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青岛话搞笑百科 笑的肚子疼

句子大全 2016-04-07 02:53:13
相关推荐

在许多青岛人认为“土得掉渣”的普通话,实际属于早先的“官话”一种。除了官话,汉语还有吴语、粤语、赣语、湘语、客家话和闽语。我们讲的普通话,其母体就来源于北方官话。写到这里时,想起我爹大老崔在几十年前,曾操着一口青岛话,走遍大半个中国,沟通无障碍。尽管如此,每到江浙沪这样“你侬我侬”的包邮地区,他还是会尽量抄起“药人”(月银)的青岛普通话(琼岛扑腾话)。这时,人家总要提醒他:“你原来讲的就是普通话,完全能听得懂。”言外之意,他们也被大老崔这跟柳腔似的青普“药”(月)得不轻。

现在回想,每次大山东大汉大老崔出差回来,就非常忿忿,“唉,这辈子干不了特务了”。因为他讲青岛话,人家秒懂。而别人讲当地话,他基本像听外语,完全懵逼啊。用现在的网络语描绘当时在吴地出差的大老崔,满大街都是讲“密语”的隐形人,讲“普通话”的他完全是语言“裸奔”啊。好在,这也给大老崔不少精神层面的自恋,以为他讲的真是南方人民仰慕(哆嗦)的普—通—话(扑腾话),至少他自己那样认为。

早先,许多像大老崔这样经常出差的人,每到外地是相当“五讲四美三热爱”,不是一般的“文明礼貌”。我多次与他深度探讨这一原因,比如是不是怕给青岛人抹黑之类的很高尚的理由。他说应该不是,因为每当他想爆粗口的时候,总是脑短路,完全找不到与青岛当地话相对应的“稳准狠”的词语来表达。“用普通话就不会发火,也不会吵架了”。他知道,即使他用青岛土话哼哼上三天三夜,外地友人也完全不解其意,还以为他在自得其乐唱柳腔呢。

有人会说,不是一开头就说大老崔走南闯北可以畅聊吗。怎么吵个架,南方老表就听不懂了。各位看官,请翻译一下大老崔怎么介绍他闺女:

“安阳来,真草鸡使了,就凑么一块料,成天耍赖差,叫特香烦使了。”

原意如下:

“哎,真郁闷,就这么一个孩子,整天撒娇,对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啊。”

这下明白了吧。就他,用青岛当地话与人吵架,基本上是鸡同鸭讲,不是一个频道。不过,要说出差谈业务,大老崔自有他的交流语境,也是妥妥的一枚八十年代新一辈。

几年前,大老崔的生日上,他郑重地将家谱交到我手中。猜?我们这支青岛土著来自哪里?不是山西大槐树下,也不是彩云之南,而是明初流落在山东的江西老表。这么说,原来大老崔藏着惊天内幕。我,老崔,原来不是沧口和台东混血儿,而是鲁赣混血儿(捂脸)。话说,这也就是逗个乐子。多数青岛土著根本无以从走出的原生地,找到语言基因的蛛丝马迹。大老崔这代青岛土著,一辈子执着得讲着他们认为非常“根红苗正”的青岛话,实际则是从即墨话、胶州话、高密话甚至日照话,改良而来的青岛话一种。

青岛人说普通话的历史是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青岛人说普通话还是个挺“各异路”的事。上小学时,我们有个从乡下调来的语文老师,坚持认为说普通话的都是“流球”“屎蛋儿”,正经人都该老老实实说家乡话。那时,哪个单位有个讲普通话的人,基本就跟“天外来客”一样稀有。其实,当时理解普通话,不过是山东方言之外的、接近广播腔语调的一类语言,而非现在那种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当时,我们表面排斥、不屑普通话,实际在内心却无限渴望掌握一口像电影明星那样洋气的语言。一度,有操着大碴子味东北话和南方吱吱音的同学转学过来,都会被我们认为像仙女儿一样不食人间烟火。

