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寿县古城墙 千年守护寿春古城

句子大全 2016-08-18 07:55:10
相关推荐

内容摘要:安徽省寿县古城的古城墙,不似南京明城墙的雄浑大气,也没有西安城墙的辉煌厚重,而是以精巧别致的身躯,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守护着寿春古城中的人民免受洪水和战争的侵扰。寿县古城背靠八公山主峰,正面则朝向瓦埠湖,东南两面有护城河,城北临淝水,城西连西湖,这使得寿县古城“恃水而固”,但也“以水为患”,同时赋予了寿县古城墙兼具军事防御和抵御洪水的双重使命。城墙外还建有内口紧贴城墙外壁、外边濒临护城河石岸的御水泊岸,为整个城墙增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排除了护城濠水及洪水对城墙根基的损害。在寿县明清城墙暨安丰塘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曾提出,寿县古城的排水设施比较独特,如何科学地解释上述水利设施工作原理,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田野考古工作。

关键词:洪水;寿县古城墙;城门;防御;城址;文物保护;研究;排水设施;淮河;寿县文物

作者简介:

安徽省寿县古城的古城墙,不似南京明城墙的雄浑大气,也没有西安城墙的辉煌厚重,而是以精巧别致的身躯,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守护着寿春古城中的人民免受洪水和战争的侵扰。它周长7147米,墙高8.33米,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州一级的城墙。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寿春古城,曾为楚国都城。寿县古城墙,既是楚都城址宫城范围的重要依据,也是战国以后寿春城城址演变的重要线索。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这座古城,探访寿县古城墙的保护现状。

兼具防洪和防御功能

每次来到寿县,都会经过一道古城门,这是这座小县城唯一一道通行机动车的城门——南门。记者从南门口出发,沿着城墙外的马道向西走去,在接近马面处,一段尤为古老的古城墙映入眼帘。据寿县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寿县现存城墙最早应为南宋嘉定七年至嘉定十年(1214—1217)之间修建,但在元末遭到战火破坏,后于明、清两代不断修整、加固而成为现在的模样。眼前这一段古城墙的具体修建时间尚待考证。

记者看到,此处城墙有的地方是用大块的条石构筑,有的则由小块的城墙砖拼凑而成。由于年代久远,外墙已有多处破损,残缺不全的墙砖似乎在静悄悄地诉说着岁月沧桑。绿意盎然的杂草则在城墙根处织起了一道绿色的花边,还攀上城墙的雉堞(又称垛墙),仿佛想把它装点得更美丽一些。

自然环境的不同造就各地文化的差异,也使得各地的建筑结构有着自身特色。寿县古城背靠八公山主峰,正面则朝向瓦埠湖,东南两面有护城河,城北临淝水,城西连西湖,这使得寿县古城“恃水而固”,但也“以水为患”,同时赋予了寿县古城墙兼具军事防御和抵御洪水的双重使命。

寿县古城墙略呈方形,转角处为弧形,这种形状可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力;城墙高度与淮河干流上的“咽喉”——“淮河第一峡”凤台县硖山口孤山洼的最高水位相对应;城墙外墙以青石铺基、青砖砌墙,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皆以糯米汁和石灰作为黏合剂,具有极强的黏合和防渗漏功能;其“外直内坡”的形制既有利于防御者迅速登城,也可以增强城墙抵御洪水的能力。

城开四门,均有瓮城,东北西三座瓮城门都与主城门错位,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在军事防御上延长敌军突破瓮城的时间,在防洪上也能大大减轻洪水对主城门的冲击力;城内西北、东北各有一排水涵洞,主要作用是及时排出城内积水,以保城内安全;城墙外还建有内口紧贴城墙外壁、外边濒临护城河石岸的御水泊岸,为整个城墙增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排除了护城濠水及洪水对城墙根基的损害。

历史上淮河泛滥,经常危及古城安全,古城墙以及相关的排水设施是古城人民与洪水抗争的智慧结晶,至今仍发挥作用。题匾和坝名也多反映着古城人民对战胜水患、祈求平安的愿望和信心,如寿县古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名为“宾阳”、“通淝”、“定湖”、“靖淮”,均有河流畅通、勿生水灾、祈求平安之意;北门内城门额题为“圵门”,意为在高处以土筑成的门,寓意是寿县城门永远在水之上;两古涵月坝上题名为“崇墉障流”、“金汤巩固”,分别意为高大的城墙阻挡汹涌的洪水,如金城汤池般坚实的城墙坚不可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