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对话孙金云:107位创业者“体检” 检出了什么

句子大全 2016-11-14 08:56:33
相关推荐

上观新闻:你们这次的调研对象,选择了杨浦创业苗圃、InnoSpace和创新工场三家创业孵化机构的107位创业者。这背后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这107片“树叶”,可以反映出整个“森林”的面貌吗?

   

孙金云:我们当时选择这些创业者作为样本,有这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他们必须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必须具有创新性,跟别人不一样。或者是用一种创新的方法,或者是用一种创新的技术、产品、模式,去建立自己的事业。与此同时,他们所从事的业务必须有一定的壁垒。“创新”和“壁垒”,两者缺一不可。

   

现在有些人认为,摆一个小摊,加盟一家便利店,也是创业。严格意义上讲,这些都不能算。如果你在淘宝上开一个小店,却有一套完整的设计理念,有区别于其他人的设计和工艺,那就属于我们认可的创业者。

   

其次,在整个上海,杨浦区作为一个创业的集散地,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第三,我们所选的这几个孵化器中的创业者,要能够覆盖到创业的整个过程。

   

创业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的创业者,他们的心态前后会有变化。如果只是选择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者作为调研对象,极可能他们都尚且属于只有一点想法、没有多少动作的创业者。这就没有代表性了。    

   

上观新闻:调查揭示,这些创业者真实的工作状况和精神状态究竟是怎样的?

   

孙金云:从最后的统计结果来看,这些创业企业,大部分是最近三年成立的。他们的创业者,主要是以“85后”为主的高学历人群,中间有80%以上具备本科甚至更高学历。当然,这和我们的创业氛围主要是近两年兴起的有关,和我们选取复旦大学周边进行调研也有一定关系。创业者男女比例为六四开。

   

工作时间方面,有59.8%的创业者每日工作时间在8-10小时,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的比例为11%;每月工作日加班在7天以上的比例为17%,有33%的创业者每月工作日加班天数在3天以下;每个月周末从不加班的占到18%,加班1-2天的占32%,几乎周末每天都在加班的占到13%。

   

换言之,和我们惯常的想象不同,大部分创业者并没有比普通的打工者忙多少。只有少部分创业者,大概在10%左右,确实非常非常忙。他们才是真正的“5+2、白加黑”,每周工作七天、不分白天黑夜。至于这10%最忙的创业者是否就是创业最成功的,我们这次所收集的数据未能予以证明,以后可以进一步调研。

   

结果发现,创业环境对创业者压力的影响巨大。最大的压力竟然来自生活,以房价物价高为主要体现。而我们原先一直以为,最大的压力来自市场和竞争。

   

释疑

最好的激励不是钱    

上观新闻:对于创业者和他们的团队来说,最好的激励是什么?

   

孙金云:从结果来看,只有4%的创业者是由于薪资水平高才来创业的。而另外三类动机几乎同样重要,它们分别是“发展前景较好”、“能更好地自我提升”,以及“能施展一技之长”。

   

我们还考察了创业者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创业的满意度。结果发现,表示自己所在公司员工之间“非常融洽”和“融洽”的,合计高达93%,没有人表示公司员工“不融洽”或“极不融洽”;对自己当下的精神状态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到66%,没有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如果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来支撑整个团队,你的队员真的可以保持那种高昂的斗志,愿意跟你生死与共。融洽的团队氛围,愉快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往往比当下的收入更能吸引创业者投身创业大潮中。

 

启示

上海要打造好两个“齿轮”

   

上观新闻: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怎样评价它的创业环境是否足够好?

   

孙金云:如果按照城市的经济体量来排序,上海在整个大陆地区可以排第一,北京第二。但如果从创业活动的繁荣程度或者活力来排序,我觉得依次是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可能只能排到第四。

   

为什么两个排序不一致?

 

到2020年前,上海要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这几大行业其实都具有极高的壁垒,不是普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可以随便进入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上海就缺少创业者提升的机会呢?也不是。环顾世界上那些优秀创业者较多的城市,他们未必所有要素都特别强,但该有的要素都有,且没有特别明显的缺陷。这就好比一系列齿轮咬合在一起运转,如果哪个齿轮动力特别强,整个系统就能转得更快。

 

结合这一次的调研来看,上海可以从两个“齿轮”入手:真正优秀的创业者、真正优秀的营商环境。

   

真正优秀的创业者,至少应该有叛逆精神和挑战者的思维、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非常强大的抗打击能力。而我之前到一些创业孵化器去走访,好几位主管说到不大愿意招上海本地人作为合作伙伴。理由很多,但比较求稳、缺乏挑战常规的思维、衣食无忧以至于缺少艰苦拼搏的动力是被提及得最多的。

 

这些方面要有所改变,恐怕要追溯到基础教育阶段对人的培养和锻炼上。光是能说、会想、不能做,无法成为优秀的创业者。

   

营商环境方面,比如深圳的开放和包容,尽管没有特别优秀的大学,却依然可以把其他地方的创新拿来为其所用。要好好看看杭州和合肥,如何由一个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腾飞孵化出一批创业型企业,进而又把整个创业生态圈孵化出来。

 

知识和人才的“溢出”,是创业生态圈的终极价值所在。

 

【写给孩子的225期“创新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