那时候,谁要是哪天忽然开始说普通话,那一定会被认作某人正践行着一件既风骚又盛大的事情。突然说普通话的那个人,马上被大家送上多枚绰号,基本属于半路出家,“半仙”一样的所在。或许是这种惯性使然,即使现在整个城市很自觉的推普,青岛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还是一定要带点 “海蛎子”味。因为如果很字正腔圆地说普通话,大家就会感觉你在假模假式地“端”着,不那么实在和好噶伙(相处)。不信你听听所有青岛籍的明星讲话,再怎么撇腔拿调,始终无法摆脱蛤蜊味儿的底音。

青岛人的性格中有一种大大咧咧“无所谓”的东西,说青岛普通话(琼岛扑腾话)是很少几件让他们害羞的事情。几乎每个青岛人都能情真意切地说上一大堆自己摸索着说普通话的糗事,诸如用普通话的音调来说青岛话,其“笑果”绝对百发百中无虚弦,突破所有严肃紧张的防线。

许多青岛话很有画面感,经典的是

把年轻说成年琼,把锻炼说成蛋练,把穷人说成情银,把汽车说成deidei,把农民说成奴民,把拿捏说成拿嘎,把割草说成噶草,把麦子说成妹子,把胳膊说成嘎巴,把按喇叭说成摁哞,把看不清楚说成看不群亮,把某种形似汽车的简易驾驶物说成吧嗒吧,把过年说成个年,把得到好处说成是咧着了,把执拗说成是很皮劲,把散步说成嘎拉嘎拉,把自以为是说成是呜得得滴,不一而足。

对于这些“大话青普”,用青岛话讲就是很“月银”,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很酸、很“药人”、很具有腐蚀性。

50岁以上的青岛人在学讲普通话的过程中可遭了不少罪。90年代初,在轰轰烈烈的推普活动中,最痛苦的是难以把方言俚语与普通话进行相应地语言转换。常常想以很“婉约”的普通话表达,但脑子里蹦出的词,则是青岛话里那些仿佛几个大铅球砸过来的、“杠杠”的要命的词儿。

比如,

一男一女恋爱,互撩一下,用普通话是——

男票:你好傻……。

女票:你才傻呢,这么冷,快抱紧我……。

用青岛话则是——

男票:看嫩彪呼呼的,跟个潮吧似的……。

女票:个大彪子,瞪个死羊眼干胜么,快搂子俺……。

现在,这个年纪的青岛人,基本上可以游刃有余得讲普通话了,但血液里的青岛话基因,让电脑与手机打字又成为他们与虚拟世界交流的另一个障碍。比如“ong”与“eng”不分,东、胸、红、井被读成灯、兴、哼、炯。经典的是那句

“去台东,买台灯,很高兴”,

用青岛话讲出来,手机自动输出的是

“取台灯,卖台东,狠搞胸”

……。

反正吧,手机的语言输入对很多青岛人基本就是个摆设,默认的语言识别系统,基本被我们玩坏了。

我刚参加工作时,同事是一帮比我大十多岁的地道青岛大哥和大姐。每到元旦年会,我们那个可爱美丽的教师加播音员出身的女领导,一定要求大家在正式场合要讲普通话。有个大哥本来就打怵在公共场合发言,再加上要“撇”普通话,愈发局促。这一紧张,手就不自觉得反复拍打麦克风,直到拍坏不发声。于是,他用手示意,让我帮他换个新的麦克风。全场静悄悄地等他继续讲下去,这时一个大姐猛不丁地用青岛话喊了一句:“安阳来,还得换个好的喇叭头子昂……”。这下,大家终于绷不住了,集体爆笑。过去好多年了,每次老同事在一起,都要“哈哈”这段往事。

就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俚语,青岛人再怎么推普,青普里边也总有一些以青岛话为原本的密码式语言夹杂其中,这些话也只有真正的青岛人才能解密。例如“蛤蜊”一词(标准音为 gé lí),但青岛人必须把这个词叫做“嘎拉”。谁要是把这个词照本宣科地念出来,别人就会认为是件很滑稽的事。对于青岛的受众而言,多数人在听到“蛤蜊”的标准发音时,一定会有瞬间的“短路”——这是什么“东东”。

