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孩子说话不算数 长大也会出尔反尔?不一定

句子大全 2016-07-26 08:28:02
相关推荐

很多三四岁孩子的家长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说话不算数,本来答应你的事,却出尔反尔,比如孩子答应好好,只玩一次的游戏或看一集的卡通,但实际上却玩了三、四次或多看了几集了也不肯罢休。强制关掉,孩子就开始大哭大闹,让家长恼火却毫无办法。

家长群里有的宝妈可吓坏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成人社会,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可是很不好的品行,一般这样的人很难有大的发展,甚至慢慢的会被孤立。很多宝妈担心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也会满嘴跑火车,不受人欢迎,所以心急如焚,也是人之常情。

那么,孩子这种行为真的会带入成人世界吗?其实大可不必担心。

解决问题要寻根,孩子到底为啥说话不算数?

小孩子说话不算数跟大人出尔反尔不可相提并论,这要从他们这种行为的原因来探究。

一般来说,小孩说不不算数,都逃不出这几个原因:

其一,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的映射。这个很好解释,三四岁的小孩几乎都在模仿父母行为。父母看书他看书,父母玩手机,他也要玩手机,父母说话不算数,自然孩子也会这样。比如,你本来答应孩子周末去动物园,但因为自己睡过了,就不去了,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可以这样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惯性。所以说,上梁不需正,父母一定要尽力兑现对孩子的诺言。

其二,孩子不是出于自愿而作出的承诺。还用文章开头的例子来讲,孩子本来说玩两次的游戏,但家长说不行,只能玩一次,如果孩子不答应,就不给曲奇吃。孩子一想,我还是先混过去再说吧,这样曲奇也有,游戏也能玩。这其实是家长强迫孩子做出的承诺,他不是出于自愿,总会找补回来。我们成人世界也有城下之盟,如果你被人顶着刀子做出了承诺,那不兑现也情有可原。

第三,三四岁的孩子说话不算事是自然规律,其实不必大惊小怪。你可能不知道,说话算不算数,是道德修养,不是我们人这种生物的本能,如果没有人类社会,可能就很少有人会说话算数,甚至这个问题压根也不存在。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来看小孩的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他们并不了解社会规则,也不明白说话不算数这个行为,长期来看的收益是负EV的。所以,他们选择当前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就很能说通了。随着孩子进入学校,进入成人社会体系,心智正常的孩子会逐渐习得一诺千金的品质,这无需家长担心。

虽然,孩子说话不算数有自然规律的原因,但我们绝不能放任自流,三四岁的年龄,也是孩子形成优秀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帮助孩子逐渐摆脱这种习惯。

言传身教也要,科学方法也要

孔子讲,“有德者必有言”,“言而有信”,又说,“言出信,行笃敬”,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行为最好的模范,在言而有信这件事上,父母必须做好,孩子才不会说话不算数。

但这里面有两个小问题,解决好了,父母才能做好。第一,父母千万别在孩子“威逼利诱”下,做出自己很难达到的承诺。第二,父母一旦做出力所能及的承诺,就要克服一切客观限制,努力兑现承诺。比如,答应孩子去动物园,但因为周末加班,实在无法兑现,这时要想解决办法,可行的办法有让孩子姑姑带着去,或跟孩子介绍背景,商讨换成下周去。

言传身教之外,科学的应对手段也是很必要的。

首先,不能用成人视角逼孩子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你让三四岁的宝宝答应你一周学会100个英语单词,这显然是无理要求,孩子因为不了解这里面的困难程度,很可能就答应了,其结果必然是言而无信。例子可能有点儿极端,但道理如此,我们千万要让孩子“量力而行”的做出承诺。

其次,要让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感受一下说话出尔反尔带来的后果和滋味。

比如答应孩子下午可以玩一个小时平板游戏,但到了下午,我们就故意不给他玩,这时,孩子必定小宇宙爆发,父母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这种感受不好吧?不守信用,会给别人带来多么差的心理感受。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有了共情能力。

其他的,比如讲古代寓言故事,读关于诚信的绘本,也是潜移默化的好手段。总之,只要父母重视,按照科学方法来对待,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一定会成为“言必信,行必果”的优秀孩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