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满分公式之说明文

句子大全 2016-10-07 22:40:10
相关推荐

(两列两比,下分引举、作诠释、摹状貌)

1、列数字:准确具体。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最精确、科学、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说明对象),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加准确,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列图表:直观具体。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时需要列图表。

*用图标形式说明事物,更浅显、明了的突出事物特征,使人一目了然。

3、作比较:突出强调、易于理解,生动形象。

*把……和……进行比较,更鲜明突出事物特征。“……比……”

4、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5、下定义:表明事物的本质特点。

*用简明扼要科学的语言给……(对象)下定义,揭示了……(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使读者对……(对象)有明确的认识。“……是……,……叫做……”

6、分类别:层次分明、调理清晰。

*将(对象)分成了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从而达到条理清楚,准确说明的作用。“一种……另一种……”

7、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增强说服力。

8、举例子:真实具体、深入浅出。列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有代表性的例子。“例如、如”

9、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描写方法运用于说明文中。

10、作诠释:下定义要求完整,作诠释是通俗易懂的说明。

方法:

判断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及其什么特点

注:……打比方:把……比作……

作比较:把……和……作比较

举例子:举了……(概括例子)的例子

引资料:引用了……的资料

第二类、材料照应

用原文解释材料(已经连续中考了6年)

1、对材料进行分层

2、材料中的每一层意思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一个或者几个照应点(一般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3、原文找到的照应句结合材料来答题

新观点类:

1、对材料分层,提取关键词

2、在原文中找到材料关键词的照应点

3、排除照应点,综合分析次奥利奥补充解释原文现象

第三类、说明文语言类考题

一、词句能否删换?为什么?

(一)某词能不能删?为什么?

1、不能

2、结合全文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如果删了这个词会……(不能充分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4、所以不能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某两个词能否换?为什么?

1、不能

2、考虑词与其所在句子的搭配、考虑词与其所在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两词所在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两词所在句子与前后文内容的联系

3、如果互换则不能充分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4、所以不能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某句话能否删?为什么?

1、不能

2、承接上文……,与上文的逻辑关系、引出下文……,与下文的逻辑关系、上下文句的关系,过渡、因果、承接

3、如果删了则不能充分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4、所以不能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某两句能否换?为什么?

1、不能

2、A句与B句的内容相关、C句与D句的内容相关、B句与C句之间有承接、递进、过渡、因果、转折等关系

3、如果换了则不能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4、所以不能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词句段不能删换的理由

(一)某词不能删的理由:

1、这个词删了对后面句子有影响(失去句子成分、失去修饰词)导致语法、搭配、句意发生变化。

2、删了对前面的句子有影响(解释说明、补充照应)

3、这个词前后连接句子上有承接过渡作用

4、如果删掉,这个词就不能充分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某两个词不能换的理由:

1、考虑词与其所在句子的搭配

2、考虑词与其所在句子内容上的联系

3、两词所在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4、两词所在句子与前后文内容的联系

(三)某句不能删除的理由:

1、承接上文……,与上文的逻辑关系

2、引出下文……,与下文的逻辑关系

3、上下文句的关系,过渡、因果、承接

4、如果删去则不能充分说明被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四)某两句话不能互换位置的几个理由:ABCD

1、A句与B句的内容相关

2、C句与D句的内容相关

3、B句与C句之间有承接、递进、过渡、因果、转折等关系

4、如果互换则不能充分表现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所以不能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类、说明对象及特点

一、判断:

介绍事物哪些特点,哪些方法,哪些个角度来说明事物

二、类型及答题:

1、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直接在文中搜索(段首或者段尾)。

2、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注意:搜索题,做段落层次的划分,缩小搜索的范围,提高搜索的准确度

第五类、说明层次(制作过程、制作流程)

1、考虑已经给出的词组的规律:字数、相同词、关键词的位置等。

2、对所限定的段落进行分层。

3、提取每层关键词,按照规律进行组合后答题。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满分公式之记叙文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满分公式之议论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