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这句话是假话”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

句子大全 2016-08-23 17:12:06
相关推荐

“真”到底是什么?历史上有长期的争辩。

我看了很多哲学专业书,都没有说清。

如果你狂妄到认为自己能说得清,那么给你几分钟,请判断一下,下面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

好了,你如果逻辑清楚的话,一定已经被绕晕了。

这就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自从公元前6世纪被古希腊学者提出来,该悖论就难倒了所有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注意,是所有的!但凡是搞逻辑的,都把它当一个埋着雷的大坑,小心翼翼地绕开它而不敢多提。

罗素也曾经挑战过这个悖论,悻悻然无果。不过他把该悖论改变成了一个著名的“理发师悖论”版本:

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

如果你仔细分析过,会发现只有两种情况:不给自己刮,或者给自己刮。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矛盾。因此这个问题也是无解的。

逻辑学家怎么能容忍无解的问题存在呢?

终于,天才的塔尔斯基蹦出来了。

塔尔斯基

(二)塔尔斯基的武器

早在古希腊时期,全能的亚里士多德就在《形而上学》中论述过真:“说非者是,或是者非,即为假,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

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有点绕,为了清晰起见,现在用方括号来表示事实:[事实],用圆括号来表示语句:(语句),则刚才的论述是这样:

说[非者](是),或[是者](非),即为假,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

可见,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论,在现代哲学家看来就是符合论:语句的真就是语句能否符合现实。

塔尔斯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表述不够精确。他分析:谓词“真的”内涵丰富,有时用于判断、信念,有时用于句子,有时用于命题,等等。于是他独辟蹊径,将“真”局限于句子。

塔尔斯基举了个例子。句子“雪是白的”在什么时候为真?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事实上雪是白的,那么句子“雪是白的”为真。写成条件句:

句子“雪是白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注意,该句子左边是带引号的,右边不带引号。

用字母P代替任一句子,用字母X代替该句子的名称。于是形成了T等式:

这就是塔哥理论的最核心武器。

(三)悖论的解决

下面考察著名的“说谎者悖论”。

设这句话的名称为S,即:

由于在()中,“这句话”是在自指这句话的名称,即S,故该句等于说:S是假话。

对这句话建立T等式:

再将(1)代入(2),得到

看!悖论终于显形,这里出现了矛盾。

总结

塔尔斯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语言是分层次的,我们过去以来混淆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因此导致了混乱的发生。

元语言的理念彻底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塔尔斯基的理论也被誉为20世纪逻辑学的三大成果之一。

这个理论也是鸭梨大学入门教学内容之一。

你可能会疑惑:这么简单一个破公式,就三大成就之一了?当然不止,这只是塔哥的小试牛刀,还有更精彩的。今天先说到这,我们下次有时间再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