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省内外作家孤岛采风 多元文化交融让“孤岛不孤”

句子大全 2016-12-13 18:01:50
相关推荐

孤岛,一座黄河尾闾的东方小镇,一个“以花为媒”的生态家园,处处弥漫着花朵盛放的幽香,也不断展现出日新月异的城镇化气息。而万亩槐林,就像孤岛东北部的一块碧玉,日夜守护着小镇的文化精魂和历史根脉。 4月23日以来,山东、宁夏、西藏、江苏的40多位作家受邀来到东营,24日、25日两天时间在孤岛采风,万亩槐林深处留下了他们诗情迸发、激扬文字的身影。

40多位作家在孤岛镇参加“槐香之约”采风座谈会

黄河口文学会馆坐落在槐林深处神仙沟畔

作家漫步槐林木栈道

40多位省内外作家孤岛采风

4月24日,山东省作协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军,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谭好哲,山东省文学院副院长张世勤,及山东文学院第十六届中青年作家(散文)高级研讨班成员一行40多人来到孤岛镇。这是由山东省作协、山东省文学院、东营市作协、孤岛镇政府等合力举办的一次文学交流及采风活动。除了省内各地市及东营本土作家,还有作家从西藏、宁夏、江苏远道而来。

泰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齐欣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孤岛镇了。他透露,孤岛镇的多元文化带给他强烈印象:“黄河文化、军垦文化、石油文化在这里交融渗透、共生共荣,这是孤岛文化最有特点也是最值得体味的地方。”

相比之下,宁夏作家张彦妮、王晓静、谢黎明,西藏作家史映红、王克、张琦、李鸽,江苏作家麦阁、邵顺文等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孤岛。为了参加这次采风,他们中很多人甚至坐了17个小时火车。一进孤岛,作家们就感慨“能用小槐花做出大文章,说明孤岛镇确实动了一番脑筋。”两天时间内,40多位作家在孤岛镇参加文学座谈会、槐林采风行、篝火晚会,实地参观了河口区、孤岛镇、仙河镇内酿酒、食用菌生产、玻璃制造、奶制品生产加工等一线企业的生产流程,不仅有机会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也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素材。

来槐林深处做一场“文学梦”

“我是地道的农民工作家,没想到还能有机会来这里采风。”4月24日夜晚的篝火晚会上,宁夏作家张彦妮以一曲西北韵味的《别亦难》震动了万亩槐林。这位从1300公里之外辗转赶来的西北汉子,在银川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报刊亭,因为心怀一个文学梦得以来到孤岛,而文学梦也改变了他这些年来的人生轨迹。

事实上,孤岛这些年正成为越来越多文学爱好者筑梦的地方。从1994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文联、孤岛文联、孤岛采油厂联合举办的首届槐花笔会开始,一粒文学的种子就播撒在了孤岛。

东营市作协主席陈谨之还清楚记得,2011年,孤岛镇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顶着烈日、趟着泥土走遍槐林,为首届黄河口槐花笔会商讨方案并研究选址的过程,孤岛的文化影响力从此才得以抽枝散叶,日益壮大。2012年,以“槐花正香”为主题,东营市作协邀请百名作家走进孤岛采风;2013年5月,“走进孤岛相约槐林”诗词(楹联)朗诵会在槐林深处上演,黄河口文学创作基地、黄河口新文学创意研究院在这里落成;2013年12月举办山东省作协首届文学期刊年会;2014年及2015年的诗歌音乐朗诵会;2014年5月“山东作家黄河口创作基地”揭牌,成为山东省作协在乡镇建立的首个作家创作基地……一次次文化活动、一本本作品合集,记录着孤岛人的槐林情,也成就了文人墨客的文学梦。以槐香引人、以文香聚人的黄河口湿地槐花节,也已成为在省内外卓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多元文化交融让“孤岛不孤”

以多元文化著称的孤岛,在日积月累的文化交融、碰撞中形成了越发深厚的文化积淀,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得以受益。

“70后”石油工人李滨是从小在孤岛镇长大的“油二代”。1968年,孤岛第一口探井渤二井开流,标志着孤岛油田的诞生,李滨的父亲随后带妻儿来到这里,成为扎根大孤岛的第一代石油工人。在“老石油人”臂弯里长大的李滨长大后继续留在这里,业余写诗表达对这座小镇的理解,他说:“孤岛的老一辈确实像槐树一样在这里生根发芽,繁育了后代,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带来了孤岛的今天。”

在名为《骨骼》的组诗中,这位孤岛青年人写道:“这是我长大的小镇,我的肤色跟你一样,由石油命名,皮肤上泛出的点点白色粉末,是时光熬干汗液后结晶盐……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孤岛,我像一棵槐树,牢牢地钉在你的手掌上,我为你付出了什么,我大声疾呼,飞马用嘶鸣给我回答……”

“孤岛不孤”,邹城作家屈绍龙告诉记者,他说,多元文化、多种景观、多重力量仿佛在这里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合奏,为这座黄河小镇带来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发展前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