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今日视点:让文明之花在高原大地绚烂绽放——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启示录

句子大全 2016-04-07 17:07:00
相关推荐

当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花落西宁,8年文明追梦,梦想终成真。

8年的追梦之旅,是西宁市探索转型升级中的砥砺奋进,是民生推动文明、文明反哺民生的生动实践,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提升幸福指数的 接力赛 持久战 。

全民创建,创建为民。文明城市创建走过的每一步都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

当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排头兵 西宁名副其实。

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近年来,全市上下忠实践行 两个绝对 ,始终坚持 旗帜鲜明讲政治 的鲜明立场,增强 行百里者半九十 的危机意识,保持 撸起袖子加油干 的精神状态,实践 为谁辛苦为谁甜 的人生情怀,营造 众人拾柴火焰高 的良好氛围,以创则必成的信心、破釜沉舟的决心,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

8年,坚韧不拔,锲而不舍,西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让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的创城之路。

启示一 在为民、利民、惠民的实践中,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世界看青海,第一眼看西宁。 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宁首位度极高。西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推进青海全面发展、打造文明形象,具有无可比拟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西宁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矢志不渝。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合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党的城市工作理念的时代载体,必须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宁坚持好拓展好。

为此,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我们牢牢把握创城的政治立场,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创城工作全过程。提升政治站位。坚持把 两个绝对 作为思想方针、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和实践标准,使之成为创城工作的最根本要求、最突出主线、最鲜明特色。夯实思想根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并制定贯彻措施,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定政治立场。

全市上下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强大的思想武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创城工作全过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普遍性、客观性真理转化为西宁全面落实 四个扎扎实实 重大要求、扎实推进 四个转变 、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幸福西宁的生动实践。

把理想信念作为创城工作的中心环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全市各族群众心中闪亮,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权威,绝对服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号令,在西宁形成和保持对党的群体性、实践性、持续性绝对忠诚。

没有脱离政治的建设,也没有脱离发展的政治 。当干部就是为群众服务的,一切为了人民,这就是政治立场。只有坚持这个政治立场,老百姓才能真正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创城,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中,西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走进这座城市,触摸真切的 文明的细节 ,我们深切感受到,创城,促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群众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沟深、壁陡、垃圾散落、臭气熏天,生活在城北区大堡子镇吴仲村的村民叫苦连天。2017年8月15日下午3时,60名城北区城管队员身系一根根绳索,走下了百米高的山沟,手挖肩扛,协同机械作业,连续奋战了6天6夜,144个小时,徒手将1000立方米,2000吨垃圾从沟底刨了出来,改变了吴仲大沟旧貌。

家住小新街19号院的孟繁珍说: 这几年西宁越变越干净、越变越美,就连我们这些老旧小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孟繁珍居住的院子位于西宁中心城区,交通便利。曾几何时,这里因油烟污染、污水横流等 脏乱差 的面貌,居民都想方设法搬离小区。创城改变了一切,让这里不但楼体粉刷一新,环境还变得干净整洁,不少居民又纷纷搬了回来。 这里应该是西宁在创城中城市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谁能说咱西宁不美? 孟繁珍如是说。

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诚倾听市民群众呼声,真实反映市民群众愿望,真情关心市民群众疾苦,真正解决市民群众困难 创城,让更多群众享受文明红利,西宁走出了一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独具特色的创建之路。

实践证明,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争一项荣誉、拿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牢牢把握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创城真谛,坚持履职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在为民、利民、惠民的实践中,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自身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

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容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鲜明的特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市委坚强领导,最基本的路径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最深远的影响力是空前地凝聚起了全社会的正能量。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西宁城市文明创建的一个起点,人类文明永无止境,城市文明永远在路上。

启示二 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以 钉钉子 的精神, 绣花 功夫,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西宁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建设幸福西宁,让市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 要代表全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代表全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既是目标,也是期望。

为了这一期望,全市人民同频共振,勠力同心,尤其是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创城前沿阵地,勇于奉献、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点赞。

这是 钉钉子 精神铺就的文明通途。

持续推进 一城抓总、多城联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群众的共同坚守。从顶层设计、目标计划、制度设置到具体措施,每个环节都做到细致、精致、极致。全市上下形成了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 的创建格局。建立健全督查、考评、问责、奖罚工作机制,完善包片、包段、包点责任制,实施一月一点评、两月一测评,完善省市联动、部门单位联点包干(社区)、街长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有效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提升了创建的效率和水平。

西宁创城同样面临多重考验,市委市政府态度鲜明: 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要下 绣花 功夫,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管理能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为此,西宁2016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 大城管 改革,成立西宁市委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破解 九龙治水 顽疾。城市卫生管理方面,四区全部组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将环卫、园林、市政整合到中心,由城管委统筹,实现一条马路一家管。同时,街道办事处均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街道办书记担任一把手,属地上级部门向中心派驻专职执法人员,城市管理重心下沉,让基层 看得见也管得了 。

环卫工人李富海趴在力盟商业街地面上,徒手掏垃圾的情景刷爆了西宁人的朋友圈。照片中,身材矮小的李富海趴在地上,将双手伸进排水口里,挖出一团团垃圾和污泥,再转身放进身边的簸箕里。簸箕装满后,他起身将簸箕里的垃圾倒在身旁的环卫车上。

得知自己成了网红,李富海说: 平时扫地不少垃圾烟头顺着水槽落进排水口里,只能用手掏出来。 他平静地说,这是他的分内事,很多同事都这么干。

在西宁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像李富海这样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市民们的这种执着坚守和自发行动,正是西宁万众一心齐创城的真实写照。

