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微信内测“不常联系的人”功能 只因朋友圈非“朋友”圈

句子大全 2017-04-03 01:36:01
相关推荐

如果要评智商最欠的测试游戏,估计很多人都会投 清清吧,不用回 一票。这固然能筛查出微信上谁删了自己,更会诱发别人 收到一次删除一个 的冲动。但这么尿性的测试,可能马上就要下岗了。

这两天多家媒体曝出,微信正在内测 不常联系的朋友 功能。用户可以在更新了的 我-设置-隐私 中新增的该功能下面,选择 半年内无单聊 、 无共同小群 以及 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 三种条件,有望将 不常联系的朋友 一次性删除。

该功能还只是内测,但网上有些人已炸裂:称其 浅关系终结者 清理备胎利器 的,认为 精准删除陌生人 这个可以有 的,希望早日推出双向删除功能的,呼吁 给不敢给女神留言的暗恋狗留条活路 的,感慨 我没朋友这件事就要瞒不住了 的,忧心 不太会用聊天软件的父母被无意删除 的 臧否不一。但可以肯定,这功能一旦推出,就是那些清理好友软件的 罹难日 。

微信方面为什么要 帮 某些人筛出 不常联系的人 ,方便他们删人?

因为朋友圈已经不是 朋友 圈。

都说微信是熟人社交,但如今,涌入我们朋友圈的不只是熟人,还有很多 半生不熟 的,甚至连 点赞之交 都称不上的。很多时候,你压根都搞不清,朋友圈里很多未备注的所谓 好友 叫什么、什么时候加的。而你的朋友圈,早已不是 生活朋友圈 了,恐怕早就被新闻信息圈、心灵鸡汤圈、修生养性圈、广告代购圈和疯狂自拍(或晒娃)圈攻陷。

这也是微信取代以往微博的信息入口地位之后的必然:它会代偿微博以往的部分信息系统功能。当这些过剩的信息涌入社交通道时,将社交工具变成半媒介平台时,它必然造成信息多余基础上的社交冗余。可每个人的社交容量终究都有限,当那些实属陌生人的人涌入我们的 熟人圈 时,我们很难承载得了。

所以,无论是拉黑、屏蔽、分组还是 朋友圈三天可见 ,都是为了消化社交冗余而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

本质上,微信仍是以工具形态切入市场的产品。但跟工具应用普遍在追求转型服务方向、急切寻求变现途径不同,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工具,微信一直在强化 工具产品 属性。但微信要做的不是 尺子 锤子 之类的应急品,而是要变成适用场景极为丰富的必需品。

而这些,都是基于微信熟人社交的 人设 。

微信之父 张小龙在去年的首次公开演讲中就曾提到: 我们刚开始看朋友圈里面都是一些朋友的动态,可是慢慢发现朋友圈里面有很多心灵鸡汤,被各种各样地诱导上来发了一些内容,如果这样的信息多了其实最终的结果未必好,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用户觉得朋友圈里面的信息太水了、太杂了,慢慢他再看朋友圈的意愿越来越低,这会变得非常可怕。

对微信而言,只有不被打扰的熟人社交氛围回归,才能保持其黏性。朋友圈东西太多太杂,只会赶跑某些不堪其扰的用户。

跟微信有些相似的Facebook,也曾面临社交平台性质被蚕食的难题。结果Facebook用产品矩阵 除了Facebook,还有主营即时通讯的WhatsApp和Messenger,及类似于美拍的Instagram,实现了功能分解,化解了这个问题。

而微信很难这样,所以它是在自身功能设计上寻找破题的法子。所以它在推出 不看他的朋友圈 分组 设置仅3天可见(国外的Snapchat就是这样 阅后即焚 )功能后,在iOS版微信6.5.12以及安卓版微信6.5.10的最新更新中,又推出 可以设置某条朋友圈的互动不再通知 的功能,为的就是通过 用户需求导向 的功能补缺,保持微信昔日的社交平衡。

这次微信内测 不常联系的人 功能也一样:你想删陌生人?行,我帮你找出来,人性不人性?开心不开心?

所以真不能怪微信总想做 成长守护平台 :只要用户们在 用户体验 上觉得还可以更好,它就很难说 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

编辑:与归 纯洁 吴敏 李凡宗 校对:郭利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