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长江禁渔 四川鱼类“回家”唯一的路

句子大全 2017-01-15 08:20:01
相关推荐

长江病了,需要十年禁渔恢复生息。治病首先需要了解病情,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情况如何?除了禁渔,四川还会根据自身情况开出哪些“药方”呢?

“以前是看不到,现在是真的没有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表示,以前捕的一条大鱼,比现在一网捞的鱼还重,现在几斤重的就算大鱼了。长江流域最近的一次比较全面的鱼类普查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了,“历史上,四川分布有240余种鱼类。近十年,其中近一半都很少见了”。

期间,四川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也一直在不断努力试图恢复鱼类的丰富性,实施了包括每年三月到六月的禁渔期制度,以及从经济鱼类到珍稀鱼类的增殖放流等措施。“只能说是减缓了衰退。”杜军说。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不少水中消失的鱼类在岸上又“复活”了。从80年代的江团,到近几年的“水中老虎”川陕哲罗鲑、“水中大熊猫”长江鲟等,经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努力,大约有三四十种江里消失的鱼类“上岸”了,这些鱼类通过人工保种和养殖的方式得以存续。

长江十年禁渔,对这些鱼类而言就是两个字:回家。

240余种鱼类消失近半

“以前渔船还有大小之分,大船捕的都是四五十斤到七八十斤的大鱼,有时候还能遇到百斤以上的。”杜军回忆说,近些年基本看不到大船了,因为江里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大鱼了。现在几斤的个体就已经算大鱼,最少的时候一网下去空空如也,多数时候一网捕捞上来的鱼不到以前好的时候一条鱼的重量。

长江

四川长江流域最近一次全面鱼类普查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长江禁捕退捕涉及四川全省4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大渡河(俗称“一江五河”)。“就鱼类种类而言,全国基本就只有云南比四川更多。”杜军表示,四川分布的鱼类主要是温水性和冷水性鱼类,云南还有热带鱼类。

“最多的时候,四川长江流域大约有240余种鱼类。近十年,其中近一半已很少见了。”杜军表示,240余种鱼类中有110种经济鱼类;40多种珍稀鱼类包括保护国家级以及省级保护野生鱼类;还有约百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而消失的近半几乎都是珍稀鱼类和特有鱼类。除了中华鲟、白鲟、长江鲟这些关注度高的,还有大家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江团等鱼类,在野外已经非常难觅其踪迹了。

长吻鮠 俗称江团

胭脂鱼

以大家熟悉的江团为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乐山、泸州、宜宾三地专业捕捞队,整整两天时间,硬是没有捕到一条江团。”杜军回忆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目前有两个基地,一个在成都,一个在宜宾。这两个基地的前身分别是四川省江团试验场和鲟鱼放流站。

看不见的“人进鱼退”

“相比于陆地上的人进动物退,看不见的人进鱼退更容易被忽略。”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养殖技术研究室副主任赖见生表示,沿岸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以及水电站的建设等人类活动,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例如需要洄游到固定区域产卵的中华鲟等鱼类,因为水电站大坝阻断了洄游路线,导致其繁殖活动受到影响。

如果说陆生动物还可以退,那么水中的鱼类真是无路可退。因为整个水生环境相互一体,就像石子投入水中产生的波纹,处处都会受到影响。环境受损,食物链缺失,对于长江鲟这种食物链顶端的鱼类而言,就是灭顶之灾。而一旦食物链顶端的鱼类缺位,整个水生态就会处于失控的危险状态。就像没有狼的草原,鼠害泛滥一样。

放归长江鲟

“各种恢复水生态环境的措施一直没有停,但客观地讲,只能说是减缓了衰退的趋势。”杜军表示,划定保护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另外还有设置禁渔期以及增殖放流等措施。四川最开始放的是经济鱼类,到2004年前后开始放珍稀鱼类。“现在好多了,之前上游放流,下游 丰收 ”,在池塘长大的鱼,刚进江河,都会习惯性的聚拢在岸边。增殖放流活动一般在六月,而之前禁渔期没那么长,后来延长到了六月底,为鱼提供了缓冲适应的时间。

赖见生笑着说,现在大家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许多科研单位在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都被当地居民举报过,“当地的居民以为他们是捕鱼的”。这样的变化杜军也是印象深刻,“最早的时候,去查渔船都要喊着公安 撑腰 ,不然渔民根本不听”,现在变化的除了水环境本身,还有人的意识。这点对于长江禁渔来说非常重要。“长江禁渔是长久之事,过几年鱼可能会变多,有人可能会动歪脑筋,群众监督也是长江禁渔的关键所在”。

“上岸”长江鲟的回家路

从人进鱼退,到鱼无路可退,四川消失的百余种鱼类未来只能出现在书本或是电视网络上了吗?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水中鱼类减少的同时,“上岸”的鱼类却在不断增加。从80年代突破人工养殖技术的江团,到2012年第一次实现“水中大熊猫”长江鲟人工繁殖,再到“水中老虎”川陕哲罗鲑的繁殖。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野生鱼类人工繁殖,四川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是不是第一不确定,前三肯定是没问题的”。

2020年3月11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20条长江鲟放养规划内的湖泊中,科研人员进行长江鲟活动轨迹数据采集工作

杜军介绍说,俗称黄辣丁的黄颡鱼,全国六成以上的黄颡鱼苗种,以及近半商品鱼产自四川。而江团就更多了,苗种和商品鱼产量都超过了六成。“除了四大家鱼,江团的食用量基本可以排在前几名”。目前川内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人工繁育的鱼类等水生动物有四十种左右,包括雅鱼、大鲵(也就是俗称的娃娃鱼)、胭脂鱼、大口鲇等。其中有十余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养殖。1977年建所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成功移养驯化了中华鲟(国家一级)、达氏鲟(国家一级)、胭脂鱼(国家二级)等10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在国内率先成功完成大口鲇、长吻鮠、长薄鳅、岩原鲤、中华沙鳅等珍稀特有鱼类的移养驯化和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上岸”的鱼,人工繁殖成功后,再回到水里就可以解决鱼类种类减少的问题吗?“理论上是这个道理,但需要 回家 的鱼存活并且能繁殖下一代,而不是匆匆的过客,不然都只是热闹的泡沫。”赖见生介绍说,人工繁育的长江鲟目前子三代已经繁育成功,相当于人的四世同堂。然而在2000年以后,长江全江段均未发现自然繁殖的长江鲟幼鱼。从最开始放三四十厘米的幼鱼,到长1米左右性成熟的成年鱼,再到今年三月初20尾在人工条件下繁殖过、“已经当过父母”的子一代长江鲟,安家青衣江干流一段12公里的试验小区。

长江鲟重新回家情况如何、多久能够安顿下来呢?“今年洪水比较厉害,可能被冲走了。”赖见生摇摇头表示,近期声呐装置没有收到它们的信号,还需要再确认下。目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在人工繁殖的条件下,扩大人工繁殖种群。长江鲟性成熟需要6到8年,也就意味着一切都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批放归的长江鲟产下的第一代,也就是该河段的第一批土著长江鲟,长大到它们能繁殖后代还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等它们成功繁育后代才算一个完整的野外生活史,才能说它们真正回家了”。

长江鲟

无论这20尾长江鲟的野外放归试验能否成功,长江鲟重回自然的脚步都不会停下。“长江十年禁渔,它们的后代或许已具备了在野外繁殖的能力”。同时它们的家——长江,也有望回到鱼类记忆中的模样。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编辑 刘宇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