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读完《飘》我才明白 为什么在爱情里任性的女人 没有好的结局

句子大全 2016-09-11 16:07:18
相关推荐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插图:电影《乱世佳人》剧照

《飘》作品简介:

长篇小说《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南方塔拉庄园农场主的大女儿——斯佳丽的爱情纠葛和在战争中逆风翻盘,最终从一个任性骄傲的大小姐,变成时代浪潮中的女强人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诸多经典的人物影响,无论是女主人公斯佳丽。玫兰妮,还是男主人公白瑞德和艾希礼等,都可圈可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影响,他们之间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启发。

该小说于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多年过去,依旧是很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作品。

玛格丽特的长篇小说《飘》,在末尾处给我们留下了悬念:瑞德因为攒够失望而离开,斯佳丽说“明天我会想办法把他追回来,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而后选择回去塔拉庄园。

我们都不确定,明天的斯佳丽,能否真的将他追回来,但这恰恰是作者玛格丽特的高明之处,她在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有完美的结局,人生不存在完美,只存在不断向完美靠近。

瑞德最后离开,是斯佳丽一直任性、一直不懂得珍惜的结果。成年后再来看,会觉得他们分开并不意外。因为在爱情里,不存在一方永远任性,另一方永远包容。

如果付出得不到回应,谁都会累的,即便那个人依然爱着。但即便这样,依旧有很多读者意难平:或心疼瑞德,或为斯佳丽的遭遇感到痛心,或为两人分开,感到深深地遗憾。

故事最后,瑞德离开了斯佳丽,选择远走高飞,可能回去与家人和解。

斯佳丽从幻想中走出来,对艾希礼非常失望,失去了最好的姐妹玫兰妮,也弄丢了真心爱自己的瑞德。

年少时读这部作品,为这对乱世佳人的结局鸣不平,可成年以后再去审视瑞德与斯佳丽这段感情,我释然了,或者说理解了成年人的爱情。

甚至觉得瑞德的决定是正确的,正是他的离开,斯佳丽才真正开始成长,开始懂得爱与被爱。

与瑞德相遇、相识到成为夫妻的这些年,斯佳丽从来都是被给予的那一方。瑞德对斯佳丽总是试图做得好一点,更好一点,尽可能地满足斯佳丽的所有期望。

瑞德因为爱得太深太投入,以至于忽略了自己已经默默付出了多少,而且每一次倾囊付出,换回的都是无尽的失望。斯佳丽并未因此动容过,更没有因为瑞德这些作为,去减少对阿希礼的爱。

斯佳丽眼里只有艾希礼,从来不肯给瑞德半点位置。

确实,斯佳丽是任性的、自我的,无论这种任性和自我源于什么,都是斯佳丽身上躲不掉的标签。任性本身没有绝对的错误,每个人都有自我、任性的一面,关键在于这种任性使用的尺度。

凡事有度,知止未上,任性过了度,自我超了标,就会将自己彻底囚禁在欲望的牢笼里。很容易就会沉迷至此,无法自拔。

斯佳丽直到瑞德决定离开时,还在像个孩子似的撒娇,一遍又一遍地追问“真的不爱我了吗”,尝试将心中的委屈表现出来,好让瑞德心软。

可是终究无济于事,瑞德早就把自己解脱了,跳出了无限包容和供养斯佳丽的那个笼子,他要去为自己活了。

斯佳丽以为的世界,是所有爱她的人都要围着她转,可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谁能真的不为自己活着呢?谁会永远包容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呢?所有人都是艰难维生,没有谁拯救谁的义务,你自然也没有被别人无限包容的权利。

当然,你可以继续无极限的任性下去,只是,最后的结果不会因为你哭一场,就会有任何改变。

回头细数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被这世界不断教会、给予和付出的过程。没有人可以一直任性,更没有谁会永远包容,每一点付出都配比着一分得到,你必须学会适度任性,独自长大。

斯佳丽是可怜的,生活的遭遇根本没有给她成长的机会,也没有太多选择供她任性和放肆,从没有人和她讲过“这样做是不对的”,甚至身边人的宽容体贴,又在另一方面助长了斯佳丽的任性。

但没有任何一种成长,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斯佳丽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给过她选择,而在感情上,她却过于恃宠而骄。

