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老弄记忆】景德镇大黄家弄:百年老屋话沧桑

句子大全 2017-02-27 15:22:59
相关推荐

2015-08-25 10:33:04来源:景德镇日报编辑:潘丹丹作者:查艳

一条条幽深的弄堂,一栋栋破旧的老房,走在景德镇的老城区,时间仿佛静止般,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砖一瓦都在轻诉着城市的历史,这些四通八达的里弄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文化。

位于戴家弄附近的大黄家弄并不出名,人们对其历史也是知之甚少。据《景德镇市地名志》记载,明代浮梁黄姓居此,形成弄巷,名大黄家弄。因地势较高,易名大黄家上弄。大黄家上弄东至中华南路西侧248号,西至中山南路东侧201至203号,长300米,宽2米,水泥路面。大黄家下弄东至中山南路160号,西至沿江东路东侧,长260米,宽1.9米,水泥路面,由上弄派生而来。

漫步大黄家弄,记者看到,由于旧城改造,如今的大黄家弄已剩下了一半,另一半已经成了围墙的一面。经历岁月洗礼,里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可对于一些老街坊来说,这里却依然亲切、熟悉。

今年90岁高龄的黄长康老人是大黄家下弄1号的原住居民,他和家人在这座老屋居住了长达50多年。 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这里曾是一家钱庄。

黄长康告诉记者,被市政府定位为重要历史建筑的老屋,外墙是窑砖砌成,内部是木板结构,有着上百年历史。他的外公就曾在钱庄里工作,后因经营不善,钱庄关门停业,只留下了漂亮的门头。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商人在这里开了油盐店,附近的戴家弄、五间头一带居民都要来这买油盐,生意做得不知有多红火。解放初期,油盐店的生意逐渐萧条,不久也关门了,此后便作为民居。老屋最热闹的时候,里面住着10几户人家。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屋曾遭过一次火灾,屋子的一角被烧毁,后来进行了一次修缮。

站在这座历经沧桑巨变的百年老屋外抬头仰望,墙上依稀还残留着历史的余温,那些钱庄老字号里,钱庄掌柜点着银票,对账的镜头仿佛历历在目,历史的片段不时浮现眼前。

记者了解到,由于年久失修,老屋内部溃烂倒塌,成为了危房,原先住在里面的四五户人家都陆续搬走。黄长康老人一直舍不得搬,直到几年前,老屋损坏越来越严重,二楼都倒塌了,老人才不得已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屋搬离,现在里面已经没有人住。出于对老屋的深厚感情,黄长康老人还时常回来看看。

这条弄里,以前有一个红旗瓷厂的彩绘车间。 89岁的吴巧香老人同样在大黄家弄居住了50多年。据她回忆,弄里有很多人是红旗瓷厂的职工,经常能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红旗瓷厂的兴盛记忆,可以从这条弄子里的彩绘车间得到印证,可惜的是,彩绘车间早已被拆除,再见不到当年的踪影。只剩下大黄家弄中,那些经过窑火历炼、被颜色釉熏染过的窑砖墙,默默用身体诉说,老弄堂与陶瓷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景德镇的槎窑主要集中在戴家弄至太白园一带,紧邻戴家弄的大黄家弄,便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因此,大黄家弄的建筑多与槎窑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上弄的建筑,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精雕细刻的木头镶嵌其间,于沉重中多了一份雅致,进到里面更是会有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很像是达官贵人的府邸,一层一层深不可测。然而,事实情况却是窑户老板为了方便烧窑而建造的,前边设店,后边烧窑,还有一部分用来当作仓库。

在大黄家弄,特别是大黄家上弄,槎窑分布特别稠密。据说,其中有一位窑户老板,就拥有十座左右的槎窑,每座槎窑相当于现在的车间,需要不下10个工人在里面劳作。现在,槎窑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渣胎碗也不多见甚至绝迹了,也许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它的身影。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里弄,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承载着城市一段又一段的历史,见证了瓷都昔日的繁华和变迁。也许有一天它们会被林立的高楼大厦所代替,从人们的眼前消失,但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建筑,难忘的里弄生活经历,终将留在曾经里弄居住过的人们的记忆中。(来源:景德镇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