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为什么读了书的古人都那么想做官?

句子大全 2016-06-13 04:43:49
相关推荐

自孔子以来,做官就成了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为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指明了方向。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你看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几十年,不就是为了能做官吗?所以孔子这是以身作则的典范。孔子做的最大的官,是在鲁国被拜为大司寇。不过官运并不顺,总遭小人嫉恨,常常是没做多久就走了,最后无奈只好回家开办学校著书立言去了。虽然孔子自己做的官不大,但孔子的弟子的官位却一个比一个大。比如端木赐,就是那个叫子贡的同学,就官至鲁、卫两国之宰相。

孟子也一样用行动践行着先圣的这句话。孟子也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几十年。只不过孟子比孔子更惨,虽然游说半生,也跟梁惠王等人讨论国家大事,却并未谋得一官半职,最后灰溜溜的跑回家著书立说去了,但这并未让后世对读书取仕这条路产生怀疑。

不过孔孟那个时代,距离正式的科举取仕还早。在科举制诞生之前,举孝廉和世袭才是做官的主要途径。真正能让读书人通过考试大规模地走上官场,还是在汉唐科举取仕之后。有了科举制,读书人做官的目标,就变得更加明确,也更加义无反顾。

高中状元的王维,对功名很是在意。这在《少年行》中,就可以看出来他胸中风发的意气和得意之情。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孟郊就因为登科后而变得有些得意忘形起来。已经46岁“高龄”的他,居然想逛遍长安的青楼妓院,夸口“一日看尽长安花”。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过读书取仕,在唐朝虽然是主流,却并非唯一途径。李白也一心想做官,但他却不想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去做官。也得亏是天才如李白,仅凭一首《蜀道难》,就让自己获得了翰林院供奉的职位,甚至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为什么读了书的古人都那么想做官?

首先是因为做官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翻看中国古代史,有多少读书人是通过科举取仕之路,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考上状元,王维的命运肯定是另一般模样。

做官不仅可以改变自身命运,还可以改变家族的命运。在中国,一人做官,鸡犬升天的事例不胜枚举。整个家族都会随着一个人做官而被一起改变命运。

其实,读书人之所以那么想做官,还是因为在阶级固化的古代,做官是读书人最好的出路。他们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除了读书,还可以打工可以创业可以自己做老板,走向飞黄腾达的人生。他们如果不去做官,能做的事情并不多。除了做官,他们可以去做有钱人家的教书先生,做幕僚做秘书,甚至做师爷等等,但这些地位都不高,待遇也不好,生活多半还是一样窘迫。所以他们才会千方百计的拼命想要去做官。

虽然历史上一大批有能力的读书人纷纷通过科举做了官,有些还做了大官。比如著名的诗人里,有王维、白居易、王昌龄、高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张籍、刘长卿、岑参、孟郊等,其中王维还当了大官。但从录取比例来看,真正通过科举走上做官之路的读书人并不多,千万人过独木桥的壮举也愈演愈烈。

当然也有不愿意做官的读书人,比如主张“道法自然”的老子,比如高调表明自己“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比如半官半隐的王维,比如“梅妻鹤子”的林逋。比如大隐隐于市的苏东坡等等。

甚至在拥有诸多选择的当下,想要拼命挤破头做官的读书人,也不在少数。可见,读书取仕,已经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