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妈妈一线抗疫 儿子打赏主播10万:有远见的父母 通常都心狠

句子大全 2016-10-21 15:17:17
相关推荐

大家都说,一场疫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只要你有一部手机、有网络,云上课、云办公、线上买菜、线上看房通通不在话下。

现在,不少孩子都有一个正大光明用手机的机会了:上网课。

但是还有人假以上网课为名,偷偷看直播。

母亲在一线防疫,儿子拿手机看直播,给主播刷了10万元礼物。

孩子看直播、直播打赏,这一情况越来越常见了。

随手一搜,相关结果越14500000个。

不少人都说:现在,孩子也成了互联网重度用户。

据调查,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1.6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下的比例为91.8%。

超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日均使用网络时长在30分钟以上;日均上网时长超过30分钟的5岁儿童就达31.9%,14岁更是接近80%。

孩子沉溺手机,俨然成了一个社会现象,而且越来越低龄化。

很多孩子玩手机不仅限于打游戏,还会看比赛、看黄色小说电影、给主播打赏、追星...

有的孩子自己申请了账号,学着大人的模样涂口红、画眼睛,模仿着网红的姿态神情。

而在农村,孩子沉迷于手机的情况也不少见。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

农村儿童每天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

大部分农村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考虑到自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而且农村又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怕孩子孤单寂寞,很多家长都会给小孩配一部智能手机。

有了手机,探寻到网络世界的轻松愉快,这些孩子一发不可收拾,上课、休息都会玩,也不帮忙干农活,老师、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

许多从农村山区走出去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读书改变命运。”

但是当手机替代书本,虚拟的快乐取代了汲取知识的充实,缺乏约束,且自身又没有自制力,这些孩子正在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给不给,怎么给?

而过度沉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心智会产生不利影响,那些血淋淋的教训还真不少:

15岁男孩因为手机多次被父母没收,不让其打游戏,竟然两次跳江轻生;

荆州11岁女孩给主播打赏11万,玩游戏花费近2万;

13岁男孩索要手机作为开学礼物,父亲深夜抢劫15岁女生的一部手机;

深圳11岁女孩用父母手机给网络主播打赏200万元,声称“不刷礼物会没面子”

贵阳13岁男孩因为母亲阻止玩游戏并没收手机,竟拿着剪刀追赶威胁母亲:“不还手机就捅死你”

给不给手机,给手机怎么玩,成了大多数父母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于孩子的管教,有的家长研究出一套得心应手的奖惩制度,只要写完了作业或者考出满意的成绩就可以玩手机。

一般来说,奖励机制会激发孩子更具有能动性。

但是相反的,潜在危害更大,容易养成孩子“事事谈条件”的坏习惯,帮妈妈扫地的交换条件是玩半个小时手机,洗碗奖励玩手机一个小时...

从此以后,孩子的潜意识里只会想到:“我要做什么才能玩手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孝敬父母、帮助他人。

平时在网上玩游戏,游戏里总是充斥着各种萝莉音、正太音。

每次打游戏匹配到小朋友,我就忍不住问他们:“你们作业写完了吗?”“爸妈还让你们打游戏?”

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个样:“爸妈不管那么多,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玩。”

去年在朋友家玩,朋友让正在读二年级的儿子帮忙倒几杯饮料过来。

“妈妈,我帮你们倒饮料可以,但是我想玩半个小时手机,可以吗?”

当大伙都在逗趣,说她儿子会谈判、长本事的时候,她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来临。

一味妥协的爱,是溺爱

其实,每个家长都明白孩子不能玩多了手机,但是道理大家都懂却招架不住孩子的哭闹。

马雅舒带着女儿上综艺,她曾自嘲道:“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在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孩子吃完蛋糕又要吃别的,马雅舒不答应,孩子们就开始哭闹。

最后,马雅舒妥协了,“每次只要她哭,我的这个坚持就已经掉到零下了。”

每个家长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有的时候也想狠一狠心,但是在那个哭闹无度、在地上撒泼打滚、甚至以不吃不喝为要挟的孩子面前,终究是妥协了。

管子曾说过:“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在一次次的妥协之下,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家长必定丧失威信力,从而孩子更加不好管教。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底线,没有原则,一味妥协,这不是爱,而是一种伤害!

倘若父母在孩子第一次撒泼试探时明确拒绝,坚持原则。

那么在孩子看来,父母那里划了一条明确底线,底线以外的事情不能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放弃那些无理的要求。

孩子的身上藏着父母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身上藏着父母的影子。

想要逼迫孩子放下手机,最好的方式还是先逼迫自己,逼迫自己放下手机,逼迫自己以身作则。

如果孩子在家看见爸爸妈妈整天捧着手机,他们又怎么愿意捧着书本呢?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家里独生女儿的董卿从来不知娇纵是什么滋味。

董卿的父亲农民出生,靠知识改变命运,考取了复旦大学。"有时间不如多看看书",是董爸爸的口头禅。

7岁时她跟着父母一起生活,父亲要求她每天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还要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再大一点又开始抄古文。

董卿从书中读到了滋味,获得了乐趣,慢慢变得爱看书,如今的她鲜少使用科技产品,依旧保持着纸质阅读的习惯。

她就是我们口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气质全都藏在她看过的书里。

现在,身边不少朋友也开始反省自己,不再以玩手机为诱导孩子学习、生活。

前天闺蜜还跟我说:我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就拉着我老公一起看书,儿子要手机,但是我们不予理会,任凭他哭闹撒泼,连续几天都是这样,到了后面他看见我们都在看书,他也乖乖的拿着作业出来写。

每次到了周末,我们不想着在家打游戏、看综艺,而是带着儿子出去郊游、看展览、逛科技园,不知不觉的我和我的儿子都爱上了绘画。

现在每天晚上,都是我们家的充电时间,这样的生活很充实,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何尝不是教育自己?

做一个有远见的家长不难,做一个狠得下心来的家长才是真的难。

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