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一旦失去幻想与光明 人类便成为陌路人

句子大全 2016-12-25 18:19:26
相关推荐

一旦失去幻想与光明,人类便成为陌路人 | 冰读精选2017-09-06 09:22

《重生》,【美】斯蒂芬.金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6年8月

读友:燕子

时间:2017年9月5日

一部关于信仰、神秘力量、生命尽头、未知世界的超自然惊悚题材小说。

讲述了一个亦正亦邪的牧师,在妻儿遭遇车祸不幸遇难后,试图利用自己对于电子力学的掌握,达到跟死亡世界沟通的徒劳目的。

当坚持信仰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是继续坚守对光明的信仰,还是决心投身黑暗?

整部小说以杰米的第一人称,回顾从1962年六岁时遇到年轻的牧师雅各布斯开始,到2013年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为止的一生。

杰米称雅各布斯是他的“第五先生”,即偶然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却如阴影般改变他命运的人、他命中的劫。

雅各布斯命中的劫应该是老头乔治,因为乔治开车时突发癫痫,撞死了他的妻儿。雅各布斯从此陷入深深的痛苦。

这位牧师愤怒地抛弃信仰,他在妻儿的双人葬礼上做了一通骇人的布道:“宗教就是神学上的保险诈骗,你一年一年地交保险费,如此虔诚笃信—莫怪我一语双关,等到了你需要领取福利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个收了你钱的公司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为了探寻妻儿在死亡之后的虚无之境里是否安好,放弃信仰的雅各布斯开始潜心于“奥秘电流”的研究。不计一切的探寻之路一步步逼近虚无之境,而杰米总是命运一般纠缠其中,无法躲闪。

老金狠狠地把虚无之境描绘得有如永不超生的无间地狱,“没有死亡,没有光明,没有停歇”。不同的是,虚无之境是所有人死后的归所,根本没有什么天堂。我想,这大概就是出版商所指的“最可怕”的地方吧。信仰与罪恶同在。

就让我们跟随主角的脚步,一同开启窥探生命另一端未知世界的惊悚之旅,去深入人心、逼问人性、展现灵魂。

《良心的自由:从清教徒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美】约翰 范泰尔 著,张大军 译,贵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读友:自由

时间:2017年9月4日

信仰(良心)自由是美国宪法修正案所保障的首要个人权利,这样的安排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彰显了良心自由在美国人生活中极端重要的地位。

英格兰的清教徒认为良心问题在政府的主权范围之外,只有上帝才是良心的唯一主宰,而上帝已赋予良心以自由。

“第一修正案是争取良心自由的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它是一场持久战的顶点,这场持久战的目的在于让17和18世纪由剑桥清教徒提出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倡的那种观点得到认可。与此同时,第一修正案为着良心而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奠定了基础。

良心的自由是清教徒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因为正是良心的自由才成为后来其他诸种自由的精神基础。良心是人作为一种存在物的最深层的意念与心思,这种意念和心思的自由为各种其他的自由提供了精神和心灵上的源动力。

它同时也表明,自由首先不是身体上的,也不是智力上的,而是精神和灵性上的。如果没有了灵性的自由,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会变得干枯,就无法体现出自由的真谛。同样,如果没有了精神的自由,人身自由将失去那活水源头的滋润,肉身的活力也将逐渐萎缩。

《继承与叛逆》,陈方正 著,三联书店

读友:zyj

时间:2017年9月4日

第十二章,混沌中出现的科学革命。

17世纪上半叶是欧洲近的现代的关键时期:经过三十年战争与清教徒革命,宗教与世俗权力的结合开始解体,王权与民权也找到新的平衡点。

同时,汇集多股思想所形成的科学运动进入高潮,显示出科学意识抬头和根本变化即将来临的征兆。培根宣扬真正的知识,只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得来;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政府因此应该大力鼓励、推动、资助科学研究。

