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俄总统痛批官员官话套话连篇 打断农业部长讲话

句子大全 2016-11-16 12:36:39
相关推荐

俄罗斯总统痛批官员官话套话连篇

7月29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了本年度的第二次“国家优先发展项目落实会议”。会前,他曾专程跑到位于莫斯科州的妇幼和人口研究所饶有风趣地参观了新技术应用展览。用他自己的话说,“参观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随之开始的会议似乎破坏了他的“好心情”。

当听到俄科学院院长尤里·奥西波夫有关为青年学者解决宿舍问题的汇报时,梅德韦杰夫突然插话:“我们应该为青年学者解决永久性住宅,而非宿舍。我以前已对你们说过这一点。我们当时说,在属于科学院的地皮上以股份的方式为青年学者盖住宅楼,对科学院和承建商都是有利的。”

对此,奥西波夫有些抱怨地说道:“报告已交上去了,但90亿卢布的建筑经费却没音信。”

“为了让青年学者不到其他国家去发展,我们需要多少套住房?”梅德韦杰夫一针见血地问道。

“5000套。”奥西波夫小心翼翼地回答。

梅德韦杰夫语气强硬地说,“如果你们还希望自己的祖国有未来的话,那么我命令立即解决这些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为军人解决住房。要知道,我们正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这时,梅德韦杰夫的心情似乎已不再那么好了。

接下来发言的地区发展部长维克多·巴萨尔金似乎忘记了梅德韦杰夫此前“请大家发言都短一些”的提醒。他10分钟长篇大论式的工作汇报终于让总统有些忍不住了。

巴萨尔金汇报一结束,梅德韦杰夫就说,“老实说,我对这样的报告讨厌至极点了。我们应该谈的是问题。我们以后不应再开这样的会了!所有的人都说着一样的话……所有的规划都是好的……如果想谈规划,那最好是去电视上发表演讲,去说说你想做什么好事。”

巴萨尔金还想解释什么,梅德韦杰夫坚定地截断了他:“不需要了!”

随后发言的农业部长叶莲娜·斯克伦尼克仍未汲取“前车之鉴”,开篇就是:“首先,请允许我稍微介绍一些工作成绩……”

梅德韦杰夫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她:“我们知道这些工作成绩——我说过了,茹科夫副总理说过了。我们知道,你们都是好样的,都在工作……请不要说成绩!”

耐心听完与会者发言后,梅德韦杰夫再次强调,“我们今天聚到这里,是来谈具体问题的,而不是让你们重复讨论国家优先发展计划和国家政治形势的。如果是讨论那些问题,我们有其他的会见形式。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和各政党领导人会见——你们想谈什么就谈什么。”

会后,梅德韦杰夫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又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真的无法让人听得进去!大家都在老调重弹,而实际行动和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我却没听到!非常遗憾!这不是真正的工作!”

他甚至在微博中建议那些有“足够耐心”的人自己看会议直播,并自己作结论。

这已不是梅德韦杰夫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批评政府官员的官僚作风了。

今年3月中旬,他曾专门主持俄总统命令落实情况的专题会议。总统办公厅监察局局长崔琴科在会上证实,总统梅德韦杰夫2009年共下达了1753项总统命令,其中只有1084项总统令被完成,落实率不足62%。梅德韦杰夫2009年下达的总统命令比上年增加了30%,但落实率却只同比提高了15%。

梅德韦杰夫当时曾表示:“对总统命令要毫无条件地执行。那些试图敷衍了事的做法是极不严肃的。这些命令都应该不折不扣地被落实。我们大家都清楚,有一些需要长期实施的大型项目,如奥运会场馆等设施,很明显总统令需要分阶段执行。但是有人书面建议把期限推迟半年。这是怎么一回事?只能说是没有完成总统的命令。谁不想完成这些任务,谁就走人!”

6月21日,梅德韦杰夫再次主持召开总统命令落实情况的会议,要求政府彻查办事不力的高官。

7月7日,俄能源部、工业与贸易部、体育及旅游青年政策部、经济发展部、财政部、地区发展部等6个部各有一名副部长因“对总统命令执行情况监督不力”而被就地免职。

本报莫斯科8月1日电

【“官话套话”是块宝,当官开会少不了】

官话套话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进退自如,攻守自便,可以说是最保险的话。官场中流行的这些官话套话,也是庸官们用于掩饰自己无能或不作为的“遮羞布”。因为这些官员,大到正式会议发言,小到日常讲话或汇报,都是捉刀代笔,先由人拟好稿子,到时只要照本宣读即可。由于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深入调研、缜密思考,长期依赖秘书的“代劳”,因而对实情不甚了解,说话自然难及要害,只好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话和套话来搪塞,说些华而不实的话,说些脱离实际的话、不着边际的话、不痛不痒的话、上级爱听的话。[详细]()

【讲“官话套话”秘诀:挑好场合,选好时机】

接受媒体采访少来官话:

说官话莫过分被抓典型:

“见不得人的事”少谈:

不妨逆向思维可收奇效:

【想当父母官,摒弃官样话】

官话可怕,官话隐含的官员态度更可怕

方方正正的刻板官样话怎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内容似乎很多,却是套话多,宣传多,这是中国官员留给外界的普遍印象,官场内亦不乏反感者。

在外媒记者印象中,中国官员和日本官员对待媒体的最大不同在于:对中国官员来说,接待媒体是宣传,但对日本官员来说,接待媒体是服务,希望得到公众的理解,并为此提供服务。

在国际会议上,外国记者们发现,国内“安静”的中国官员在国外也经常选择“鸦雀无声”。一位西方记者抱怨道,在报道中美贸易纠纷等涉华事件时,他们可以很容易地采访到美国大使或代表,至少他们的新闻发言人会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评论。但要拿到中方意见却不容易。另一名法国记者则说:“我也愿意报道中国的观点和看法,但电话打到中国的使领馆时,往往没有下文。一般中国官员都不接受采访。”()

(责任编辑:张春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