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谢晋元将军之子讲述《八佰》壮士浴血奋战史: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荣誉!

句子大全 2016-04-26 17:51:42
相关推荐

谢晋元将军次子,84岁的谢继民去过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很多次。“我看纪念馆里的留言簿,海内外观众都说展览很好,把四行仓库这段历史讲得很清楚。”

83年前,一场充满悲壮色彩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在这里打响。在谢晋元的指挥下,400多名孤军奋死抵抗四昼夜,歼敌200多人,为迷惑敌人,当时对外宣称共有800名战士。这场战斗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史称“八百壮士守四行。”

关于当年那段历史,谢继民曾公开讲述过多次,每次说起时语气里依然难抑激动:“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荣誉。”根据史料记载,从四行仓库撤离后,谢晋元和部队就被租界当局软禁在胶州路的“孤军营”内,当时,上海市民经常前往探望,“每天人来人往,好像信徒们涌向圣地。”高峰时,营内每天要迎来数千人的慰问人群。

实际上,从仓库撤离并非谢晋元所愿。率军死守仓库的他,曾给88师师长孙元良写过一封信,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和部下坚决抗战的决心。“他们当时是抱着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挽救国家危亡的决心。中国军人有死无退,军心坚如铁石,这种爱国精神应该发扬。”谢继民说。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宁愿死,不投降!”当时,这首爱国歌曲传唱大江南北,鼓舞着战士们以八百壮士为榜样。这歌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决心和信念。

谢继民其实并未见过父亲。1935年,谢晋元得知中日必将开战,多次动员妻子回广东蕉岭老家。当时,谢继民还没有出生,1936年3月,谢晋元护送身怀六甲的妻子和谢继民的大哥、大姐、二姐回到蕉岭,待了两周就赶回了上海。

1936年10月,谢继民在老家出生,名字是按照谢晋元的嘱咐起的,意为继承先辈的优良品格。虽然没见过父亲,但谢继民一直很想把当年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人跟我说,你父亲很伟大,我认为父亲尽到了中国军人的职责。”

于是,他开始搜集大量第一手材料,并参阅其他资料,用数年时间写成了《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八百壮士浴血奋战记》一书。在书里,他用深沉的笔触,着重描写了父亲参加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故事以及在“孤军营”的斗争。

谢继民回忆说,父亲从小读书就很厉害,“文化、体育都很好,后来考进了广东大学(现为中山大学)”。当时,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分别培养“文状元”和“武状元”,谢晋元后来转到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学员,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正如现在热映的电影《八佰》所展现的,当时,很多士兵的军事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并不知道怎么作战,谢晋元只好一个个去教他们怎么打机枪、怎么投弹。他曾在日记里写道:“机枪手、投弹手、班长、排长、连长都是我。”

从父亲的日记里,谢继民得知,四行仓库保卫战时,他和杨瑞符营长两人每天早晚都会从一楼到顶楼巡视一圈,每个岗位逐个看。谢继民曾说,父亲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根据四行仓库的地理位置,做了周密的布置,还利用仓库内的粮食把一楼门窗堵死,二三层的窗口堵一半,派人日夜坚守。

接受采访时,84岁高龄的谢继民仍记忆清晰,对种种细节娓娓道来。现在,他和妻子住在上海一栋普通的单元楼里,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外孙女正就读于上海晋元中学,这所创办于1904年的学校,因纪念爱国将领谢晋元将军而被命名为如今的名字,校园内至今仍矗立着谢将军的雕像。

不久后,谢继民的小孙子也将升入高中,“我动员他也到晋元中学去,因为这里面有渊源。”谢继民动情地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