巧合下看了《葵花宝典》,并把记得的内容写在了随身的袈裟上。

藏在众多武林秘籍后面的畅销书——《辟邪剑谱》

几个月后,林远图还俗,历经数年时间,修炼成七十二路“辟邪剑法”,从此名震江湖。他临死前,把记录着《葵花宝典》残篇,也就是“辟邪剑谱”的袈裟,藏在了福州向阳巷的林家老宅里,从而引发了后来江湖上的一场腥风血雨。

影视剧里的林平之

林远图的曾孙林平之,是金庸小说里数一数二的美男子。林平之是金庸小说里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林平之,后来勾走了令狐冲心爱小师妹岳灵珊的心。

在《笑傲江湖》第八回《面壁》中,岳灵珊还唱起了林平之教给她的福建山歌,听得令狐冲心思如潮。起初听她发音古怪,只闻其音,不辨其义,心想:“小师妹几时学了这首新歌,好听得很啊,下次上崖来请她从头唱一遍。”突然之间,胸口忽如受了铁锤的重重一击,猛地省悟:“这是福建山歌,是林师弟教她的!”

影视剧里的林平之

除了山歌,金庸在《笑傲江湖》里还曾侧面评价过福建方言:“郑萼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来到福建没多日,天下最难讲的福建话居然已给她学会了几百句。”

《笑傲江湖》中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写到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在上任途中欺压百姓,被令狐冲教训了一顿。后来令狐冲还假扮成吴天德,暗中帮助恒山派弟子。

影视剧中的吴天德

除了《笑傲江湖》,金庸小说里还有许多来自福建的高手。《天龙八部》里的剑神卓不凡,是福建建阳“一字慧剑门”的传人,出现在第三十八回《糊涂醉,情长计短》:

卓不凡哈哈一笑,说道:“这位姑娘当真好眼力,居然说得出老朽的门派和剑招名称。难得,难得。”众人都想:“从来没听说福建有个‘一字慧剑门’,这老儿剑术如此厉害,他这门派该当威震江湖才是,怎地竟是默默无闻?”

《天龙八部》里的剑神卓不凡,金庸写其容貌为“面目清秀,长须飘飘”

此外,《书剑恩仇录》里莆田南少林寺的天虹、天境禅师,以及《书剑恩仇录》和《雪山飞狐》里均有出场的闽籍大侠、红花会三当家赵半山,相信金庸迷们都不会陌生。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福建人

在金庸小说里,还有不少大侠来自现实生活,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鹿鼎记》里的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在书中,他的另一个名字--陈近南被叫得更响,江湖上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影视剧中的陈近南与他的徒弟韦小宝

冯锡范在《鹿鼎记》中是头号大反派。书中描写他来自福建,是昆仑派高手,人称“一剑无血”。他随郑克塽降清,最后被韦小宝偷梁换柱为茅十八替死,身首异处。历史上的冯锡范是漳州龙溪县(今龙海市)人,他后来确实领着郑克塽内渡,归顺了清朝,算是因势应变,并没有书里描写的那么心狠手辣、阴险至极。

影视剧中的冯锡范

另一位出现在《鹿鼎记》中的福建人施琅,来自泉州晋江,虽然是名大将军,却因为“背郑降清”,留下许多争议。金庸在《鹿鼎记》中记述了施琅收复台湾的事迹,还多次借韦小宝的口调侃他,如第四十六回:

韦小宝摇头道:“那倒不然。施大人本来是台湾国姓爷部下的大将,回过头来打死台湾的兵将,死了的冤鬼自然心中不服。这可跟别的将军不同。”

于中华民族而言,施琅力排弃台之议,保全此一大片土地于中国版图,功劳可说极大。存在争议的人物,还有明末降清的洪承畴。他是泉州南安英都人,明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后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对于清朝,洪承畴献计甚多,功劳极大,但其行为在当时多为汉人所不齿。金庸在《碧血剑》第十三回里写到了皇太极对洪承畴的评价:“本事是有的,可是骨气就说不上了。”

