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争争调解室“一书一令”的幕后“功臣”

句子大全 2017-03-04 06:24:25
相关推荐

2009年,当秦争从全国知名法律院校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时候,想过当法官、当律师,就是没想过会成为警察。

不过缘分来了挡不住:2011年不甘平静的秦争辞去法院文书的稳定工作,背井离乡到重庆当警察,用不服输的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成为了巴南区公安分局花溪派出所小有名气的警花。

工作中,秦争用学过的法律知识做调解收到了奇效,以她名字命名“争争调解工作室”,创造了98.8%的人民调解成功率,获得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争争”调解室的小伙伴们

逃离舒适区选择从警

8月28日上午,慢新闻记者在花溪派出所看到秦争,发现她是一个剪着干练短发、双目炯炯有神、英姿飒爽的警花。

作为一名经常做人民调解的社区民警,秦争接受采访前都不紧张——她主动伸出了右手,面带微笑地说:“你好,我叫秦争,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

鲜为人知的是,在刚加入警队的时候,秦争是一个内向的人。花溪派出所所长廖昌明回忆:“2012年秦争刚到我们所的时候,主要做内勤工作,平时话很少,很少主动去跟人交流。”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内向的秦争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秦争先介绍了自己内向的原因:“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一直都是内向的人。毕业之后在法院做文书工作,同样处于一个小圈子里工作,所以我当时并不擅长与人沟通。正是觉得自己和社会有点脱节了,每天做的事情也是千篇一律比较枯燥,我2011年看到重庆公招警察的信息后,就决定报考警察试试,与社会接接轨。”

2011年9月,秦争如愿考上了交巡警,被分到了巴南区交巡警支队第五大队,慢慢开始和外界打交道;随后2012年花溪派出所成立之后,她又从交巡警转到了派出所,现在的性格就是她做社区民警锻炼出来的。秦争告诉记者:“我刚到花溪派出所的时候主要做内勤,后来2014年开始做社区民警,主要负责南城社区。要想做好社区民警,必须勇于和人沟通交流,加上社区民警经常会调解纠纷,不知不觉我的口才就锻炼出来了,我找到了做警察的成就感,性格自然就开朗了。”

秦争平时经常阅读法律类的书籍

迎难而上方为巾帼英雄

虽说秦争在描述她性格改变过程时,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实际上她能做出这样的改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一位秦争在交巡支队的老同事说起当时的情况,连说不易:“秦争刚来的时候因为是广西人,不仅不会说重庆话,就是听都很吃力,可是在交巡警平台执勤的时候,部分年龄较大的市民只会说方言,说快了她一句都听不懂,就只能请我们帮她翻译。”

接警还需要翻译协助,这样的日子秦争坦言想过放弃:“当时的确有点崩溃,我一个人来重庆工作,人生地不熟,连最起码的重庆话都听不懂,怎么开展工作?一度想过辞职,但我男友(现在是丈夫)开导了我,他说‘你从学校毕业以后,一直没怎么跟社会接触,仅仅是抱怨、放弃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克服了这道难关,做好警察这份工作,就是我眼里的巾帼英雄!’”

男友的话打动了秦争,她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学习重庆话:上班时会观察同事、报警市民怎么发音,回家会看《生活麻辣烫》、《雾都夜话》之类的方言情景剧,还利用一切机会操练重庆话。

说起那段日子,秦争表示非常有趣:“我刚开始是在家和男友对练重庆话,他也是外地来重庆工作,我们经常互相调侃对方的重庆话不标准。他说我带着江津口音,我说他是酉阳口音。后来有点重庆话基础后,我就利用坐出租车的机会,硬着头皮说重庆话,因为那些司机都不认识我,练习起来没压力。”

就这么一点一滴的学习,秦争的重庆话练出了水平,很多花溪派出所的新同事听她说话都以为她是重庆本地人,不知道她的家乡其实在广西。

秦争和同事一起向老百姓了解情况

走访群众

秦争利用“调解”平台处理纠纷

为民排忧重拾法律武器

2015年,花溪派出所打造红光警务区,试点情指联动,秦争在试点工作中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以前我们民警做调解,基本都是和稀泥,双方各让一步,最后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中,我们曾遇到了现场调解成功,事后不认发生二次纠纷的情况。可是有司法所介入的调解,采取了法律手段,效果就大大好于言语的说教。我正好是学法律的,觉得用法律做调解是一个新的工作方法。”

