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相聚渭水之南 共话发展新时代

句子大全 2016-09-05 17:10:36
相关推荐

人民网渭南5月21日电(记者 吴超)一个又一个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铺开,一浪高过一浪的建设热情正在蓬勃兴起,在辽阔的关中平原东部,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山水园林城市正在上演着一场场“砥砺前行”的精彩故事。

5月21日,“感知四十年 共筑新渭南”2018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在渭南启动。在当天的媒体座谈会上,来自中、省、市的30余家网络媒体编辑记者和渭南市文旅、发改、城建等部门的干部共聚一堂,共话渭南改革开放40年的精彩故事。

产业结构优化释放发展新动能

4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渭南也走过了如火如荼的光辉历程。渭南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78年到2017年,渭南全市GDP由10.88亿元增加到1656.62亿元,增长了152倍,翻了七番多,年均增长10.45%。人均GDP由261元增加到30808元,增长了118倍,翻了六番多,年均增长9.97%……经济总量速度位列全省第五。”说起这一组数据,渭南市发改委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张宏升充满自信。

经济体量的增长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作为总经济师,张宏升认为数据是检验发展的重要标准,“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3.3:34.6:22.1调整为2017年的13.9:47:39.1,一产比重下降了29.4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12.4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一二三’ 优化为‘ 二三一’,摆脱了以农为主的产业格局。”

渭水滔滔,见证渭南40年改革巨变;红旗闪耀,渭华起义精神历久弥新。

40年来,渭南充分发扬“华山风骨、渭水襟怀”的渭南精神,自我加压、敢于争先,勇立潮头改革创新。

改革巨变离不开渭南市发改委的努力。作为全市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渭南市积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渭南市还存在着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投资结构不优,传统产业转型压力较大,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发展不快等困难和问题。

2018年,渭南市产业转型升级将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聚力“三地一中心”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农业提升、旅游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全市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是渭南市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年,渭南市发改委将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影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痛点”和“堵点”,以深化改革、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创新机制、监测评价、专项督查、重点整顿、强化问责为手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渭南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突出问题。

“哪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就能让商稳起来、活起来,营造尊重企业、广大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强化服务意识、坚决杜绝懒政行为。下一步我们将审批时间缩短一半,做到不出屋不出门,最多跑一次的办事效率。”张宏升说。

亿元基金推动旅游产业增效提质

渭南史称“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渭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古代遗迹和文物瑰宝。

渭南作为人文历史厚重、山水资源独特的旅游城市,多年来面临华山“一枝独秀”、城市知名度不高、旅游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引爆旅游发展的IP。作为旅游主管单位,渭南旅游产业的这些短板将如何补齐?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习黎光有他的见解。

“渭南拥有帝王陵墓12座,以字之源、诗之源、酒之源、史之源、乐之源而闻名遐迩。三河汇流、岳渎相望、气象万千。旅游资源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厚条件。”习黎光说。

“旅游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且收益较慢,渭南一山独大的局面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华山作为渭南最亮的一张旅游名片,我们必须依托大山资源,辐射带动周边旅游景区”,习黎光表示,为发展旅游从产业,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顶层设计,强力推进,指导我市旅游业跨入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近年来,渭南市旅游行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旅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持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挖掘旅游资源,加快项目建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5%以上,已经成为渭南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客5330万人次,同比增长30.3%;旅游综合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31.9%。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旅游经济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我们将充分利用西安渭南发展一体化和关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契机,深化与西安和关中城市的旅游合作,开创热点旅游城市互动联动发展模式。以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优化整合资源,完善要素配置,创新旅游业态,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等融合发展 。”习黎光对于渭南的大旅游建设有着他的规划。

文明创建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它是维系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宝,没有了文明所倡导的社会准则,社会公共管理将陷入艰难境地。创建文明城市正是利用文明服务生活的重要举措。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彰显着一座城市的人文风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为了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建设一个更加富裕美丽、更加靓丽幸福的新渭南,这既是渭南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500多万渭南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坚持任务不实不放过、责任不明不放过、工作不力不放过、相互推诿不放过、丢分失分不放过的“五不放过”要求,从严抓好督查巡查,以制度管人管事,有力促进了创建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开展。”渭南市创建办党支部副书记肖天佑说。

自2005年开始,渭南市充分发扬“华山风骨、渭水襟怀”的渭南精神,始终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经过不懈努力,先后于2008年、2011年获得省级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顺利通过第一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以新思维适应新常态,以新举措应对新形势,渭南市厚积薄发,奔跑在路上。

今年是创建的关键年,我们要高标准、严要求,要紧盯重点补齐短板,以“政务高效、法治公正、市场诚信、文化繁荣、生活便利、社会稳定、生态文明、人民幸福”为的总目标,我们按照“第一年打牢基础、第二年再上台阶、第三年全力冲刺”的思路,高点谋划、高标管理,分段实施、梯次推进,通过三年努力,确保在2020年顺利通过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审,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我们将始终秉承“创建为民、创建靠民、成果民享”的思想,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两大抓手,以“势在必得”的政治担当,锲而不舍、一以贯之的抓好创建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渭南。 ” 肖天佑说。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今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渭南市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的发展机遇,成为除了西安以外的一个次核心城市。顺势而为谋发展,渭南市以奋力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为目标,全力谱写追赶超越的时代新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