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李继民:通货膨胀压力并非杞人忧天

句子大全 2016-08-16 09:00:59
相关推荐

通胀压力下的中国经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实现了7.7%的GDP增幅,从一季度的6.1%到二季度的7.9%再到三季度的8.9%,经济回暖的态势已经明显,这说明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在逐步显现。

但从物价指数传递的信号来看,通货膨胀的迹象也较为明显,虽然前三季度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仍然为下降的格局,降幅分别为1.1%和6.5%,但是降幅正在逐月收窄,更能说明变化趋势的环比数据则双双由降转升,其中CPI在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后,8、9月份环比分别上涨0.5%和0.4%;PPI环比则已经连续6个月上涨,且上涨速度明显快于CPI。

考虑到去年的物价指数峰值在8月份,今年四季度CPI和PPI同比都将分别“转正”也几乎成为定局。再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则更能说明通货膨胀压力并非杞人忧天。截止今年9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达29.3%,货币供应量(M1)的增幅则更是高达29.5%,超过同期GDP增幅二十余个百分点,为历年来少见。天量的货币供应量之所以并未造成立竿见影的通货膨胀,是由于中国已经颇具规模的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等资产市场吸纳了相当一部分流动性,这可以从今年以来股市和楼市的剧烈上涨中得到印证,萧条年景中的牛市其实是宏观经济政策一手促成的。

然而如果任由其发展,资产价格的上涨传递到一般商品的价格上涨,往往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如果资产价格泡沫化严重,一旦出现资产泡沫破裂,则后果相当严重,二十世纪以来的经济危机无一不是从资产泡沫破裂开始的。

虽然今年我国“保八”的任务将能轻松实现,但现在断言我国的经济已经处于V形反转的通道上,可能为时尚早,因为前期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可能会逐步减弱,而支撑经济自我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锐减的外贸出口既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如初,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以自发性的内需来填补。

因此在保增长和保就业的既定目标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只是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但由于上半年巨量的信贷投放,造成了普遍的通货膨胀预期和资产价格膨胀,已经为接下来的宏观经济设置了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使得未来的三、四个季度内,决策者必须小心翼翼地寻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资产价格膨胀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微妙平衡。既然经济增长是不容妥协的政策目标,那么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也是我们必须要接受和容忍的。(特约评论员:李继民 经济学博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