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60年来各式各样结婚证书留下时代烙印(组图)

句子大全 2017-06-11 12:52:07
相关推荐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81岁的何木根在展示自己当年的结婚证,他和老伴金彩凤已携手走过了53个春秋。

“团结友爱”、“热爱集体”……这不是小学课文,而是结婚证上曾经流行的话语。上周五,“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集老照片”大型活动走进了南星桥街道徐家埠社区,在社区里,我们看到了60年来各式各样的结婚证书。一本小小的结婚证,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上世纪50年代

结婚证像奖状

3张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一打开就引起了轰动,居民们纷纷争相传看,兴奋地交谈着。

那时候的结婚证更像是奖状:上方是五星和国旗,下方是一个大红双“喜”字,周围是牡丹、石榴、白鸽、稻穗组成的美丽图案,象征吉祥喜庆、幸福美满。中间为男女姓名、性别、年龄,和各自的一寸照片。

50多年前的婚姻,其实很民主。比如1956年1月12日结婚的何木根、金彩凤,他们的结婚证上就印着四个大大的水印——“自主自愿”。1952年2月18日结婚的沈林海、韩阿东的结婚证上,水印则是“团结友爱”。(图一)

周鸿潮、张铭菊在1955年1月31日结婚时,还签了一个《家庭爱国公约》,列举了7条准则,夫妻双方必须遵守。其中一条写道:“双方有正当行动的自由权,相互不得干涉。”

那时候的恋爱和婚姻也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今年81岁的何木根在结婚前就已是望江乡(今江干区近江村一带)的副乡长,结婚时28岁,在当时已算大龄。为什么一个年轻有为,长得也清秀的小伙子,个人问题却这么迟才解决?

何木根说:“找对象难有好几个原因,主要是不敢找。我当时是国家干部,找对象必须一次成功,要是谈谈又吹掉了,就是作风问题,所以我很谨慎。”

上世纪60年代

“听毛主席的话”

上世纪60年代的结婚证渐渐由奖状向证书过渡。证书上的鲜明特征是拥护毛主席,特别是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这个特点更加突出。

裘方根和吴掌珠是1969年结婚的,他们的结婚证还是“奖状”的样子,上方正中间是毛主席头像,头像下是两排醒目的字:“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图二)

1971年结婚的陈水根、周春媚领到了真正的“证”,因为这时候的结婚证已经变成了证书的样子。翻开后左边这页就是毛主席语录:“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图三)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个年代就出现了“计划生育”这个词,1968年结婚的倪阿大、魏云仙,结婚证的背景就是这几个大字的水印。

上世纪70年代

“棕绷已登记”

结婚总要置办点家当吧。在上世纪70年代,想要买张当时流行的棕绷床是很不容易的。

几张1974年前后的结婚证上,都敲有一个章,上面是几个蓝色的字“棕绷已登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居民说,那时候的棕绷必须凭结婚证购买,而且一家只能买一张,所以要在结婚证上敲这个章,既提供方便,又防止一家多买。

上世纪80年代

证上贴上甜蜜合影

沈连华和冯爱娟是1986年10月领证的,他们的结婚证上贴的是两个人的合影,黑白的,两个人的脸上是幸福而内敛的微笑。

在展示现场,80年代之前的结婚证上要么没有照片,有照片的也只是把夫妻双方各自的一寸照并排贴在一起。(图四)

上世纪90年代

全省证书基本统一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结婚证上的落款还都是各个地方政府。沈林海1952年的结婚证上敲的公章是“杭州市人民政府江干区公所”,后来的结婚证上则出现过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民政厅等,而且同一时期各结婚证的外观也各有不同,有大有小,有纸面的、皮面的、缎面的。

施卫良、李清于1996年3月3日结婚时,结婚证的样式跟别人都是一样的。封面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内页敲的是民政部婚姻证件管理专用章。夫妻俩的照片也是统一的彩色合影。

直到现在,结婚证的外观、格式、落款部门等,都基本沿用了这个形式,只在尺寸上出现过差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