笛卡儿提出:有关自然界的真正知识必须从毫无疑问的基本原理出发,然后以严格的数学推断出来。

牛顿将许多杂乱无章的思想、方法和试探性规则加以神奇变化,熔铸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

蒲柏为牛顿作墓志铭:大自然暨其规律为夜幕所掩,上帝命牛顿出世,天地遂大放光明。这与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东西方的称颂可称为异曲同工。

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彻底改变了西方自然哲学。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清晰严谨的论证,或者它的计算与观测结果惊人地相符合。

更是因为它的结构和思想,将数学、观测与思想三者紧密、有系统地结合起来的哲学,在之前的西方科学传统中从未出现过。

牛顿以古代伟大传统的继承者,复兴者自居,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实际上会成为叛逆者。

上述说法至少有三层意义。在宗教上,不但虔诚信奉基督教,而且要以自然规律颂扬上主之大能,甚至要回归古代真正的一神教传统;在自然哲学上,他深信本始智慧,因此认为自己的发现只不过是恢复毕达哥拉斯的传统;在数学上,他服服膺古典几何学,《原理》就是发扬此严谨方法的典范。

可是在这三大目标上,他都彻底失败了。《原理》事实上颠覆了基督教权威,本始智慧已是昨日黄花,他所倡导的几何论证的方式被微积分学所完全取代。因此可以说,他心目中的继承与复兴其实都成为叛逆,他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功正就是他在终极理念上的彻底失败。

与科学研究相比,牛顿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炼金术上。从他遗存的实验记录上看,他认真研究炼金术前后最少达30年之久,而且极少间断。从这点看,牛顿确实是人类的天才。

读友:呵

时间:2017年9月4日

读书感想:作者认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其他问题——诸如世界有三个领域,精神有九种或十二种范畴——都是次要的,不过是些游戏而已。

认为那些要冒险去死的人和那些以十倍热情渴望生的人对于一切基本问题的回答都只有两种思考的方法:一种是帕里斯的方法,另一种是唐 吉诃德的方法。

事实推理法和抒情诗式表达法的平衡是使我们能同时获得清醒与激情的唯一途径。在一个既如此卑微又如此富于悲怆情调的主题中,学者式的和古典的辩证法应该退居让位。

人们是在更加朴素的思想立场上设定这个主题的,这种立场同时来自正确的方向与同情感。

就像在情节剧中那样——自杀,就是认可,生活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继续着由存在支配着的行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习惯。

一个人自愿地去死,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即使是下意识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

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

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就像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谬感。无须多加解释,人们就会理解到:在所有健在而又已经想过要自杀的人身上,都存在着这种荒谬感与对虚无的渴望直接联结起来的关系。

然而,在一个人与自己的生活的关系中,还存在着某种压倒世界上一切苦难的东西。身体的判断和精神的判断是相等的,而身体面对毁灭畏缩不前。我们在养成思考的习惯之前业已养成生活的习惯。

在这迫使我们每天都一步步向死亡靠近的奔跑中,身体相对思考而言总是保持着这不可挽的提前量。最后,这种根本矛盾寓于我们称之为“躲闪”的东西之中,因为,按帕斯卡的说法,这种矛盾既轻于又强于消遣娱乐。

对死亡的躲闪是本书的第三个论题,那就是希望:对一种必须与之“相称”的另一种生活的希望,或者对那些不是为生活本身而是为了某种伟大思想而生活的人的欺骗,这种思想超越了生活,使生活升华,它赋予生活某种意义,并且背离了生活。

因而真正有力量的人则相反,他们要坚持下去,他们把这看作是可能的,就是说仔细地观察远处的奇异植物。坚持清醒的态度是目击这非人道游戏的优先条件,荒谬、希望和死亡在这游戏中角逐争斗。

精神在阐明并重新经历这种原始而又微妙的争斗的种种面貌之前,就已经能够分析它们了。

热点新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