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见招拆招 聪明的教师都这样跟家长“打交道”

句子大全 2016-07-01 21:57:36
相关推荐

情境一:

开家长会前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也对每个孩子的表现都进行了小结,打算以书面形式向家长汇报。结果开会当天,老师提前半小时赶到教室,准时到场的家长却寥寥无几,超过约定时间十来分钟后,才有家长陆续到达。来的家长还不到一半,已经到场的家长等得有些不耐烦,自己明明半个月前就告知学生开家长会的时间。望着摆在面前的一大摞资料,老师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情境二:

学生放学回家跟家长说:“帮忙找些木头和泡沫,老师让自己制作教具。”家长听后满腹牢骚:“上哪儿去找木头和泡沫?现在做家长可真不容易,老师动不动就说要家长配合与支持。指令一下,家长忙得团团转。”转身跑来跟老师抱怨,木头和泡沫不好找,可否请老师想办法统一制作教具。老师立刻严肃地说:“不是学校不愿意,而是希望孩子通过亲手制作教具,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请家长多理解和配合。”结果家长反问说:“说来说去,最后还是家长的事儿,要你们老师干什么?”气呼呼地走了。

一个班级,几十个家长,形形色色,学历、职业、人品、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不一样,怎样与他们有效地沟通交流,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是值得悉心研究的命题。很多时候,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误会往往是大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而造成的。

所以,沟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面对各不相同的家长,更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和策略。新学期开学,这份家长沟通手册送给大家,只有当“家校教育”相一致时,教育才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策略也应不同

1.与护犊型家长沟通

案例1:

一天中午,我正在教室里改作业,锦锦妈妈站在门外招呼我。我赶忙走出来问她有什么事?原来,昨天放学回家后,锦锦妈妈发现孩子的外套不见了,问过锦锦后得知,外套被班上的岸岸、诺诺等几个孩子扔到垃圾桶里去了。我听后很吃惊,连忙把那几个孩子叫出来询问事情的缘由。孩子们虽然都承认曾把锦锦的衣服扔来扔去,但对扔衣服的理由都表示想不起来了。所以我觉得这只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行为,只是他们不知道开玩笑也会伤到人。

我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可以在班级开展一次德育活动。因此,当着锦锦妈妈的面,我没有怎么批评那几个孩子,只是告诉他们“下午都好好想想自己做得对不对”。而对锦锦妈妈,我除了劝慰,还向她承诺,会在当天下午开班会的时候教育孩子们以后不再做类似的事。

在我看来,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是积极妥当的。然而下午放学时,锦锦妈妈和锦锦姨妈一起拦住了岸岸、诺诺等几个刚走出教室的孩子,质问孩子们扔衣服的理由。当我赶到教室时,几个妈妈家长(岸岸妈妈、诺诺妈妈也来了)正吵得不可开交。

晚上,我仔细回顾了这件事的始末,分析了尽管中午我已经给了锦锦妈妈明确的答复,但下午她仍旧和家人一起来学校找学生质问事情的经过。我想,大概是中午她们看到我对那几个犯了错的孩子处理得似乎有些轻描淡写,而下午的主题班会又没有亲眼看到,所以对我缺乏信任。

对策:在共情的基础上共鸣和共理

面对护犊心切的妈妈家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在共情的基础上共鸣。妈妈家长虽然关注点比较细,但同样具有女性善接受、易动情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对弱势孩子多一些怜爱之情,对内向的学生多一些宽容之情,对留守儿童多一些关注之情。这种共情心理能引发共鸣,只有家长们相信我们能像她们一样爱孩子时,才能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第二,在共鸣的基础上共理。面对“双独相遇”的妈妈家长们,我们要告诉她们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要跳出固有的自我,理性地看待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当然,这个“理”的信服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工作艺术。

第三,反思自我。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出不公平之举导致妈妈家长出现护犊行为时,班主任应该当好调解员,同时提醒自己或相关教师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反省日常的言行、思想是否有失偏颇。

(湖北省黄梅县第三小学 蔡庆玉)

2.与唠叨型家长沟通

案例2:

期中考试后,我召开了家长会。散会后家长们陆续走了,可还有一位妈妈没有走,我问道:“大姐,您是哪位学生的家长?”

