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法官说“典”】朋友圈逞口舌之快惹官司 女子侵犯名誉权当场赔礼道歉……

句子大全 2016-10-01 10:40:15
相关推荐

原创 唐超颖、张秀灵 泉港法院

打开朋友圈,发现自己被“诽谤”

你会是什么反应?

今天,港法君结合名誉权的新旧法条变化

通过一起,为大家解读民法典

案情

回顾

今年4月底,小红(化名)在个人微信上发布了一条朋友圈,称泉州某公司因引发事故造成人命等内容。该公司发现后,认为这条朋友圈内容不属实且侵犯了公司的名誉并造成恶劣影响,遂诉至法院要求小红公开道歉、停止侵权并赔付其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双方到庭后,小红辩解当时自己只是心情不畅随意发朋友圈感慨一下,没有指名道姓,也没有恶意编造,且当天即删除该条朋友圈内容,未造成不良后果,公司的起诉没有依据。泉州某公司则认为,根据小红发布该条朋友圈的时间、内容和传播范围,结合小红的亲属与公司间的关系以及当时发生事故的情况,可以认定该条朋友圈指向的对象就是该公司,且发布内容与事实不符,导致公司名誉受到极大损害。

调解

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认真梳理案情,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组织释法,劝导理性诉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被告小红表示十分后悔自己的冲动行为,就其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不当言论当庭向原告泉州某公司赔礼致歉。

新旧法条对比(滑动查看)

法官说典

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新增对“名誉”的具体解释,明确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将其含义具体化,更直观、更好理解。本案中,被告小红朋友圈发布的不实内容对原告公司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其他社会成员对该公司产生不良评价,该行为构成名誉侵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此外,民法典扩大了对名誉权保护的期限,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请求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能够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名誉权。尤其是对名誉权的限制、合理核实义务的认定因素、媒体报道内容失实侵害名誉权的补救、作品侵害名誉权、信用评价和民事主体与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进行了明确规定,并首次通过名誉权的方式对民事主体的信用予以保护,这些新规定都将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法律调整作用。

法官在此提醒,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朋友圈作为网络平台,是公众表达话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载体,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表达话语的同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恪尽道德操守。如果使用了侮辱性言论贬损他人,不仅对他人造成影响,甚至还侵害了他人名誉权,行为构成侵权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唐超颖、张秀灵

编辑:林长鑫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泉港法院”

微信号 : qzqgfy0595

往期精选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原标题:《【法官说“典”】朋友圈逞口舌之快惹官司,女子侵犯名誉权当场赔礼道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