即使代表青岛标准发声的电台和电视台,主持人在说到“蛤蜊”的时候,也会在流畅的普通话里,飞快而顺遂地表述以“噶拉”。一些青岛籍之外的主持人,虽然嘴皮子是“叭叭”的,虽然受青岛同事与人民训练多年,但说起“嘎啦”一词,也很难精准,语调七拐八弯,总不如本地主持人一语中的。

这种名为“蛤蜊”的小海鲜,是青岛本地最有特色的小吃,几乎每家青岛饭店都有一道“辣炒蛤蜊”的特色菜。如果食客点这道菜时,用的不是“噶拉”发音。不用说,这是外地人和刚入乡还未随俗的新移民。这种个头不大但美味含量毫无节制的小海鲜,正是凭借一股子挡不住的小劲,抵抗住了来势汹汹的普通话,不二地成为检验是否青岛土著的方言试金石。

青岛话的人文语义,是一种可以讲述城市故事的鲜活读本。青岛话中不乏山东各地方言大全,也不乏舶来语。大嫚儿是女孩的意思,来自于德语“Dame”;“古力”是下水道盖儿,是德国的“gully”的音译词;“伏台”是“烟囱”是英语“vent”;青岛人把不锈钢表述为“尼根儿”,是英语的“nickel”;“米打罗”是“水桶”来自日语“バケツ”的音译。

在大江南北方言中不算起眼的青岛话,在外地人听来,算是一个具有统一地域标示的语言品种。但对于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青岛话如同华山论剑,门派之繁复只有自己人才能甄别出来。青岛下设十个区市,各个区域说话的腔调都有所不同。从台西到莱西的口音,基本赶得上铁岭到上海的差距了。仅在市南区,就有西镇口音、湛山口音、青普之类的差别。在青岛人看来,青岛话越往北、往东接近崂山的地方说话越“土”,这样的话一般统称“即墨话”,而胶州、胶南说话很类似,像唱歌一样婉转,莱西人更接近烟台话,跟一般的青岛话很不同。再比如在李沧区,老企业宿舍扎堆的西部,说的是沧口话;位于东部的李村一带,说的是地道的即墨话和崂山话;在李沧中部军营大院长大的孩子,说的是各地方言打底的部队普通话。

一只3岁小八哥一口流利的青岛大姨腔

从青岛话的丰富多彩讲,青岛人的语言创造力完全可以跟北京人一拼,比如外地人形容五味时,前面常加一个字作副词,用来渲染。如很甜、很酸。青岛人说很咸为齁咸,很酸为焦酸,很甜为稀甜,很苦为倍苦等。对颜色的形容也非常生动,红为通红,紫为鲜紫,黑为糊黑,白为佻白,绿为铮绿。虽然少了些中国传统美学的小雅,倒也带着泥土气息的踏实感,为老百姓喜闻乐见。

青岛话的搞笑功能每每在影视片中大放异彩。比如电视剧《贫嘴张大民》里“李木勺”所说的就是地道的青岛话,据说该片播放时,很多观众就是为了等着看青岛演员饰演的“李木勺”,其好玩程度绝对在电影版的河南“李木勺”之上。还有黄渤当年出道的时候,也是凭借满口的青岛话在《上车走吧》里崭露头角。而他在2006年火爆一时的《疯狂的石头》里,说的也是正宗的青岛话。在一部正式发行的电影里,如此大规模地使用青岛话,这应该是第一次。“青岛大姨”张海宇,说的是正宗不二的青岛普通话,活脱脱是青岛中老年妇女的语言范本。还有18年暑期的《金蝉脱壳2》,青岛小哥黄晓明也明晃晃地在剧中教史泰龙说家乡话,让青岛话第一次深度代入到国际影坛。

对某些身边太熟悉的事物,我们常常会忽略它的异禀之处。这几年青岛人一边在不知不觉中熟稔地操练着几乎听不出乡音的普通话,一边是越来越喜爱机智而又可爱的青岛话。这种投入现在几乎到了好玩的程度,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好玩的青岛话段子在网络和朋友圈传播,然后迅速地在这个城市蔓延开来——

诗朗诵

《假如生活胡龙了你》

假如生活胡龙了你,拜祖生;拜扎呼;拜嘟囔;更拜扎刹;也拜老浪荡个脸。你就趴地上,也拜起来,一直往前鼓拥。跟个豆虫一样,鼓拥!别人卷你,嫌后你,挖后你, 也朝前一直鼓拥一直鼓拥!总有一天,你会从豆虫变成有翅膀的沃到时候一普拉翅子,想往哪飞就往哪飞!!

