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武汉战“疫”90后护士的三个愿望

句子大全 2016-06-05 18:12:05
相关推荐

周娴说:“唯有坚持,不放松,才能赢得最后胜利!” 摄影/朱英

爷爷奶奶顺利出院,他们共同为武汉加油。 摄影/高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护士长杨梅及同事为周娴朱英送行。 摄影/段力

爷爷看着周娴为自己剪指甲,感动得不由为她敬礼。 摄影/杨雪 □刘裕国

都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这场对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一批成长起来的“90后”,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毅然接令,英勇无畏,舍小家,为大家,纷纷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用信念点燃自己,用青春诠释壮丽,如春风抚慰着那片受伤的土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护士周娴,就是他们当中最普通的一员。1

泪水中的互拥

都说好山好水出美女,可不,出生在青城山脚下的周娴,高挑的个儿,飘逸乌亮的头发,白皙的脸上闪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做一名白衣天使,是周娴儿时的憧憬和梦想。2008年汶川地震,四面八方的白衣战士爱洒都江堰。那个夏天,中考成绩出炉,该填志愿了,她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我见过这样一份履历:周娴,1994年4月生,2010年进入华西医院实习;2011年进入华西医院参加规范化培训;2013年定科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2018年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

今天的周娴,不满26岁,已经有一个幸福的小家,两岁半的女儿菲菲妹妹活泼可爱,老公段力,是多才多艺的空军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从事视觉艺术。

2020年1月20日,各地新闻开始陆续报道疫情。段力对周娴开玩笑说:“老婆,你作为国际救援队的成员,是不是有可能会被抽调帮助武汉控制疫情哟?”她也笑着说:“有可能的哦!”

殊不知,疫情越来越严重,一场没有硝烟的鏖战即将爆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始在网上发自愿报名登记表。周娴把所有资料都填写完成后,举起手机对段力说:“老公,我报名去武汉哦。”

段力是个简单而乐观的人,心想:报名就报名吧,应该不会去武汉的。于是,他笑着回答妻子:“那肯定要去啊,在这个时候要挺身而出。”后来,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疫情越来越严重,周娴的科室和她所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同时在发布自愿报名去武汉的信息,她都主动一一报名,加上医院的报名,周娴一共三次报名。她是铁了心要去武汉。

2020年2月6日23:00,周娴刚把女儿哄睡,手机突然响起:去武汉的通知来了!

尽管已有思想准备,可还是觉得这一天来得太突然!

通知要求第二天一早就要从华西医院出发,周娴意料之中,却又措手不及。因为住在都江堰娘家,赶回成都小家已是凌晨一点。一进屋,段力就赶紧帮周娴收拾行李,期间他上了几次厕所,周娴知道他,一紧张就会上厕所。晚上睡觉,他紧紧抱着她,她的眼泪不停地流,而段力也在抽泣,她擦了一把他脸上的泪,嘱咐他照顾好女儿和家里,照顾好自己。2

手被抓得紧紧的

太阳快要升起来的时候,古朴雄伟的华西行政楼前,站着130余名由医护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华西第三批援武汉医疗队,他们身着制服,沿阶梯整齐排列,威武雄壮。周娴就在其中,她所在的华西胸外科,这次一共派出了两名护理人员,另一名也是“90后”女护士,她叫朱英。

融入救援方阵,周娴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她感受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

宣誓仪式开始了。她和队友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慷慨激昂的声音,响彻美丽的华西校园。

到武汉后,经过一天严格而又紧张的培训,2月9日晚上8点,周娴穿上隔离服,全副武装,走进病区……

有过第一次上班的经历,第二天走进医院,周娴感觉步子轻松多了,不过,一想到上班要进隔离病房,心情还是有些紧张,这里住着重症患者,毕竟,被感染的医护人员那么多。来到门口,定了定神,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周娴,加油,你是来救人的!”便一步跨进病房。

这时,同事李帅正在给32号病床的一个病重患者戴氧气面罩。这是一位老爷爷,意识有些不清,还患有老年痴呆,不知老爷爷啥时挣脱了手腕的约束,摘掉了氧气面罩。李帅帮他处理时,他还在挣扎乱动,周娴赶紧前去帮忙。

这间病房内住着三个病人。由于病房只剩下一个清洁工,忙不过来,病房地面上散乱着不少东西,像好久没人打扫似的,更增加了恐惧感,仿佛整间屋子都被病毒包围着、笼罩着。幸好穿有严密防护服和戴了N95口罩,别人看不清她惊恐的表情。

重新把老人安顿好后,周娴看到他呼吸不畅的艰难表情,他的眼睛期期艾艾地望着她,突然伸出枯瘦的手抓住她的手,抓得很紧。老爷爷的动作吓得周娴哆嗦了一下,但她很快镇定了下来,她知道他比她更恐惧。周娴拍着他的手,安慰道:“爷爷别怕,戴上面罩舒服一点。”

爷爷似听话的孩子,真的安静了下来。可能很疲惫,很快就睡了。3

隔不断的情谊

31号床也是一位老爷爷,还没有休息,他用武汉话问周娴:“你们是换了一批吗?”