秦争在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所长廖昌明,结果得到了支持:2017年花溪派出所搬迁到新址,有了更大的办公空间后,廖昌明决定成立一个由秦争牵头的调解工作室,由专人负责整个派出所的调解工作,秦争、吕小红和徐鑫成为了调解工作室的三位“元老”。

吕小红说起那段历史也是记忆犹新:“当时大家都是争分夺秒,争姐(秦争)去了璧山区璧泉派出所学习当地的“2+N”(2代表派出所和司法所,N代表相关涉事部门、法律援助律师、镇街村居干部等)调解经验。我们则到巴南区法院和花溪街道司法所,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文书制作。”

2017年7月,在学习了璧泉派出所经验的基础上,秦争所在的调解工作室,开启了全新的“3+N”(3代表派出所、司法和区法院,N代表退休干部、退伍老兵、退休老师、乡贤、商会等社区力量)调解模式,很快收到了奇效,据秦争回忆:“当时我们都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辖区日常的纠纷报警,到了我们调解室,很快就解决了,不仅避免了纠纷进一步升级,还解放了警力。好多同事都说自从有了我们调解室,他们每天都轻松多了,不用再苦口婆心地调解纠纷,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巡逻、查案了。”

经过调解,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一书”解决履行困难

在当地居民的好评声中,秦争并没有飘飘然,她在做调解当事人回访的过程中,发现一道难题:遇到涉及安全事故赔偿、民工劳资纠纷等金额较大的调解,即使调解成功,事后需要进行分期履行或定期履行的调解协议,出现了不履行协议的情况。

人民调解协议书并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应该如何化解这道难题?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秦争在和巴南区法院做工作对接时,说出了这个疑问,引起了法院的重视。

随后巴南区法院的副院长刘秀荣和派出所所长廖昌明进行了商谈,最后确定了花溪派出所负责调解,巴南区法院根据调解协议、申请书等资料,形成司法确认的民事裁定书,事后这种模式被称为“一书”。

为了缩短办理“一书”的时间,2018年5月,秦争再次对接巴南区法院,最后推进了“一书”的数据化,也让“一书”的制作时间由过去的20天缩短到了30分钟,让调解的履行率大大提高。秦争告诉记者:“实施‘一书’之前,调解协议的履行率为87.2%,实施纸质的‘一书’后履行率提高到94.7%,后来‘一书’采用数据化后,履行率达到了100%了!”

因为“一书”的履行率好,当地居民也是赞不绝口,一位专程到“争争调解工作室”调解纠纷的当地居民表示:“去法院打官司要花钱,找人代写个文书都要200元,更别提几千上万的律师费了。到调解室却是免费的,一样受法律保护,所以现在我们一般遇到纠纷,都来调解室了。”

“一令”保护弱势群体

2018年,秦争在日常工作中接到了一个家暴报警:“当时我们接到一个丽都锦上报警,说是一对年轻夫妻发生了矛盾,男方动手打了女的,女方就报警了。结果现场调解出了问题,女方得知男方因打人进派出所后,将留下案底,就选择了息事宁人,没想到几天之后二次家暴再次引发报警……男方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我的家事,警察管不了!’”

家事不应该成为法律的灰色地带!秦争再次想到了法律手段,通过向上级领导汇报积极争取,被称为“一令”的人身保护令模式诞生了——家暴受害人在首次拨打报警电话后,经过民警的现场固证后,通过与法院“易诉平台”数据对接,当事人来到“争争调解工作室”后,只需要不到20分钟,就能领取到法院签发的人身保护令。

“一令”对家暴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秦争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巴南区法院根据人身保护令,司法拘留了一名男性。因为他不听我们劝告,在他前妻申请了人身保护令后,仍然不断进行电话骚扰,最后被司法拘留。这件事之后,再也没人敢在调解后触犯人身保护令了。”

能够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促成“一书一令”,秦争在工作上自然自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去年9月最忙碌的时候,她每天都是上午8点到岗,晚上9点离开派出所,以至于她的女儿都抱怨:“为什么每天我起床看不见妈妈,睡觉前也看不见妈妈。”

对于女儿的抱怨,秦争也很内疚,但丈夫的一席话安慰了她,这也成为了她现在工作的动力:“其实专注工作,也是一种教育。等你女儿懂事了,就会理解你了,因为我知道你现在做的工作,也是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危。只有社会环境好了,大家才能更开心。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赵映骥 /文 钱波 图/视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