好了,非青岛土著慎入的环节到了。

因为“城事志”为新公号,平台未放开留言功能,大家可以关注后直接在后台留言,一起补充青岛话翻译手册。

话说,95后基本已经不会说青岛话了,这也算是给青岛非物质文化添块砖头吧。

Homework

青岛话翻译手册

1、小嫚儿:女孩

2、小骚儿:男孩

3、嫩:你

4、特:他(她、它)

5、嘎拉:蛤蜊

6、恣:高兴

7、嘎巴:胳膊

8、咔哒:折磨或挫折

9、白叨叨:别说了

10、艮瓜萕:萝卜咸菜

11、拉撒:①不讲卫生,不利索;②抚养孩子。

12、泼盘:草莓

13、杂么:行为不端

14、插巴:戏弄

15、急芯子:急性子,不沉着

16、流球、屎蛋:举止轻浮,不正派

17、卷:踢

18、踢蹬:坏了

19、各样银(恶人毛):烦人

20、扎固:修理

21、挤巴:窄

22、蹦精:聪明伶俐

23、管几:不管几时

24、胀颠:得意忘形

25、欲作:身心舒泰

26、扎煞:小儿撒娇

27、佐业:闯祸

28、翩弄:卖弄

29、选凉:鲜美

30、布嘎:鸽子

31、彪子:傻

32、夷赖:嫌人脏

33、板正:装束齐整

34、不裙亮:看不清除

35、舞扎:打架

36、鼓拥:慢慢蠕动

37、哈酒:喝酒

38、叨:以筷夹菜

39、拥:推

40、乖:用手或脚轻触

41、安阳来:啊呀

42、排:脚踹

43、撩:把东西扔掉

44、戏痒:挠别人痒痒

45、招:扶物支撑

46、押:倒液体

47、趄下:躺下

48、楚楚:物有皱折

49、布土:沙尘

50、嘎渣:硬痂

51、掖:藏物

52、噶拾:舍得、大方

53、稳:存放

54、卷:踢

55、拿着:含着

56、赐(水):倒水、拨水

57、涅个:这个、那个(万能代词)

58、楚楚:有褶皱

59、赶么:抓紧时间

60、夜:热

61、俺乐:我的儿子

62、绝银:骂人

63、携倒:打倒

64、瘸倒:打翻在地

65、瘸鼓:嘲笑残疾人

66、发死赖:非常赖皮(多为小嫚向小骚儿撒桥时使用)

67、秧鸡:劝说(多出现在酒场)

68、揍胜么:干什么

69、luai:扔

70、赶绝:感觉

71、风快:①指刀子很锋利 ②跑得很快

72、么((u)是大:很大、非常大

73、使社了:累死了

74、海儿好了:太好了

75、嚼细:很细

76、卯:打

77、杠杠:盛气凌人

78、老鼻子了:很多很多

79、挖候:用白眼瞅人

80、嘎咂子:小气

81、演当:试验

82、嫌候:讨厌妙趣横生

83、皮劲:执拗或者调皮

84、耍赖差:撒娇

85、胡龙:骗人

86、带起带:石头剪刀布

87、次冒:形容质量差

88、波罗盖:膝盖

88、嘎巴窝:胳肢窝

89、夜了盖:额头

90、绝(脚)拆(踩)绝(脚)撵:人山人海

91、将媳妇儿:娶老婆

92、卡到:摔倒

93、宽头:宽大敞亮

94、 “炫了”:很好、很多、很棒

95、翩笼:炫耀

96、扑拉:扫去尘土

97、骚嘎:嘲笑

98、搓约:揉搓

99、舔嘛:拍马屁

100、淡滴慌:羞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