不管怎样,历史不能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来评价。撇开这些不谈,在金庸小说里,还有两位老当益壮的高手,不得不提。一位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太师父,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早前有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张三丰祖籍可能为福建邵武。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招式源自《九阳真经》。

影视剧中的张三丰

另一位,则是自创与《九阳真经》相对的《九阴真经》的道学高人黄裳。历史上的黄裳,是福建延平(今南平)人,他博览道学书籍,对延年养生之术颇有研究。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裳原本是大内文官,却在校对道学书籍时悟出武功道理,无师自通,成为一代高手。

影视剧中的黄裳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应该算是《倚天屠龙记》里最热闹的一回,江湖上叫得上名头的高手几乎都来了,最终却成就了一个无名小卒张无忌。而这场冲突的矛头,指向的正是稀奇古怪的明教。

《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金庸把韩山童、彭莹玉、郭子兴、陈友谅、朱元璋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都写成是明教信徒,说朱元璋靠明教起家,后来国号才称为“明”。

张纪中率领《倚天屠龙记》剧组在福建武夷山取景拍摄

历史学家吴晗认为,历史上明朝的国号,就是出于明教。只是后来朱元璋为了防止秘密教会危害统治,下旨禁止一切邪教,这才直接导致了明教的灭亡。

在泉州晋江罗山乡的一座草庵里,有尊1.52米高的摩尼光佛坐像,是迄今发现世界仅存的一尊明教石雕像。金庸曾在晋江草庵前留影,感叹道:“看,明教不是我杜撰的,许多读者还不相信明教的存在呢。”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前也非常喜欢这个草庵,不仅住过一段时间,还留下不少书法作品在柱壁上。

晋江草庵的明教石刻

从福建开始,被时间吞没

在金庸的武侠江湖中,很少有没拜师入派就出来混的,就连清高孤绝的小龙女都有古墓派传人的名头。因为讲究传承,就有了众多的门派组织,少林、武当、昆仑、峨嵋、华山、崆峒、全真教、丐帮、灵鹫宫等等,名字一听就响当当。事实上,有许多门派,是金庸根据史实改编的。

少林寺

《鹿鼎记》里,韦小宝是陈近南的关门弟子,后来成了天地会青木堂的香主。他所在的这个神秘组织天地会,号称反清复明,集结了一大批江湖义士。书中第七回、第八回对天地会的一番描述,是金庸考据史料后写下的。文献记载,天地会有前五房后五房,和小说里的十堂数目相符。

清初,天地会在福建、粤东及台湾一带流传,后来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秘密结社。关于天地会成立的3个版本,都和福建有关,传说中起源地分别在莆田、平和、云霄,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莆田。金庸小说中提到的天地会历史,正是取材于此。

莆田南少林寺

传说,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派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5人乔装至莆田南少林,拜方丈智通为师。他们就是天地会前身“洪门”的“前五祖”。

后来,南少林的高手因故被康熙任为军官,远征西藏,却在凯旋后遭人诬告造反。朝廷派人火烧南少林寺,要除掉他们,最后只剩下“前五祖”这5个少林俗家弟子侥幸活了下来,建立了“洪门”。他们尊郑成功为开山老祖,请了万云龙做首领,陈近南做军师,发誓要反清,取“天父地母”之意称天地会。

福建南少林寺

金庸在小说里好几次提及南少林,例如在《笑傲江湖》中,南少林寺便客串了一把。第十三回《密议》,少林方丈向众人讲述了一场发生在南少林寺、围绕《葵花宝典》展开的旧日江湖恩怨,引得武林人士浮想联翩。关于南少林寺的具体地址,金庸小说采用的是莆田一说,而现实中,莆田、福清、泉州三地都有南少林寺遗址,外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但南少林寺在福建则是确凿无疑的。

2004年11月,金庸和导演张纪中到泉州南少林寺走了一回。他们观看了一指禅功、少林伏魔禅杖、五祖拳、太祖三十六式、少林花拳等十八般武艺,在这一招一式中,寻找最后一点江湖的痕迹。

或许在时间的长河里,福建真的有过这么一个绚烂的武侠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