如果她能早点认清自己,早点看清身边的人,或许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

斯佳丽习惯了任性,总会被无限包容——被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

斯佳丽出生于南方塔拉庄园的农场主家庭,是家里的千金大小姐。因为性格与父亲相似,深得他的宠爱和包容,斯佳丽也总是与父亲互相包庇,保守彼此的秘密。

在母亲身边时,斯佳丽虽然不信仰她那套妇女纲常,也不喜欢那些旧文明制度下的虚伪面孔,但还是会在母亲眼皮底下对礼教毕恭毕敬。

斯佳丽为第一任丈夫查尔斯守丧期间,心情抑郁,母亲会关切地跑来问,想方设法转移斯佳丽的注意力。甚至为了让女儿开心,把她送去亚特兰大的姑妈家散心。

斯佳丽一直不喜欢玫兰妮,甚至曾将她视为“情敌”,毕竟她嫁给了自己一直喜欢的男人——艾希礼。

但玫兰妮对这一切完全不知,还非常欣赏斯佳丽与众不同的个性,喜欢她身上洋溢的青春和热情之气。

在亚特兰大时,玫兰妮始终尽心照顾着斯佳丽,怕她因丧事难过,总是帮忙转移注意力,答应她去做想做的事。包括每天坐上瑞德的马车出门,欢快地参加舞会。

玫兰妮想,只要斯佳丽快乐就好。

人们多次在玫兰妮耳边传言,说斯佳丽与艾希礼关系不正常的时候,玫兰妮从不在意,也不曾拿这些言论质问斯佳丽,因为她相信斯佳丽,更相信自己的丈夫。

无论是战争危亡的时候,还是和平的新文明时代,玫兰妮都坚定地站在斯佳丽这边,陪着她,支持她,甚至受她鼓舞,被斯佳丽身上不灭的热情深深打动。

在玫兰妮心里,斯佳丽是自己心甘情愿宠爱着的姐妹,她愿意成为斯佳丽的后盾。

从年少时被父母宠爱,到遇见玫兰妮这样的姐妹,甚至还有每个对她示好的男人,可以说斯佳丽一路都是被宠爱着长大的。

而被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的,所以她从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知道自己沉浸在了对艾希礼的幻想中,也没有人去戳破她的幻想。

她任性,是因为被爱着;她不曾幸福,是因为没有人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斯佳丽身后空无一人,她能依靠的只有时间。

瑞德习惯了保护斯佳丽,以至于忘了底线——主动去爱的人总是卑微的

瑞德自从在十二棵橡树庄园与斯佳丽的初次相遇,就被这个特立独行的姑娘深深吸引了。那天还碰巧撞见斯佳丽对艾希礼的深情告白,但不幸她被拒绝了,瑞德还上前挑衅斯佳丽的耐心,其实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在斯佳丽心中刻下印象。

亚特兰大的募捐舞会上,他们又相遇了,瑞德一眼看穿了斯佳丽想要跳舞的小心思,于是高调邀请她。给了斯佳丽一个完美的台阶,实现她跳舞的愿望,两个人一连跳个痛快,全然不顾旁人怎么看。

此后,瑞德经常到斯佳丽的姑妈家,就为了等斯佳丽下楼,带她去参加各种社交舞会,这些正是斯佳丽的愿望,瑞德全都帮她实现了。

斯佳丽每天开心地游走于多场舞会,与众多男人眉来眼去,看到他们为自己折服,斯佳丽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仿佛自己不再是寡妇,而是跟婚前一样,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年轻姑娘。

为了保护斯佳丽,瑞德总是默默关注着她的行踪,在她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

后来终于如愿和斯佳丽结婚,瑞德为了补偿斯佳丽战乱时期受过的苦,一个人扛过的痛,把最好的都留给她。让斯佳丽尽情享用,不必再担心遭遇贫穷,不必再挨饿受冻。

甚至答应斯佳丽,婚后继续经营木材厂的要求。瑞德明明知道,斯佳丽留下木材厂是为了与艾希礼继续往来,但因为足够爱她,这些也都忍下了。

瑞德万万没想到,这一忍就是很多年。他一直在等,等斯佳丽回头,但还是没能等到她回头看自己一眼,像看艾希礼那样,看自己一眼。

女儿邦尼的出生原本给了瑞德莫大的希望,可命运不公,夺走了邦尼的生命。

瑞德为自己多年的宠爱和忍让频繁买单,他抑郁了,在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里,瑞德再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因为爱得太深,以至于迷失了自己,他为斯佳丽丢过尊严,放下过身段,与自己斗争过无数次,但最后还是没能赢过现实。就像艾希礼把自己困在旧文明的牢笼中一样,瑞德把自己逼进了爱的漩涡里。

宠爱过度,失了底线,这是瑞德的症结所在。

斯佳丽习惯了被周围人无限地包容和体贴,习惯了做大家的小孩子,以为出事了撒撒娇就能换来谅解。但其他人也要生活,他们在宠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也很累。

比如瑞德,累了就清醒了,清醒了就离开了。

在被宠爱的过程中,斯佳丽更加执迷不悟,缺乏了审视自己的过程,也缺乏了对身边人清醒的认知。她不了解艾希礼,更不了解瑞德,所以爱错了人,也丢了爱人。

没有哪一段失败的婚姻是毫无理由的,斯佳丽的任性和自私,赶走了瑞德。瑞德掉进了自己画好的漩涡,爱在他们身上,变成了自我囚禁。

玫兰妮去世了,瑞德离开了,艾希礼崩溃了,斯佳丽才走出自己的幻想,重新看看自己,看看身边人,退出那个一直被宠爱着的、极其自我的世界。也自此扔掉那些不顾一切的任性,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在爱情里,没有谁可以一直任性,也没有人能够永远包容。

这是瑞德用离开告诉斯佳丽的道理,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会用离开的方式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呢?

END

今日话题:

你们觉得瑞德最后离开,是对的吗?

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