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2015福建公务员面试热点:农村大学生“没脸回家”问题

句子大全 2016-09-18 13:54:37
相关推荐

> > > > >

2015-06-24 10:06:21 在线咨询

【热点背景】

每年春节,在外漂泊的亿万年轻人都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 回家 既让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 没脸回家 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感受。这种心态需要关注。

通过现有报道和调查数据来看,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有成为社会 夹心层 的趋势。据中国社科院2013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分析,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失业率达30.5%。农村大学毕业生 夹心层 特征主要表现为,他们在就业上面临 高不成、低不就 的窘境,在生活中同时面临在城市立足难和家庭期望压力下难以返乡的两难。他们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处于尴尬地位:这一群体有强烈的摆脱社会下层的动力,但又难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模拟题目】

每到春节临近,在外漂泊的人人们都开始踏上回家的旅程,而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既想回家又觉得 没脸回家 ,对于 没脸回家 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中公分析】

农村大学生的问题确实由来已久,从人大代表提议取消农村学生上大学起就引发了大家的广泛热议,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返回家乡,导致农村大学生的培养并不能很好地带动和改变农村落后的现状,与此同时农村大学生在城市里也缺乏相应的竞争力,很难彻底融入整个城市,最终成为一类尴尬的群体。而农村的落后和大学生的不愿意返乡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问题对于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有不利的影响,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打破农村发展的坚冰,使得农村大学生和农村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题目解析】

本题属于智能性问题中时政类题目中的现象类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思路】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落实观点。

【参考答案】

农村大学生 没脸回家 的问题反映出了大学生既不愿回到艰苦的农村,又难以在城市立足的尴尬局面。体现了我们在新农村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农村大学生本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有力武器,但是现实却是很多大学生宁愿窝居在城市中也不愿回家乡发展,这种现象对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使得农村很难得到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受限于学历等原因在城市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竞争力,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对国家和政府而言,不仅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也不利于国家共同富裕的初衷和均衡发展理念的落实。

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回到家乡发展,甘愿在城市蚁居,成为一群尴尬的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氛围一致认为在在城市才有发展,有出息,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父母及其父老乡亲都对大学生留在城里发展抱有极大的希望,给了大学生很大的压力。

其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里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社会资源,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回到乡村。

,农村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在家乡很难学以所用,很难找到自己发展的平台。

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农村大学生成为了 没脸回家 的一群人,大学生不回家和城乡二元结构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必须依靠政府主动打破坚冰。

第一,加强社会宣传,打破人们对农村的偏见,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成果及前景,学校也应引导大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投身到农村的建设事业中。

第二,完善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倾斜,出台更多的惠民政策,尤其是对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流入农村的各种鼓励性政策,使得大学生更愿意返乡发展。

第三,搭建大学生发展平台,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和工农业等的投入和规划,利用好大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更好地提高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质量,也为大学生的发展和价值体现提供更优良的条件。

只有政府主动采取措施,才能更好的鼓励农村大学生的人才流动。这样不仅可以消除, 没脸回家 的农村大学生这群尴尬群体,更能够有力的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打破城乡二元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打好基础。

更多请关注

推荐阅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