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高考在即 钟南山有这几句话要对你说

句子大全 2017-05-15 01:09:09
相关推荐

经济日报出版社:“南山风格”中的“合群”很特别,有什么特别用意?

魏东海:当时我跟院士讨论是不是团结比合群更好。院士解释说,团结是对一个团队的要求,合群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他有三层意思,第一是在一个团队里,作为一名骨干,你要能融入这个团队中,与大家合作共事;第二是假如你是这个团队的领导,你要擅于带领一个团队工作。第三是,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再有才干,如果不合群,不懂团结,离开了集体,你将一事无成。我想这个意义更深刻。

经济日报出版社:“南山风格”对医学教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魏东海:我觉得,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拿广州医科大学来举例。“南山风格”对我们学校的医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年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叫“一个活动产生一本书”。当时这本书的书名来源于卫校的学生送给钟院士的一个匾额,上面写着“勇敢战士”这四个字,条幅的右边写着钟院士的话,“医院是战场,我们是战士,我们不上谁上”。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医学教育,后来我们学校成立了南山班,又扩大了南山学院,医学教育是很特殊的一个情况,自1910年弗莱克斯纳的医学改革之后,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第二个阶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以胜任力为导向。南山班这三个方面的改革,都是在钟院士的指导下进行的。其实主要体现的是钟院士的教育理念:学本事,学做人,强体魄。此外,在教育模式上,我们把医学教育的三种模式融合起来,南山班的实验是非常成功的。最后,我们的医学教育是要培养什么的人,他提出不同的见解,即我们不仅要培养医生,也要培养医院的行政管理者,更要培养医学的科学研究者。因而,他对广州医科大学的医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个人相当于“五个人”

经济日报出版社:从你们十多年的相处中,你认识的钟院士有什么特别之处?

魏东海:从我平时的对钟院士的了解,我觉得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五个人”。他是一位好医生;他是一位好老师;他是一位运动健将,因为他打篮球健身;他也是一位敢医敢言,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他是一个广州人,广州人的务实低调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给你讲个小故事,最近说要拍一部电影名为《中国医生》,说到选演员这几件事,我觉得饰演钟院士的演员可能比较难选。大家提出很多选项。若要找一个具有“五个人”气质的演员的确很难。比如说,一位演员很儒雅却没有运动员的体魄,可能就不像钟院士;而有运动员的气质又没有教师的气质的人也难演出他的风采。

经济日报出版社:有没有你印象深刻但在书中没有写出来的故事?

魏东海:有,这个书一共分为8章45节,每节一个小故事,就是45个小故事,我在后记中又写了5个故事,总共用50个故事来展示他84年的人生。不过,有一件事我没有写在书中。因为这件事还没有完成,但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那就是钟院士在他70 多岁的时候提出要在广州建立一个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而不是建一个呼吸医院,也不是研究所。呼吸中心是2014年4月立项,占地多少127亩,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98亿元,明年建成后的主要功能:医疗、科研和教学,水平定位是世界一流。它从立项到现在经过6年多了,难度很大,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包括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现在看来胜利在望。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有关专家学者的时候,他专门跟习近平总书记进行汇报,并表示呼吸中心将在2021年建成,将来这个呼吸中心对于解决疑难杂症,对搞科研,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我为什么会被这件事感动呢?因为他84岁了,他还是不断低追求新的目标。我觉得,可以用八个字形容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让导师为他转身的性格特质

经济日报出版社:有一个“两封信”的故事,您能给我们讲一下吗?

魏东海:钟院士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的人,那是1979年。当时他讲起这些经历,我们都非常感动。当时钟院士出国的时候很穷,从北京出发,坐了9天的火车。经过苏联、德国到英国。路上还有一个小插曲,他们当时带的洗衣粉到德国被查,最后涉险过关,还差点误了火车。还一件很有趣的经历,他到英国后,先进行了8周的英语培训,在培训的时候接到了导师弗兰里的信。导师说:“钟先生,你们中国医生的资格在我们这是不能行医的。所以你到我实验室,我给你八个月的时间。八个月后你就得另外找地方。”钟院士本来带着满腔热情出国,看到信后却似被泼了一盆冷水。但是,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后来他跟我们说,他把信揣在兜里,每次遇到困难时,就把信拿出来看一下。后来他去了弗兰里的实验室,白天跟着临床观察,晚上泡在资料室里充实基础知识。这是第一封信的故事。

当他1981年准备回国时,导师弗兰里热情洋溢地致信中国驻英使馆。他这样写道:“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那天晚上,钟院士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还是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做中国人骄傲。”这就是“两封信”的故事。

经济日报出版社:听说还有一个故事也很精彩,让导师对他刮目相看?

魏东海:这就要讲一讲“800毫升血和60支烟”的故事了。在导师弗兰里实习期间,他决定要做一个实验,就是一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影响的实验,这跟弗兰里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其中要用到一个很重要的仪器——血液平衡仪。不巧,这个仪器刚好坏了,后来主任让他等到买完新的仪器后再使用。钟院士却决定要修理这台仪器,他就从自己身上抽了800毫升血,经过30多次的实验终于校准了这个仪器。后来这个实验非常成功,也感动了周围的人。懂得医学常识人的都知道,抽血200-400毫升对人体是无害的。而800毫升血却大大超出了这一正常范围。在做实验的时候,他让同事往他身体里打一氧化碳。假如一氧化碳在血液中达到15%的浓度,相当于你抽了几十支烟。当时他的同事说:“你快停下!”他还是让同事增加一氧化碳,最后达到了22%的浓度,相当于吸了60支烟。就这样他通过这种采集到了宝贵的数据,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将这篇文章写了出来。钟院士不但证明了弗兰里的公式,同时修正了其公式的不完整性,这一下子在整个爱丁堡医学院对他的印象就改观了,所有的人被钟院士坚毅的精神所感动了。在最后的几个月,他就到了伦敦的一家医院。在这家医院,他的项目跟伦敦的一个麻醉学的教授的实验成果是不一致的。钟院士在大会上基于自己的科研事实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最后得到了这位教授的认同。而他提出相反意见的文章竟是那位教授在五年前发表的。可以说,这是钟院士对权威发出的挑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在2003年他愿意站出来,为什么在2020年他可以站出来,就是因为他是基于事实,挑战权威的精神。他有一句简单的话很精辟:“我们尊重的是事实,而不是权威。”我想当年他就有这种品质。2003年他敢说真话并不是偶然的;2020年他再次挺身而出也不是偶然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