“我是小哲的家长。这个孩子可是愁死我啦!哲哲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啊?我看他这次考得可是不好啊!刚才看那么多家长围着你,我都不好意思张嘴问孩子的情况。”还没等我开口,她接着说:“俺家哲哲小时候学习可好了,模样长得也好,像个小姑娘似的,邻居、同事看到了都夸他。他小时候很白,不像现在这么黑……我离婚后一个人带他,后来我又结婚了,哲哲上小学的时候正好听说东边新成立的私立学校不错,我就花钱托人把他送那里去了。一直没太管他,原来的老师都说哲哲成绩不错,我也就挺放心。在那里也不大考试,可以直接升本校的初中。他初一成绩还行,到了初二就不行了,一直往下滑,中考时更差。我真后悔把哲哲的学习给耽误了,我不能让他再住校了……”我仔细地听着她的描述,寻找我需要的信息。

班主任的时间有限,怎么和唠叨型家长打交道?

对策:及时介入和布置书面作业

第一,捕捉信息。在家长给你的众多信息中及时提取你需要的有用信息,这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是班主任引导、把握话语主动权的关键。善于倾听,发现关键问题,才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第二,及时介入,表达自己的观点。唠叨型家长的倾诉若没有实质性内容,老师要在合适的切入点顺势介入,表明自己对家长的理解。如年龄较大些的老师可以说:“我也是做妈妈(爸爸)的人,很理解您的心情。”年轻一些的老师可以说:“我很喜欢×,他就像我的表弟一样。”这样,能让妈妈感觉到“唠叨”的目的(引起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已经实现。

第三,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主任和家长交流的时间不长,对孩子的成长经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即使有丰富的经验,也很难把过去的问题都理顺。解决问题要向前看,找到主要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从而大大提高和家长交流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否则极易陷入责备与抱怨的怪圈,对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

第四,给这类妈妈布置书面作业。妈妈家长往往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老师可以给唠叨型妈妈家长布置简单、易操作,但需要坚持的书面作业。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字的机会,把平时遇到的教育问题,如孩子近段时间完成作业的情况一一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认真程度等写在签名本上。老师既可以借此机会和家长进行常态交流,又可以让这类妈妈家长通过书面的形式宣泄情感。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中学 孙玉玺)

3.与祖父母家长沟通

案例3:

小俞是一名腼腆的男生,人长得高高大大,各方面的表现中规中矩,唯一的缺点就是做事速度犹如乌龟爬,做作业更是如此。原本课堂上应完成的作业,他又不能如期上交,尽管上课中途我在巡视时小声提醒过,小俞依旧皱着眉头,就是不肯动笔。无奈的我只能在放学后留在他身边耐心指导,希望他能顺利完成作业。

正在这时,一位老人走进教室,大声喊道:“小俞,放学了怎么还不回家?”孩子似乎被他那气势给吓住了,哽咽地说:“我作业没完成,还要写会儿。”我抬起头看着他:“请问您是?”“我是他爷爷,铃声都响过了,这可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呀!”他开始向我发难,还得理不饶人,“你不能把我孙子留下来,他还要回家吃仮呢!”“您好,孩子的课堂作业没能完成,刚才正在订正。”我平静地说。

他翻看了小俞的作业,脸色阴转多云,开始责骂起孩子来。小俞低着头,泪水不停地往下流。为了结東这尴尬的局面,我叮嘱了小俞几句,便让他回去了。他爷爷拿起书包,拉着哭泣的小俞气冲冲地走出了教室。

面对这样的家长,该如何跟他们做沟通交流呢?

对策:站在对方的立场多考虑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像小俞爷爷之类的祖父母家长比比皆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可以这样跟他们沟通:

首先,认真倾听是理解的前提。祖父母家长一般说活都絮絮叨叨,担心孩子受委屈。想要建立理解与信任,进而走向沟通与合作,教师就必须从认真倾听开始。我们要用认真倾听的方式告诉祖父母家长:我们理解他们的心,同样关心、爱护他们的孙辈,所以与他们的距离并不遥远。

其次,真心认同是理解的基础。我们应该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积极回应祖父母家长,适时告诉他们,我们理解并尊重他们对孙辈的爱,希望让他们的孙辈健康成长。与祖父母家长关系融治,沟通与合作才会水到渠成。

