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男人好高贵!自己消费是理性 女人花钱就是任性?我呸

句子大全 2016-09-24 16:19:37
相关推荐

前段时间,脱口秀演员杨笠调侃了一番直男自信。

“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

最近,知名直男/奇葩大会辩手/某学院教授储殷,公开反击了她的言论。

“在你(女人)面前自信,用得着很特别吗?”

并且,他还借此回击了一番女性:

“你以为你真是小公主吗?这都是消费社会为了收割流量,编造出来的童话。”

然后他发出了迷惑一问:

“为什么没有人忽悠男性(消费)呢?”

并自己回答:

“因为男人在消费上更理性。你以为你是小公主,看不上普通的男人,实际上你不过就是被商业社会洗脑的韭菜。”

教授,认真的吗?

没有人忽悠男性消费?男人消费更加理性?女人是被洗脑的韭菜?

怎么能这么自信地说出这些话?

这就是世界中心的主角,满嘴至理名言的男人吗?

呵呵。

男人消费更理性,这都是几百年前的洗脑包了?

说起来,“被消费主义洗脑”这一污名,女性真的是承受了太久。

买买买,几乎成了女人的代名词。

由此,又引申出了更多污名——

拜金,虚荣,攀比,愚蠢……

但女性相比男性,真的消费起来更疯狂更不理性吗?

绝非如此。

今天,所长就来打破这个根深蒂固的偏见。

也顺便聊聊,到底谁才是“被消费主义洗脑”更深的那个。

所谓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工业大进步之后的产物。

如今物欲丰盛的时代,很多消费不再是单纯的购买行为,更像是一场“诱奸”。

人们的愉悦感和价值,都被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

我买,我才快乐,我才有价值。

如今消费的对象,也不再仅仅是物品,它更像是一个符号。

我们的日常,便包围着各种“符号”——

买了这双球鞋,你就是“潮人酷盖”;买了这个小众牌,你就有“个性灵魂”;买了这支电动牙刷,你就接近“品质生活”……

最后,消费已经定义了“我是谁”这个问题。

人们大都追求个性,想要证明自己与众不同。

但当下的消费,是在售卖各种符号。

然后又借助符号,实现不同人的身份识别,让人们得到了“自我实现”的感觉。

实际上,每个人原本就各不相同,不需要用符号来证明。

但广告创造焦虑,符号压制自我。

人们看似在寻找自己/追求个性,但早已被符号分类并同质化——

消费用泯灭差异的符号,塑造了所谓“个性”。

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收割中,谁才是最茁壮的韭菜?

来,盘它——

男人真的比女人消费更少吗?

经典偏见,女人更爱买东西,马云都是赚女人钱。

主要攻击领域:化妆品,衣服,奢饰品三类。

但事实上,网购开支性别比例,男性一直远超女性。

IAB中国

并且根据卡卡贷大数据统计:

超前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以年轻男性为主,比例高达72.8%——

换言之,花呗/白条等典型消费主义“诱奸”行为,受害者绝大多数是男性。

所以消费这件事,男性比女性不理智多多多多多多多多了。

女性热衷于购买化妆品,的确是性别特色。

但女性更爱买衣服,绝对是假象。

服饰消费数额比例上,男女大致相等,女性多集中于时装,男性多是运动服饰。

其中,另一个典型消费主义陷阱——潮牌消费(“文化符号”),男性更是大幅领先女性。

还有奢侈品。

长久以来,也被认为是女性拜金/没脑子的标志。

但据《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值钱的50大品牌显示:

以男性为主打的高端品牌有33个。

《中国奢侈品网络消费白皮书》也有报告称:

奢侈品消费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6%。

谁才是被消费主义洗脑更深的“蠢人”呢?

是男人啊!

并且,这只是男性消费主义的冰山一角…

男性消费主义洗脑大赏

曾有这样一张图广为流传:

男人:呵呵,瞧不起谁呢?

