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老年节 你回家看爹妈了吗?

句子大全 2016-04-24 19:25:28
相关推荐

原标题:老年节,你回家看爹妈了吗?

图片来源:新华网河北频道

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你还记得这首歌吗?父母嘴上不说想念儿女,心里却时常挂念。今天是重阳节,也是中国首个法定“老年节”,在这个节日里,你回家看“爹妈”了吗?

算算你还能陪父母多久?

早上八点钟,北京70岁的老赵从早市回来,他买了整整一袋子的菜:茄子、西红柿、土豆、蒿子秆……这是他和老伴三四天吃的。走到小区里,他习惯性地叫上在花园里“活动”的老伴一起上楼。

“大儿子住昌平,小儿子住朝阳,离这都不近,一两个月能来我这一次就不错了。”老伴说,孩子也想接他们过去住,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住自在。

“能来看看我们就知足了,我理解孩子,工作忙,孙子又小。”老赵告诉记者,他和老伴都有退休金,物质方面没什么压力,就是孤独。“只要天气好,我们就出去逛逛,看看来来回回的人,但一回家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如果能来个熟人说说话,觉得时间过得特快。”

据报道,中国老龄人口接近两亿,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

今年7月1日,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中有两条引人关注:一是“常回家看看”入法;二是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但一些专家和网友则认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是相对软性的法律,目前没有具体细则,意义本身可能大于操作性本身,也很难界定。而且多数老人虽然知道这个法律条文,也不会以此强求子女回家。所以,许多老人仍是“盼儿容易见儿难。”

据报道,“常回家看看”虽然入法,但今年中秋节,很多人家仍难得团圆。一项调查也显示,80%的异乡子女不回家过中秋。

一项“算算你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的调查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在外地已成家的网友“及时雨”算出:“就算爸妈都活到80岁,就算我所有的节假日都回去,我往后和爸妈能相处的日子只有短短的100多天了!”

网友“无忧花开”算出得数字更让人震惊:“往后的日子,我也许只能和父母相处一个月了。我家在四川,平时在北京工作,一年也就春节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时间只有6、7天。其中,还有3、4天要参加朋友聚会、和亲戚应酬。剩下的时间除开吃饭睡觉,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所剩无几。我爸妈今年都快60了,如果按现在的时间算,即使能活到90岁,我能陪在他们身边的时间也只有30几天!”

老年节,该放假吗?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的重阳节正好是休息日,对于许多在本地工作的子女来说,还可以去看看父母。但如果不是休息日,该怎么回去呢?对于重阳节是否该放假,某网站调查显示,9成网友认为可以考虑立法放假让儿女回家。

多位专家也倡议,各单位给员工提供一天带薪假,回家陪父母,这有利于弘扬敬老尊亲的传统。

近期,全国假日办正在就现有放假安排是否要调整征求意见,目前的数据显示,近7成网友对现有放假安排不满意。网友呼吁让重阳节成为一个放假的节日,多给大家一个探望父母的机会。“清明、五一、端午、中秋都放假了,那么重阳呢?不放假怎么回家陪父母?”

网友“闲吃萝卜淡操心”说:“如果放假一天比较勉强,放半天也行,或者当日提早下班,至少可以回家陪着父母吃个饭吧。”

但是,对于许多“北漂”、“海漂”来说,一天假就够了吗?记者调查发现,“常回家看看”并非易事,“高成本、压力大、‘手一停口就停’的工作”等都成了“绊脚石”。

网友“哎呀妈妈”发帖称,他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平时假期很少。上次父亲生病他请假一周,结果几乎工资被扣掉一半。“我也想常回家看看,但者对漂泊在外的人真的是种‘奢望’。”

微博网友 “小鱼儿”说:“不是不想回家看看,可我们这些在企业上班的职员,‘一个萝卜一个坑’,并且请假与绩效、年终奖、升职都挂钩。平时都加班,怎么可能请假?”

早在1981年,国务院就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其中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但调查表明,九成上班族不知道探亲假的存在,即使知道的也不敢请假,更不知道最长的可享受45天与亲人团聚的福利待遇。一家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在近9万名被调查者当中,超过一半的人根本不知道有探亲假。知道的人当中有57.17%的人就算知道有这个福利,也不会主动去申请。

今天,你会回家吗?

古语道,“父母在,不远游”。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离开家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被空巢”了。“回家看父母”对于中国年轻一代来说,很多时候依旧只是“一声苦叹”。

“我很好,你工作那么忙,,不用常回来,要吃好饭。”父母口中的这些话语,你是否似曾相识?又是否真的“言听计从”?其实老人们内心究竟有多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含蓄的父母大多不愿給子女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没有假期”、“交通拥挤”、“回家成本高”……仔细想想,这些真的是不能回家的障碍吗?

近期,《国庆可以为父母做的7件事》在网上热传,这7件事包括:亲手下厨为父母做一顿饭;跟父母好好聊一次天;陪父母去亲友家转转;换掉家里有安全隐患的东西;带父母去做体检;与父母拍一张全家福;选个安静人少的地方带父母一起旅行。

网友“脑子不正常”说:“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节假日里,也放弃回家:抱怨路上人多,抱怨回家太累。其实,所谓亲情,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你今生不断目送他的背越来越驼,步履越来越蹒跚。你在列车上,看着他爬上爬下月台的背影”

如果说,空巢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那么尽量减轻父母心灵上的“空巢感”则是子女该承担的责任。有专家认为,让“常回家看看”成为子女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除立法倡导,还要多对年轻人进行孝道教化,使他们真正明白孝不是汇款单能寄去的,孝也不是一个包裹能运到的。孝,在更多老人的心里,往往很简单,一个抚摸,一个拥抱,一次凝视,一次倾谈。

多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作为子女,不妨以首个老年节为契机,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放下借口,别让父母苦苦等待,即使不能回家,也千万別忘了给他们打个电话,‘常回家看看’,因为‘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来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