再次,中肯建议是理解的升华。一般情况下,祖父母家长愿意听听老师的想法和建议。案例中祖父母的表现说明,他们并非不明是非。所以一旦我们提出的建议中肯,就不用担心会遭到反对。此外,根据我的经验,班主任对祖父母家长多给予表扬,他们会特别受用,劲头儿十足。

(江苏省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张新华)

4.与强势型家长沟通

案例4:

小刚是个活波好动的四年级学生。有一次因为在学校里犯了错误,班主任联系小刚做律师的爸爸,要求与其沟通孩子的问题。

没想到,小刚爸爸见到老师后满脸不高兴,一连串反问了很多问题“老师,你觉得我孩子有问题吗?很严重吗?你觉得‘问题’这个词可以随便用在我孩子身上吗?”最后抛下一句:“老师,请你以后不要将‘问题’这两个字扣在我孩子身上。如果你觉得我孩子有问题,我就不跟你谈了。”

这样强势的家长,我们要怎样沟通呢?

对策:调适自我和正向引导

1.正视感受,强化自我

班主任要与强势家长相处好,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主动积极地调整心态。很多时候,我们在与比自己强势的人或群体交往时都有不自觉的回避倾向,因为对方的强势会对你的尊严、你的自我认同形成挑战,感觉很不舒服。这需要班主任们主动自我提升、调整,可以从思维和行动两个层面入手。

从思维角度说,首先,承认和理解自己的感受——面对强势对象时有不愉快的体验是正常的;其次,要认识到这种感受只有通过积极的处理才能超越,消极回避或否认解决不了问题;再次,积极认识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坚定自己的价值观。

在行动上,则要主动面对强势对象,展示自我,允许自己有不如意的表现;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完善自己。班主任如果能够敞开自己,正视自己的感受,面对强势家长时也就能够挥酒自如了。

2.正视差异,心态平和

要与强势家长好好相处,班主任还要认识到,教师与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确实存在差异。教师看待学生的问题,更多地从全体的角度来看,关注的是公平,是影响;而家长则更多地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自己孩子的发展。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多地与成绩有关,对中等生一般比较忽视;而家长更多地看到孩子的全部,认为教师对自己孩子好才是真的好。强势家长的某些观点中往往蕴含着一些有价值的成分。

为此,班主任需要突破自我心理局限,把家长对自己的挑战看成沟通方式的一种。保持相对开放的心态,避免接收到的新信息被个人的原则、道德倾向扭曲,更为客观地对待家长的意见。

此外,班主任们还需要从心底认同与强势家长交流是在促进我们成长。因为家长强势,与其交谈时,班主任需要考虑得更全面,需要以平等的姿态交流,这会提升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交往能力。

3.寻找例外,正向引导

要和强势家长相处好,班主任还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希望通过沟通相互配合、解决问题。但是,与强势家长达成这样的合作就相对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更习惯于认同自己,不容易接受意见做出改变,而不改变就很容易使合作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能学会“寻找例外、正向引导”的处理方式,就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效果。

这种方式源于短期焦点解决的理论。该理论强调家长是解决孩子问题的专家,教师更多时候要引导家长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做对的事情上,从中总结经验并扩展开去。

总而言之,家长们越来越强势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班主任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合适的方法,家长们的强势就不再是烦恼,反过来可以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推动力。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 苏林)

与家长沟通的20句用语

1.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就会更大。

2.请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

3.您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做吗?

4.您有特别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吗?

5.谢谢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给您答复好吗?

6.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都是为了孩子好。

7.孩子之间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放心吧,他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8.这孩子太可爱了,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继续加油。

9.谢谢您的理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10.很抱歉,孩子受伤了,老师也很心疼,以后我会更关注他。

11.我想这件事该由XX负责,我可以帮您联系一下。

12.我们非常欣赏你这样直言不讳的家长,您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

13.您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许多好的活动,我们一起来帮他好吗?

14.您的孩子最近没有来校,老师和同学都很想他,真希望早点见到他。

15.请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会做好的。

16.学校的食谱是营养配餐,为了他的身体健康,我们一起来帮他改掉挑食的习惯,让他吃饱吃好。

17.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

18.近期我们要举行xx活动,相信有您的参与支持,会使活动更精彩。

19.学校网站的内容丰富多彩,欢迎您经常浏览、及时沟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