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读书会149期】贺卫方对话王人博:法治文明下的另一种乡愁

句子大全 2016-11-03 00:12:56
相关推荐

贺卫方、王人博在凤凰网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读书) 贺卫方:从温柔的角度理解法治 主持人:读者朋友、媒体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上海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的现场,来到新民说文化沙龙的现场。 新民说 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继 理想国 之后,于2012年年底推出的全新文化品牌,其宗旨是 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 。 本场沙龙的主题是 中国:法治文明下的另一种乡愁 ,由新民说与经济观察报观察家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主办,。为什么定这么一个题目?是有这样的一个考虑。在今年的8月份,新民说推出了著名的法史学者北大李贵连教授的新书,书名就是《法治是什么》。当然,今天的讲演、对话绝不限于这本书,或者说这本书只是其中的一个由头而已,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主题设定,与今天的两位主讲嘉宾有直接的关联。在中国,要谈法治,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大家知道是谁吗?对,贺卫方先生。现在,贺卫方先生就坐在我们的现场,我想对贺先生,我已经不需要再做任何介绍了,大家都是那么爱他,一句话:贺卫方先生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家,或者说,是中国法治苦难的表征。大家看看他那头白发,我们就知道法治之路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是要谈中国的法治、宪政,可能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其实还有一个无法绕过的人,那就是王人博先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先生就有一本书出版,叫《法治论》,在国内外法学界极具影响的一本名著,也是中国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之后,王先生转向了一个更 苦难的词汇 --宪政。2003年,他出版了《宪政的中国之道》,这本书当时也被《南方周末》誉为 迄今为止中国最杰出的宪政的本土化覆述 。 王人博先生曾说,在中国最具美国气质的中国人有两个,一个是之先生,另一个是贺卫方先生。他说,学者的使命,有时候像 夫妻 ,男主外女主内,贺老师就是一个丈夫的角色,与社会打交道,而他可能更像 女人 的角色,在教室,而不在社会。贺老师,更像成人大学的校长,而他是幼儿园的班主任。 今天的议程,由贺卫方老师兼做主持,下面就把话筒交给贺老师。 贺卫方:特别荣幸,在 新民说 这样一个活动时间里,占一个差不多 压轴 的位置,明天就要撤摊了。于我个人来说,在上海演讲我特别珍惜,特别珍惜今天可以和王人博教授联袂演出, 夫妻 双双来上海,所以特别特别高兴。 今天白天,也到里面转了一圈,感受了一下上海书展,可以说上海书展在中国所有内地城市的书展当中独占鳌头,所以一定要感谢一下东道主,包括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这些年来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今天这个题目特别绕,我也不知道谁取的,有点像女人取的题目。说到乡愁,我就想到余光中的那首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法治和乡愁,按理应该是冲突性的修辞,就好比说 温情脉脉的帝国主义 ,或者 像火一样的冰冷 ,但这样一种冲突性的修辞其实是非常美好的事情,让我们多少觉得,法治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比较温柔的角度去理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