华灯初上独身守护这座城市,看万家灯火心中是什么滋味?那是一种使命。 西宁市城中区城管局局长方以波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分时段、不分地点,晒的都是一线职工赶赴现场的工作场景。他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工作,职工们在创城过程中不断锤炼着党性。如何更好地推进创城工作成为每个干部职工经常思考的问题,转变作风带头干、踏实干成为硬指标, 5+2 白加黑 成为常态。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 多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路高歌,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创建理念深深融入全市人民的精神血脉,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愚公精神,众志成城追逐文明城市梦想,让文明之花在高原大地绚烂绽放。

我们欣喜地看到,从着手治理环境 脏乱差 ,到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到近年来的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实施清洁西宁, 西宁蓝 、 高原绿 、 河湖清 建设行动等等,8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以 钉钉子 精神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地段环境清理整治,赢得了2017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测评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生态优先 、 发展率先 、 精神领先 ,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努力建设幸福西宁。空气质量位居西北省会城市 双第一 ,湟水河 清水入城 等措施成效明显。加快建设 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 的生态山水城市,城市品位品质品评明显提升。

这些变化,缘于始终践行 为谁辛苦为谁甜 的创建宗旨,坚守 绿色发展当样板 的成长坐标,保持 撸起袖子加油干 的精神状态。

这些变化,是因为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始终发扬 钉钉子 精神,坚持精耕细作、共治共享,将文明创建深深融入全市人民心中。

这些变化,让我们的城市环境越来越整洁,社区面貌越来越有序,市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对创建的满意度、支持率屡创新高。

文明城市的坦途,靠一个个坚实的脚步走出。我们深信,只有坚定的信念、决心和坚实的行动,才能激发全市人民持续创城的热情,以更加昂扬向上的斗志与姿态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让幸福西宁文明永驻!

启示三 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省市联动凝聚起西宁创城磅礴力量,功不可没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荣誉,它集中反映了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综合环境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是最具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珍贵的城市品牌。

全国文明城市这块 金字招牌 的含金量并不在于牌子的本身,而在于问鼎过程中给百姓带来的实惠,这正是西宁市追求这一荣誉的不竭动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宁创城工作,强调要以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全面推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 众人拾柴火焰高 的工作合力。

西宁的创建工作,离不开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中央驻青各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省市联动、全民参与,不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必由之举,也是创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作为城市的一分子,中央驻青有关单位、省直各单位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认真组织开展创城活动,与西宁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奋发进取,同心协力,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幸福生活。

把 干 作为最管用的一招,文明城市不是等来的,也不是送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几年来,每当创城的冲锋号响起,全省、全市各族各界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把力,形成了全社会共创共享的浓厚氛围。

全城行动,全民参与!

从机关到基层,从社区到农村,省、市各级各部门多方联动,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集结成创建的动力源泉。

在斑马线前,公交车和私家车礼让行人,已司空见惯。这个 车轮上的文明 ,来自于持续多年的倡导,交警监控、志愿者街头指引,更有行人给让行车辆伸出拇指 点赞 的温馨行动。

在主干路面,我们看到有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施工人员,迎着风雪清扫路面、擦拭栏杆、清除街边花园杂草,除了建筑工人这一身份,他们还是西宁市首支农民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

全市300多个志愿服务驿站,24支 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 和70多支农民工青年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刻内涵。

全市先后评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270多名,5万多户家庭成为五星级文明户,占到全市居民的10%。

回首创城路,是欣慰,更是感动:

一把扫帚、一个簸箕,每天起早贪黑,默默无闻,只为扮靓我们的城市;

为了不影响创城,将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送到亲戚家托管;

76岁高龄仍然加入创城队伍中,爬楼梯入户做讲解,让创城深入人心,人人知晓;

在西宁,文明是每个人内心持之以恒的追求。

遍布大街小巷的 小红帽 ,把文明细节做到了极致,成为全市文明创建的一张靓丽 名片 。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城乡环境、帮扶贫困群众、守望邻里关系 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传承着文明新风,不断提升着城市的精神海拔。

创城,是全市的创城,是全民的创城,是全社会的创城。广泛动员市民、充分依靠市民、努力造福市民,自始至终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此,西宁市文明办主任王生斌说,我们始终强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 的工作合力,推动干群联动,坚持干部带头,坚持群众路线,克服了 干部干、群众看 等现象。强化省市联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动员辖区内各类单位共驻共建、共享共联,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整改薄弱环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广大市民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形成了省市同创、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 。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省市联动凝聚起西宁创城磅礴力量,功不可没。

如果说西宁今朝圆梦,是全省全市干群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矢志不渝的创城精神使然,那么,坚持创城精神永不褪色,则是西宁230万人民永续梦想,永葆荣誉,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永恒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喜获 全国文明城市 桂冠的西宁市,跃上了文明的新起点,开启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纪元!

视点短评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

对于西宁这个西部欠发达省会城市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实在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由此可见,通过创建解决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比创建本身更重要。 希望文明创建经常抓,让我们老百姓长期受益! 这句朴素的话代表着市民群众的新期待。

换言之,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不仅仅是为了这块牌子,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让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建设 绿色发展,幸福西宁 的重要内容。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共建共享。这是我们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目的。在巨大的荣耀面前,我们不能松气、歇脚,而是一刻也不能停止,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初心,一刻也不能停止,各项民生工程的强力推进。我们必须要继续用心用情用行,精心组织实施,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件接着一件干,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坚决兑现对群众的承诺,确保群众在持续创建中长期受益。

问题再聚焦,努力补短板。城市的核心是人。我们各级干部必须要深入街道、社区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梳理和正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立行立改、确保实效,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真提档、再升级。

惠民再提质,多做民心工程。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每一件点滴小事当成天大的事去办,多做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幸福工程。要实施更多的民生工程、实施更多的惠民举措,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要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林玟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