周娴说:“是的,我们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爷爷似乎不知道华西医院,愣怔地看着她。她又解释道:“我们医院在全国排名第二呢,您放心,会好起来的。”

周娴正要转身离开病房,老爷爷拉住她的手,不舍让她离去。周娴了解病人的心情,他们被隔离,没有亲人来陪伴照护,他们的内心孤寂又苦闷。

她安慰老人:“爷爷,好好休息,才会打败病毒。”

老人点着头,慢慢地松开了拉她的手。周娴感觉到护目镜笼罩了一层雾气,她知道自己流泪了,到门口时,她又回头对老人说一句:“爷爷加油。”

护理中,周娴意识到,这些患者一直被恐惧困扰着,不仅担心自己能不能活着出院,还牵挂着亲人的健康状况,还有的,亲人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们既需要医学护理,更需要精神护理。虽然自己不是心理医生,但也要尽力给予他们心灵安慰和疏导。

2月16日上下午班,周娴走进另一间病房,见6号床的阿姨坐了起来,气色很不错,正在同7号床的叔叔说着话,周娴心里一下子特别开心。

6号床和7号床是两夫妇,妻子的病情很重,老公一直在照顾。她笑吟吟地走过去,说:“阿姨,您今天气色看起来比昨天好多了,加油。”

叔叔说:“是的,好多了,谢谢你们。”

厚重的隔离服可以隔绝病毒,却隔绝不了对病人的热情。给6床阿姨输完液,取针的时候,周娴关心着阿姨:“这几天降温了,晚上冷不冷啊?上厕所一定要注意保暖哦。”阿姨说:“不冷不冷!你们真辛苦,我感觉越来越好了,谢谢你们华西,谢谢小周,没有你们来,恐怕我就不在了。等我出院了,一定要去成都,去华西医院给你们送锦旗。”

28床是位70多岁的老爷爷,输完液,周娴为他取留置针,老爷爷突然问:“你们有没有指甲刀?”指甲刀哪有随身带着?但周娴还是说:“有呀,您等一下。”

老人说:“你看,我这手根本不是手了,像鸡爪爪了。”说着,他举起手,笑着。

周娴到护理台找来指甲刀,正要递给老人,看着他伸出的手颤颤巍巍,又把指甲刀收回去,说:“爷爷,我来帮您剪。”4

与暖阳深情相拥

来武汉,每天牵挂病人,牵挂家人,随时提醒自己注意保护好自己,多吃饭别挑食,增强身体抵抗力,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救援任务……

半个月后,所有的工作都得心应手,也逐步战胜了心里的恐惧。周娴一边在任劳任怨地付出,一边在向心中的一个伟大目标靠近。

这个目标就是入党。

还在成都的时候,周娴已经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的愿望,并且一直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天下午休息,窗外的阳光照进来,她拿出纸笔,端端正正坐到书桌前,开始写入党申请书。写着写着,她又没勇气往下写了。她不断地把自己与组长高慧和其他一些同事相比较,总是觉得自己离一个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写到吃晚饭,入党申请书只写了可怜巴巴的一页纸。

第二天下班,回酒店已是晚上10点,周娴感觉很累,洗漱后静静躺在床上。她惦记着没写完的入党申请书。她把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重新梳理了一遍,觉得自己通过这次的武汉援救,真正成熟了很多。

卫健委特意给医护人员配发了增强免疫力的针药——胸腺肽,周娴决定自己打。注射时咬紧了嘴唇,打完后觉得不怎么痛,才想起以前那些病人夸她“针打得好,不痛”,这不是假话。午饭后,两位女同事来请她帮忙打胸腺肽,这才得知,周娴的针药是她自己打的,两人异口同声:“厉害了,女汉子!”

她一连几天都流鼻血,刚刚好了没几天,牙齿又上火了,疼得想哭。但她并没有因此影响上班的情绪,一如既往地在病房间穿梭忙碌。好在上班忙碌能让她对疼痛产生麻木,但下班回到住处,就难受了。她在网上药店买甲硝唑,没有,只买到一种治牙痛的中成药,一次要吃4粒胶囊,很苦。每服一次,喉咙里打嗝冒出的药味都会让她难受半天。又过去4天,她感觉牙龈肿了一个包,痛得要命。躺床上,周娴一会儿翻身,一会儿用手托一托腮帮。不行,她想,要是这样一夜睡不好,第二天还怎么工作?我是来救人的呀!她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忽地起身下床,从工作包里拿了针头,张大嘴,硬是用针头把牙龈上的囊肿给挑破了。好痛啊,手上、额头全出汗了。放出了牙龈血,牙痛一下减轻许多。身体太累,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牙痛缓解下来。周娴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回成都,先把折磨她的那颗牙处理掉。

回想到自己战胜了这么多困难,也真心地付出了那么多爱,周娴一下子精神起来,起床拿起笔就写:

“敬爱的党组织: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衷心地热爱党……”

字迹清秀、端庄,很快洋洋洒洒写了四大页,3000多字。她又一次笑了,笑得很自豪,满意地奖赏了自己一个橘子和一瓶牛奶。

入党申请书写好了,周娴觉得心里装着一个太阳,暖暖的。正好这天天气晴好,早起的太阳红彤彤地挂在东边天空。又一个早班,她容光焕发地走进病区。那一刻,她默默在心里埋下三个期许:早日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回到四川与亲人团聚,早日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宣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