带有男性特色的消费符号商品,多如牛毛。

经典三件套:香烟白酒壮阳药。

2017年国内烟草销售额,17305亿。

其中95%为男性贡献,16439亿。

2017年,国内酒类市场销售额约8000亿。

其中,男性贡献约80%,6400亿。

还有保健品。

中国的广义保健品行业年销售额,也在5000亿左右。

其中,约一半是补肾壮阳类性保健品。

而2017年,国内化妆品累计消费2514亿元。

男性仅是消费壮阳药这一项,数额就追上了化妆品。

部分男人可能急了:

烟酒壮阳药,怎么能和化妆品一样呢?那是男人的社交需求。

刚需,刚需!

懂了。

男人消费抽烟喝酒,那就是刚需;女人消费买个口红,那就是被洗脑

双标得可以。

除此之外,还有“成功男人形象”的消费主义洗脑。

名表,汽车,皮带,钱包,文玩,普洱茶。

深谙个中之道者,是商人杜国楹。

2009年,他创办E人E本平板。

皮革,大屏,手写笔,成功男人的标志!

于是累计销量16亿,净赚7亿:

2015年,他又搞出8848手机。

皮革,大屏,手写笔,成功男人的标志!

于是攻占男性高端手机市场,2年圈钱20亿。

还有2018年的小罐普洱茶:

号称全部由8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成功男人的标志!

年营收20亿:

虽然8位大师,一年是怎么手工制出20亿茶叶的,咱也不是很懂。

但不懂也别问。

还有几万块一对的铁核桃:

几万块一支的紫砂壶:

贵吗?不贵啊!

我们男人是被消费主义洗脑了?你瞎说!

我们那是“文化”!文化,懂不得啦?

懂了懂了。

女人消费买包是败家,男人消费买壶是文化

当然,或许很多年轻男人又不服了。

什么8848小罐茶,那都是骗中年暴发户的。

我们理性的年轻男人才不会交智商税!

呵呵。

消费主义盯上的是所有群体。

你不爱成功,爱潮流户外?

那就给你潮牌,篮球鞋,相机镜头,摩托车。

你什么都不爱,就想宅在家里?

那就给你显卡,游戏,耳机,鼠标键盘。

仅网游氪金市场,2018年就达到了2500亿规模,同样追上化妆品。

当然,男人嘴里,这些都是“爱好”。

都是“男人至死是少年”的象征。

总之,男人很“理性”。

即使花钱,那也是刚需,是文化,是爱好。

而女人花钱,那你。一。定。是。被。洗。脑。了!

很多男人,还特别喜欢嘲讽化妆品/护肤品成本低。

女人一买。

那就是太好骗了,是交智商税。

但一包烟,一瓶酒,一双鞋,一罐茶,成本又有多高呢?

有人或许又要问了:

那为什么如今市场上,好像针对女性的广告更多?不就代表着女人钱更好赚?不不不。

那是因为针对男性的消费洗脑,早已根深蒂固渗透到方方面面。

电子产品计划报废,汽车恐惧心理,电影人物形象消费……这些都是早年专门针对男性的消费主义策略。

男人早已到了“自我洗脑然后消费”的境界。

拿香烟举例,史上针对男性最成功的营销之一。

广告没有被禁止前,抽烟被宣传为西部硬汉,战场英雄,招女生喜欢等等符号。

广告禁止后,香烟又借用电影/图书等,继续开发各种“香烟符号”

哥抽的不是烟,是:

寂寞,孤独,冷漠,帅气,硬汉,霸道,性感,忧郁,文艺,苦闷……

几乎囊括所有符号,香烟的洗脑可见一斑。

如今针对女性的消费主义,只是后进生而已。开发至今,也无非就是化妆品+包包两样。

并且,女性消费,大都还算是在投资自己。

男人呢?

男人则大都消费给了虚空。

比如赌博,一个每年远不止万亿的庞大市场。澳门赌场,网络赌球赌游戏,农村牌场麻将……个个红红火火。

多少一掷千金,倾家荡产的,他们得到了啥?

至于烟酒,更是除了伤害自己啥也没落着。“女人消费至少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男人消费甚至让自己更烂。”

到底谁中毒更深,一目了然。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储殷教授和一众直男。

你们到底有什么底气,一直骂女性是“被洗脑的韭菜”?真就当自己是什么都懂,掌握“一切解释权”的宇宙中心?

我看最可悲的是被洗脑还不自知的你们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